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合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百合类liliesLilium spp.,别名番韭、强瞿、蒜脑藷、百合蒜。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4。 形态特征 鳞片和小鳞茎:多数百合的鳞片为披针形,无节。但东北百合(L. distichum),在每个鳞片中、上部呈现明显的节。鳞片在茎轴上多为紧密复瓦状重叠,而青岛百合(L.ts-ingtauense)的鳞茎则由排列疏松的少数鳞片组成。大多数百合种在茎根簇附近形成小鳞茎,或在地下茎先端形成小鳞茎。许多百合直立茎地下部形成小鳞茎(如王百合),而有的在地上茎叶腋生出变态的气生小鳞茎(名珠芽),如卷丹(L. lancifolium)。茎和根:由鳞茎基部(茎轴)伸出的基生根数十条,健壮有分杈。大多数百合种由鳞茎中的芽长出地面,成为地上直立茎,基部产生茎根。有些种无茎根,有些种形成部分匍匐状地下茎。茎通常圆柱形,无毛,绿色,具棕色斑纹或近黑色,有的具小乳头状突起,或有绵毛。叶:呈螺旋状散生排列,少有轮生叶。披针形、矩圆状倒披针形、椭圆形或条形等,全缘或边缘有小乳头状突起。花和果:花大,分单生、簇生或总状花序。花苞叶状,花色鲜艳,花朵直立、下垂或水平伸出。花被片6枚,2轮,离生,常稍靠合而呈喇叭形、钟形或碗形。花被片通常披针形或匙形。蒴果矩圆形,成熟时开裂。种子多数扁平,周围有翅,轻纸质。 种和园艺品种群 百合按叶序和花型特征,划为四个组。 百合组 叶散生,花喇叭形或钟形,花被片先端外弯,雄蕊向中心靠拢,多为白花。❶王百合(L. re-gale)。别名岷江百合。鳞茎阔卵圆形,鳞片淡黄褐色,在空气中易变为酒红色。株高可达2m。叶散生,狭条形,花径约12cm,数朵至20~30朵花,着生梗上,喇叭形,白色,喉部黄色,背面略带红紫色,有香气。花期6~7月。原产四川。耐寒,耐碱性石灰质土。喜半荫,耐阳,浓荫下易死亡。抗病力及适应性强。 ❷麝香百合(L. longiflorum)。别名铁炮百合、复活节百合。茎高可达1m。花蜡白色,喇叭形,侧向开放,浓香。原产台湾,分布于日本琉球群岛。喜温暖而较湿润环境,忌干冷和强光,耐石灰质土。 ❸百合(L. brownii)。别名野百合。株高可达2m。花1~6朵顶生,喇叭形,侧向开展,芳香。花被片乳白色,基部黄色,背面中肋稍带粉紫色。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甘肃、陕西、河南亦有分布。鳞茎可食用或药用。 钟花组 叶散生,极少轮生。花钟形,花被片不弯或稍弯。❶渥丹(L. concolor)。花朵直立,顶生,星状开展,深红色,无斑点。原产陕西和中原一带。喜阳,在浓荫下生长势衰退。鳞茎更新能力不强,需播种育苗补充,播种苗第二年可开花。 ❷毛百合(L. dau-ricum)。别名兴安百合。叶基部有一撮白绵毛。花直立,顶生。外轮花被片外侧也有白绵毛。花红或橙红,有紫红斑点。原产兴安岭地区。耐严寒,耐微碱土,喜向阳和微酸性壤土。 卷瓣组 叶散生,花被片反卷或不反卷,雄蕊外端常向外张开。❶卷丹(L. lancifolium)。别名南京百合、虎皮百合。茎高可达1.5m。上部叶腋有深紫黑色珠芽。花下垂,橙红色,花被片后部2/3处有紫黑色斑点。染色体数2n=3x=36。在中国南北各地广为分布,鳞茎食用。 ❷药百合(L. speciosum var. glo-riosoides)。花朵下垂,花被片长6~7.5cm,反卷,边缘波状。白色,后部1/2~1/3部位有紫红色斑块。分布安徽、江西。喜阳,忌高温。 ❸湖北百合(L. henryi)。别名亨利百合、鄂西百合。总状花序着花数十朵,每花梗常具2花,橙色,有淡黄色变种。原产湖北。植株健壮,喜阳,在轻荫处开花好,适应性强,耐微碱性土壤。 ❹山丹(L. pumilum)。别名细叶百合。总状花序,着花1~20朵,鲜红色,下垂。分布自东北至西北。耐寒,适应性强,喜阳,不择土壤。鳞茎更新能力弱,栽培中每隔3~4年应重新播种补充。 ❺川百合(L. da-vidii)。总状花序有花数十朵。花橙黄色,后2/3部分有黑色斑点,下垂。分布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重要变种兰州百合(var. unicolor),为著名食用种。 轮叶组 叶轮生,花被片反卷或不反卷,有斑点。主要是青岛百合(L.tsingtauense),别名崂山百合。花顶生直立,花被开张,稍弯曲而不反卷,橙黄或橙红色。分布山东、安徽。耐寒。鳞茎更新能力较弱,适应性较差。实生苗4年开花。 百合的园艺品种群十分丰富,世界切花中占较重要地位。 东方百合品种群 裂片外翻。主要亲本为日本产天香百合(L. auratum),花碗形,数朵于茎顶侧向开花,白色,具红或黄条纹及红色斑点;美丽百合(L.speciosum),花下垂,裂片强裂反卷,白色,具红条纹和红斑点,一般有花数朵在茎顶侧开,裂片开展外翻。花白色,有深玫瑰红色斑痕和斑点散布于花被片上。具浓香,花径大者超过20cm,可全年供花。 朝天百合品种群 最早的品种是由原产欧洲的珠芽百合(L.bulbiferum)和斑点百合(L.maculatum)杂交而成,花朵朝上生于茎顶。后来又加进了中国的渥丹和毛百合的血统,花色由纯白、淡黄至深黄,橙、橙红至火红。为生产最多的百合切花品系,通过促成栽培,全年可供花。 麝香百合品种群 主要用作盆花或切花,由原产台湾的麝香百合和台湾百合衍生的杂交种,为四倍体及非整倍体。 产地与分布 百合类植物起源于北极圈附近的岛屿。在地质史第三纪时,地球温度逐渐变冷,百合被迫向南推移。全球至今已发现百合种90多个,中国有42个,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西南为多。其他种则分布于日本、加拿大、美国及欧洲。 习性 大多数种类耐寒。虽喜阳,但略有轻荫,生长良好。长期生长于浓荫下,则生长势衰退。喜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壤土。忌粘土。多数百合喜微酸性土壤,少数如渥丹、湖北百合及兰州百合产地土壤pH值8.2左右。多数喜较凉爽湿润的环境,但少数种类,如王百合、山丹及渥丹能耐干旱环境。 百合的物候期因气候带的不同而有差异。北京露地栽培的,4月上、中旬萌芽出土,随气温升高茎叶迅速生长,6~8月为花期,9~10月中旬蒴果成熟,11月上、中旬茎秆枯萎。新鳞茎的基生叶,在无覆盖条件下,于12月上、中旬枯萎;若冬季略加覆盖,至翌春仍然保持绿色。兰州百合主产于海拔2200m的山区,气候冷凉湿润。秋季栽植于塑料大棚者,5月中旬开花;露地栽植的7月中旬开花。 繁殖 主要有以下几种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百合种子发芽类型大致可分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二种。子叶出土类型:播种后10~15天子叶出土,如渥丹、麝香百合、王百合、台湾百合等。有些种类需30天以上才能发芽,如湖北百合。子叶留土类型:播种后经1~3个月,才能形成根系,子叶留在土中,由子叶与胚乳的营养形成第一年越冬的小鳞茎,经1个半月至3个月的1~10℃低温后,于第二年春季由小鳞茎长出第一片真叶,如毛百合、东北百合与药百合等,此类种子采收后宜当年秋季播种。发芽快的应浅覆土,发芽慢的覆土可略深。 人工催芽 对于子叶出土类型的百合种子,用60℃水浸种1天,然后将种子置20~24℃温箱中,约7天长出胚根,14天出芽,于出芽前播种。子叶留土类型的种子浸种后,在20~24℃条件下数星期后才出胚根,然后移到冰箱中(4~5℃),3个月后移回定温箱中,经半月出芽。前者从实生苗到开花需要3~5个月。 小鳞茎繁殖 获得小鳞茎的途径有4种:❶适当深埋母鳞茎,及早摘除花蕾,或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切成小段,平埋湿砂中的方法均可获得较多的茎生子球。 ❷叶腋能自生珠芽的类型,尽早去除母株花蕾,促使珠芽增大,可培养出繁殖用的优质珠芽。 ❸秋季或春季将健壮肥大无病鳞片斜插在湿度15%~20%的粗砂、蛭石或颗粒泥炭中,18~20℃下,鳞片下部伤口处能产生带根子球。 ❹叶片扦插。用开花植株的茎生叶片扦插,保持21~22℃,每日光照16~17小时,经20~30天,在叶片基部形成小鳞茎,1个半月后产生新根(如麝香百合)。 组织培养 用无病鳞片与花蕾作外植体,以MS培养基附加不同激素,在pH值5,光照1000~20001x,每日照10~12小时,温度22℃±2℃的条件下,5~7天后,外植体上出现球形小突起。14天后,小球体变成可见的芽。30~45天,形成小鳞茎。 栽培管理 宜富含腐殖质、土层疏松深厚、能保持适当潮湿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忌连作。栽植球的四周宜有沙砾,以利排水通气。栽植时间以秋季为宜,偏南地区可略晚,北方宜早。选择中等或较大的鳞茎,大小均匀,色泽纯净,表面无污点的鳞茎作种球;种植前去根。栽植深度为鳞茎直径的3倍,有茎根的种类宜略深。夏季干燥炎热时,应适当灌溉。植株孕蕾期,土壤宜适当湿润,花后控制水分。 以充分腐熟的厩肥为基肥。肥料不能与鳞茎接触。百合所需N∶P∶K比例为5∶10∶10或5∶10∶5。初春萌芽前,每平方米施硫酸钾30g;生长期间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15g,过磷酸钙或粗骨粉50g至100g,硝酸钾15g或草木灰120g。 高大植株注意防止倒伏。最好在炎夏前用腐叶土、泥炭或锯末、粗糠、碎蕨等进行地面覆盖。灌溉后适当松土。 盆栽 选择发育充实、健壮、均匀无病的大球,栽于盆中。盆下垫碎瓦片,其上覆粗腐叶土。盆土按肥沃壤土3份、泥炭(或腐叶土)3份、粗砂2份的比例配制,并进行消毒。每千克土再加蹄角粉4g、过磷酸盐2g、硫酸钾1g。花盛开时充分供水,花后减少水量。休眠期应将鳞茎上部的盆土取出更换新的肥沃土壤。盆栽百合3年后应翻盆重栽。适宜盆栽的有麝香百合、湖北百合、山丹、药百合和兰州百合等。 促成栽培 秋季将鳞茎单个植于大小适当的盆中,霜降前移入室内,温度保持8~10℃,出芽时,温度逐渐升高到16~18℃,3个月开花。生长期间,每7天追施一次0.6%的硝酸钾。花蕾着色后,移到10~12℃温度下,可延长开花时间。 无土栽培 利用浮石、蛭石或粗砂砾作基质,由容器底部孔穴供应水分与营养液。营养液配方:水225kg、硫酸镁45g、磷酸铵15g、硝酸钾58g、硝酸钙80g、柠檬酸铵3.8g、硼酸3.5g、氯化锰2.5g。营养液保存在非金属容器中,置于暗处。 育种 人工杂交可获得观赏价值高、生长迅速和适应性强的品种。但百合属植物种间杂交不亲和。切割花柱后人工授粉及幼胚离体培养等技术,可以克服不亲和性。80年代以来,中国曾培养出 L. × re-galamoe,为王百合和玫红百合(L. amoenum)的种间杂交种,花浅玫瑰红色具鲜红斑点;L.×regadavii为王百合和兰州百合(L. davidii var.unicolor)的种间杂交种,花色橙红间红,生势旺盛;L.×longidavii为麝香百合和兰州百合的种间杂交种,花色淡橙,适应性强。多倍体百合具有花大、茎粗壮、耐贮藏运输等优点。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试管苗的方法获得多倍体。美国、日本等已培育出多个4倍体麝香百合品种,上海也已培育出台湾百合×麝香百合杂种的4倍体植株。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百合灰霉病(Botrytiselliptica)、百合脚腐病(Phytophthora cactorum)、鳞茎软腐病(Rhizopus stolonifer)、锈病(Vromyces holwayi)以及百合花叶病等。综合防治:选用健康鳞茎繁殖;发现病株、病叶立即集中销毁;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法;保护性药剂处理鳞茎;使用苯噻氯合剂内吸杀菌剂等。主要虫害有蛴螬、线虫、蚜虫。 园林应用 百合花姿雅致,青翠娟秀,花茎挺拔,是点缀庭园、盆栽与切花的名贵花卉。适合布置专类园,可于稀疏林、空地片植或丛植,也可作花坛中心或背景材料。百合鳞茎具丰富营养成分,是重要的食品。一些百合花含芳香油(如麝香百合),可提取香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