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真核生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真核生物eukaryote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藻(蓝绿藻除外)、真菌、原生动物、植物和后生动物。由于真核生物细胞的基本一致性,使得人们认为所有真核生物都是同源的,由最原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进化和歧化成为真核生物的各大类群。整个真核生物界的进化经历可以归纳为五个共同趋向:❶单细胞个体向多细胞个体发展;
❷营养细胞(器官)和生殖细胞(器官)的分化;
❸生殖细胞(器官雌雄性)的构造与功能的分化;
❹营养细胞(器官)的构造与功能的分化;
❺从水生向陆生发展。现代生物学已明确地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区分开,斯塔尼尔等(Stanier)1976年将真核生物区分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原生生物界(Protistae) 原生生物界包括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藻类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水生光合生物。蓝绿藻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又称蓝细菌(但许多植物学家和藻类学家仍将蓝绿菌习惯地纳入藻中)。多细胞的藻体没有构造或功能的分化,或分化程度很低,除眼虫外,其他藻类的细胞都有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眼虫是没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由于它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被认为是原始的植物。同样,又因为它没有细胞壁,也可以认为是原始的动物。眼虫没有性过程,以裂殖方式繁殖。以这两项属性为主要根据,可以设想眼虫和考金虫是原始的真核生物,一切真核生物都是从类似它们的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
水绵是一属最常见的丝状绿藻,细胞中有螺旋环带状的叶绿体带。水绵具有最原始的性过程和世代交替,两条单倍体的水绵丝并排在一起,一条丝中的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通过两条丝间的结合管进入另一条丝的一个细胞中,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双倍体的结合子。结合子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一次减数分裂,形成含四个核的孢子,其中三个核退化,一个核裂殖,重新形成单倍体的丝状水绵。这样水绵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了它的性过程,完成了世代交替的生活史,而它的主要营养生长阶段是处于单倍体世代(光合作用、生长、细胞繁殖)。尽管水绵的性过程和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很简单,但它提供了真核生物的性过程和生活史的基本模型。各种真核生物(低等的或高等的)的性过程和生活史,只是这基本模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多数藻类是显微生物,但也有些种类是很大的,昆布是大型褐藻,它的营养生长阶段是双倍体世代的孢子体,分化成吸器、柱和很大的由多层细胞构成的叶片。在叶片上产生游动孢子囊,囊中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单孢体细胞,可发育成为雄性的或雌性的配子体,产生精子和卵子,游动的精子与卵子相遇,经受精作用,形成双倍体的幼小孢子体,发展成为昆布。
真菌是以有细胞壁的菌丝体为主要营养生长形态的真核生物,它们都是以透过吸收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行异养代谢的,能形成子实体的真菌形体较大( 如蕈菇、马勃等),但是它们的营养菌丝体或酵母状细胞都是微生物。真菌的异养代谢或者以死亡的有机体物质为养料(腐生),或者寄生在活的寄主生物上,它们和细菌是自然生物残体矿化的主要作用者。
真菌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有些种类是食品、医药、酶制剂等生物工业的生产菌种,很多种子囊菌是寄生的,是多种植物病害的病原菌 有些还是人、畜疾病的病原菌,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是致癌毒素。由于真菌营异养生活,以及构造上的特点,惠特克分类系统将其从植物界分出,单独列为一界。
原生动物是没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生物,它以渗透吸收或吞食方式进行异养代谢,原生动物可分为鞭毛虫类、肉足虫类、孢子虫类和纤毛虫类。鞭毛动物和失去了叶绿体的眼虫几乎没有区别。很多鞭毛虫类是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其中有些是无害的,有些是病原体,如锥虫。多数肉足虫类生活在土壤和水体中。在水沟中常找到的变形虫能变形,伸出肉足,肉足是运动也是吞食胞器(类器官),肉足包围小的生物,吞入细胞内,有些肉足虫类是病原体,例如阿米巴痢疾的病原体。孢子虫类都是寄生的,人们习知的代表是疟疾原虫。
纤毛原生动物最常见的代表是草履虫,它们是单细胞生物进化的顶点,不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发展为多细胞生物,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可能。
植物界(Plantae) 有较充分的证据表明植物起源于绿藻。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❶叶绿素成分相同(叶绿素a、b);
❷光合机制相同;
❸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❹淀粉是主要的贮存养料。从水生的叶状体绿藻到湿生的苔藓植物,体现了从绿藻到植物界的进化源渊。
植物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群(表1)。

表1 植物界的大类群及其主要区别特征

大 类 群营 养 体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有 性 过 程
苔藓植物营养体是配子体( 单倍体
核细胞)、 孢子体(双倍体核
细胞)寄生在配子体上
叶状体, 假根, 假茎, 假
叶, 无维管束组织
精子有鞭毛, 进入卵器, 受精卵发育为孢子体, 寄生
在雌配子体上,孢子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核孢子。萌
发形成配子体营养体
蕨类植物配子体和孢子体都是独立
生活的营养体
孢子体形成根、 茎、叶,有
维管束组织、孢子囊群长在
叶面上, 囊内产生单倍体孢
子, 脱离母体, 发育为叶状
体的配子体
叶状体配子体的雄器产生有鞭毛的精子,进入卵器,受
精卵发育成胚。 胚发育成为独立生活的, 具有根、茎、叶
的孢子体
种子植物营养体是孢子体, 配子体
只是孢子体的寄生物
孢子体形成根、 茎、叶、叶
球或花, 有维管束组织
花粉粒在雌器官上萌发, 产生没有鞭毛的单位体核精
子, 进入子房, 受精卵和子房寄生在孢子体上, 发育成
为含有胚的种子, 种子脱离母体,萌芽成为新的具有根、
茎、 叶、叶球或花的孢子体

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状,它们生活在沼泽、潮湿地面或阴湿树林的树皮上,由于没有特化的、远距离输送养料的维管束组织,没有起支撑作用的木质化组织,苔藓植物只能是矮生植物,匍匐或只有几厘米高。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维管束植物。维管束的形成使植物更适合在陆地上生活,木质部的形成赋予植物强大的支撑力,维管束植物的根深插入土内,吸取水分和矿质养料,并牢固地将植株固定在立地位置上; 地上部分由于维管束输送养料的功能和木质部的支撑作用,可以高达几十米。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独立生活,孢子体有根、茎、叶和维管束,可以很高大; 配子体是叶状体,很小,需要仔细寻找才看得到。蕨类植物包括石松、水韭、木贼、蕨、红萍等形态,习性差别很大的很多种类,分别属于不同的纲目,可以将蕨属做为蕨类植物的代表,蕨的孢子体是多年生植物,茎为根状茎,在地下,茎上长根,长叶,叶柄和夏叶耸立地面,孢子囊群生在叶的背面,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核的孢子。孢子散落地面,萌发成为1cm大小的叶状体配子体,含叶绿体,能独立进行光合自养代谢,腹面生假根、雄器和雌器,雄器产生多鞭毛的精子,游入雌器内,受精卵形成幼胚,发育成为相对巨大的孢子体植物。
种子植物是植物进化的最高阶段,也是陆生性最强的植物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双倍体的花粉经风媒或虫媒落入雌器内, 花粉经减数分裂产生单体精核,雌器内的双倍体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细胞,受精卵和雌器的部分细胞发育成为种子,成熟的种子脱离母体,萌发形成一株新的孢子体植物。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群。
裸子植物的常见代表有苏铁、银杏、松、杉、柏等等,分别属于不同纲目。
被子植物显见的特征是开花,而裸子植物只有相当的叶球。被子植物的下一代孢子体的胚藏在上一代孢子体的心皮中,成熟后,胚形成种子,心皮形成果实。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的主要类群。在大约40万种现代植物中有3/4是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有短期生,一年生,多年生的草本,也有多年生的灌木和高大乔木。
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类群: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包括常见的栎、榆、核桃、桦、桉、杨、柳、槐等乔木,但更多的是灌木和草本植物,包括多种农作物、牧草、果树、花卉、蔬菜和杂草。
单子叶植物也包括多种农作物,园艺植物和杂草。其中禾木科植物与农业关系最密切,它包括稻、麦、玉米、甘蔗、竹、多种牧草和杂草。
动物界(Animala) 原生生物单独的一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的所有种类的营养生长个体都是多细胞的。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性状见表2。
最原始的动物是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多数生活于海洋,少数在淡水。淡水沟塘中的水螅、海中的海蜇、珊瑚虫和海葵都是腔肠动物的代表,个体由两层细胞构成,摄食和排泄都通过同一腔口是它们的特征。

表2 植物和动物的区别

植 物动 物
细胞有细胞壁, 细胞壁的主
要成分是纤维素或类似多糖。
细胞依靠细胞壁的机械限制和
液泡的高渗透压保持其饱满状
态和活力
细胞没有细胞壁, 细胞只
在等渗环境中保持饱满状态
和活力
有叶绿体和叶绿素的植物,
进行光合自养代谢, 没有叶绿
体和叶绿素的植物进行渗透吸
收方式的异养代谢
吞食方式的异养代谢
有精密的分生组织: 分生组
织分裂、 增殖, 然后再分化为
各种组织和器官,营养生长体固
着在基质上(有例外); 个体形
态的发展因立地环境的差别而
有较大的适应性形态
无特定的分生组织营养生
长体, 以自由行动来应付环
境变化, 个体形态相对固定
不变
对外来刺激无反应或有较缓
慢的生长反应(有例外)
对外来刺激有立即反应行动

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一样,只有一个消化腔口,摄入和排出都通过这个腔口,但在器官和组织上有一大进步,个体除具有内胚层细胞和外胚层细胞之外,还有位于两层之间的中胚层细胞。涡虫是淡水沟塘中常见的扁形动物,它具有肌肉神经系统; 有两个原始脑和两排神经,还有两个眼点; 以有性生殖繁殖。肝蛭和绦虫是人、畜的寄生虫。
原腔动物是比扁形动物更进化的动物,进化的最明显特征是摄入口(口腔)和排泄口(肛门)分开了,形成了由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的管道。这是其他更高级的动物的共同特征。线虫和蛔虫是原腔动物的代表。线虫生活于水和土壤中,有些是植物线虫病的病原寄生虫。蛔虫是人、畜寄生虫。
海星、海胆、海参是棘皮动物的代表,棘皮动物具有在中胚层内形成的体腔。这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又一大进步,所有更高级的动物都有体腔,例如,人的心、肺以及腹部的各种脏器都位于体腔之内。
软体动物包括蜗牛、螺 蚌、乌贼和章鱼等等,是除节肢动物以外种类最多的一个动物类群。以蜗牛为代表,头部有口和触手; 眼生在触手顶端;口内有舌,食物从口摄入,穿过消化管道(食道、胃、肠),残渣从肛门排出。有脑和神经系统;有心脏和循环系统;有肾脏; 当然还有生殖器官。蜗牛(蚌、螺等等)的贝壳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外套膜和它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软体动物和前面介绍的各类动物都是水生的,蜗牛是例外。它是陆生的软体动物,外套膜的一部分具有肺的功能。环节动物的特征是个体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与环节之间由节膜分开。蚯蚓的环节性状在外观上就是很明显的。实际上,个体的环节性是环节动物和其他更高级的动物的共同特征,节肢动物有明显环节性,脊索动物也有环节性的残迹。例如人的头、胸、腹。人和其他脊索动物的环节性在胚胎期更为明显。环节动物的另一个与其他更高级的共同特征是个体具有前后、腹背左右对称的体形构造。
这样,无脊椎动物进化发展到环节动物,在基本构型、脏器构造和功能上已具备了高等动物的基本特征。缺乏的是强有力的运动器官和骨骼,这是更高等的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特征。以蚯蚓为例,蚯蚓以口腔取食( 主要是泥土和泥土中混杂的微小生物和各种生物残体碎屑)。肠道细胞消化吸收食物中的养分,输送入循环系统,不能消化吸收的残渣从肛门排出,蚯蚓皮层吸收水分和氧气。也输入循环系统,蚯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封闭式的,消化吸收的养料、水分和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给各个细胞,细胞代谢废弃物再经过每一环节的一对肾管排出体外。蚯蚓的每一环节有一神经节,一条神经索将所有神经节联系起来,每一神经节又有许多分枝和末端,形成一整套神经网络。蚯蚓进行有性生殖。每一条蚯蚓都有雄器和雌器,但本身不能交配,两条蚯蚓的雄器和雌器互相交配,各自的雌器接受配偶的精子,受精卵位于卵袋中,卵袋排出母体,发育、孵化,形成后代。
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和肢器。在不同的类群中,肢器分化为行走、跳跃、游泳、飞行、感觉、取食、交配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器官,消化、循环、排泄、神经等系统都已比较发达。
昆虫类是陆生节肢动物中最大的一群。以蚱蜢为代表,所有昆虫种类的共同特征是:❶躯体分为头、胸、腹三部;
❷头部具有由肢器特化而组成的口器和感觉器官;
❸胸部的肢器变化为六腿、四翅(蚊、蝇等双翅目的昆虫有一对翅退化为平均器);
❹以气管进行呼吸;
❺肾将排泄物排入消化道;
❻有复杂的生命变态史。
有些昆虫(如蚂蚁和蜜蜂)是群居的。一群中有明确的分工,一窝蚂蚁有蚁王(雌蚁、产卵蚁)、公蚁、兵蚁、工蚁; 分工不同,各自发育为适应分工的特殊形态。
昆虫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密切关系,许多是有害的(人、畜和植物害虫,人、畜和植物病原体的媒介),有些是有益的(如虫媒花靠昆虫授粉、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有些是生产资料(如蜜蜂)。
陆生高等节肢动物的另一大类是蛛形类(蜘蛛、螨、蜱),它和昆虫类不同,躯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头、胸部共六对附肢没有翅。
甲壳类(虾、蟹)绝大部分是水生的节肢动物,躯体也只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包裹在整片的外骨骼内。甲壳类的外骨骼含石灰质,因而是很坚硬的。
节肢动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昆虫类又是节肢动物中最大的类群,现已知的昆虫物种,占整个动物界物种的一半以上。
以上介绍的动物类群习惯称为无脊椎动物; 另一大类动物称为脊索动物。脊索动物中的绝大多数物种是脊椎动物,后者包括人们习知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按顺序可以明显地反映从水生生物向陆生生物发展的趋向。
脊椎动物的共同性状是: ❶有由椎骨组成的脊柱和充在中间的脊髓、脊髓向头部突出,形成脑。脑和脊髓是脊椎动物的神经中枢,它和布满全身的神经相连,构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❷以脊柱为主轴的内骨骼系统。
❸由心脏、动脉和静脉构成的,布满全身的封闭式血液循环系统;红血球在循环系统中流动,血红蛋白存在这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做为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载体。
❹以鳃或肺呼吸; 有些种类的皮肤在不同程度上也有呼吸作用。
❺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的被皮(分泌粘液、角质突起、鳞、羽、毛)。
❻由神经系统指挥的,被血液循环系统营养的,附着在骨骼上的强有力的肌肉组织。
❼脊椎动物类型的眼器和耳器。以上这些性状为脊椎动物的大形化创造了条件,不论是水里游的、陆上走的,或是空中飞的,最大的动物都是脊椎动物。
鱼是水生的脊椎动物,鱼类又分为三个类群:圆口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圆口鱼和软骨鱼的内骨骼都是没有钙化的软骨。圆口鱼种类很少,都是寄生的,没有颌骨,口器是附着和吮吸取食的器官。软骨鱼包括鲨鱼和𫛏鱼等等, 鲨鱼是梭形的, 𫛏鱼是扁形的。鲨鱼是海上的猎食动物。
硬骨鱼的种类很多,脊椎动物中一半以上的种类是硬骨鱼。硬骨鱼和软骨鱼最明显的区别在于:❶内骨骼钙化;
❷皮层生鳞片。钙化的内骨骼是和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相同的,硬骨鱼和软骨鱼具有类似的鳍,都有鳃,口器吞入食物和水,食物进入消化道,水通过鳃排出,在排出过程中吸取水中的氧气。流线形的躯体、鳍的运动功能和鳃从水中吸取氧气的功能,使得鱼类高度地适应于水生生活。硬骨鱼类具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在躯体两侧各有一串小孔,构成侧线,能感觉水的压力和振动。大多数硬骨鱼躯体内有鱼鳔,当充满气体时使鱼能漂浮在水面上。肺鱼在缺水时过陆生生活,它的鱼鳔具有陆生脊椎动物的肺的功能,这是鱼类不甚成功地向陆生生活发展的适应性功能。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是雌雄异体的,但它的特点是在体外受精,成年的雌鱼和雄鱼在特定的水域中排卵和排精。卵和精子在水中受精,受精卵发育,孵化出幼鱼。
蛙、蝾螈等是两栖类,两栖类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们的生命变态史,青蛙的受精卵孵化产生水生的蝌蚪,外形有些像鱼,用鳃呼吸,用尾游动,蝌蚪在成长和变态过程中,尾和鳃退化、消失,长出两对肢(前肢和后肢)和一对原始的肺,靠肺和皮肤呼吸,成为完全的陆生生物。解剖青蛙,它的内部器官和功能和人类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蝾螈和蛙相比,可以看做为半途而废的生命变态,尾不消失,四肢长了出来,终身保持着水生生活的习性。两栖类和鱼类一样,绝大多数是体外受精的,但有交配现象,雄性和雌性交配,雌性向体外排卵,雄性向体外排精,卵和精子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在脊椎动物的其他类群都体内受精。
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是更为完全的陆生生物,它们有强壮的四肢,有强有力的心脏,有鳞、羽或毛适应于陆生生物的需要。爬行类包括蜥蜴、蛇、龟、鳄鱼和在中生代曾统治过地球的恐龙。蛇的四肢退化了,但发展了适应于陆地生活的代替功能(鳞和蛇形运动),有些海龟长期生活在海里,但它们还是要回到陆地上来交配和产卵。鸟类的前肢发展成翅,皮层上生羽毛,能飞行,但并不生活在空中,飞翔只是它们陆生生活中的一种运动功能。
爬行类和鸟类在交配后体内受精,受精卵产出后,胚胎在卵内发育,孵化。
鸟类和哺乳类是热血动物,它们具有旺盛的代谢功能,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保护热量散失的羽和毛使得鸟类和哺乳类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恒温。
哺乳类和鸟类最明显的区别是:❶鸟类的前肢是适于飞行的翅,而哺乳类则前、后肢都发育为比爬虫类更适合于行走、奔驰和跳跃的四肢。
❷鸟类的皮层上生羽毛,哺乳类皮层上生毛,羽毛和毛都有保持体温的功能,但前者还有助于飞行。
❸鸟类在体内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至一定阶段后,产出卵,再在体外发育至一定阶段后孵化出雏,雏在母鸟或双亲的采食哺育下成长,哺乳类的受精卵在母体内一直发育到产仔。母兽有乳腺,泌乳哺育幼仔至断乳期。
现在还活着的原始哺乳类是属于单孔类的鸭嘴兽。鸭嘴兽是卵生的,卵孵化出的幼仔吮吸母乳,袋鼠属于有袋类,袋鼠生仔,仔在母兽的袋褶内吮吸母乳,袋褶起着早产婴儿在保温室内保育的作用。其他哺乳动物,包括人,受精卵发育成胎儿,胎儿由母体的胎盘供给营养,直到产仔,仔出生后,割断脐带与胎盘脱离,吮母乳生长到断奶期,开始独立生活。
脊椎动物各大类的受精、发育、胚胎的营养来源和亲仔间的关系的同异(见表3)。


表3 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繁殖过程的比较

类 群排卵数卵大小受精胚胎发育胚胎营养亲爱
鱼 类
两栖类
爬虫类
鸟 类
哺乳类






很大
很大
体外
体外
体内
体内
体内
体外
体外
体外
体外
体内




母体血
液循环


有些
很强
很强

真核生物eukaryote

由具有核膜分化的真核细胞所组成的一类生物。真核生物的原生质体中有其他细胞器发生,它们包括除细菌和蓝藻以外的全部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统称之为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1976年斯塔尼尔(Stanier)等将真核生物分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3大类群。原生生物界主要包括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3大类群。植物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3大类群。动物界约有30多个门。

真核生物eucaryotes

细胞的核质与细胞质之间有明显核膜的生物,叫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总类极其繁多,除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蓝藻类原核生物以外所有高级生物及比较高级的生物等均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

真核生物

相对于原核生物的生物总称。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在静止核状态有明显的核膜,分裂时有明显的染色体构造。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真核原生生物界中所有的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有层次分明的核膜包裹着遗传物质的生物。其中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和真菌等属微生物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