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白鮮
白鮮  báixiān

亦稱“白羶”、“白羊鮮”、“地羊鮮”、“金雀兒椒”。芸香科,多年生草本。鮮猶羶,此草根白,有羊羶氣,故稱。莖基部木質。根肉質,黄白色。奇數羽狀復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鋸齒緣,面有腺點。夏季開花,白色或淡紫色。蒴果五瓣裂,裂瓣頂端具尖銳之喙,密被棕黑色腺點與白毛。根皮入藥,葉含芳香油。根狀莖可製農藥。分佈於我國東北、西北、華北、華東、四川等地。《三才圖會·草木》:“白鮮生上谷川谷及寃句,今河中、江寧府、滁州、潤州皆有之,苗高尺餘,莖青,葉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開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白鮮》:“〔釋名〕白羶、白羊鮮、地羊鮮,金雀兒椒。時珍曰:鮮者,羊之氣也,此草根白色,作羊羶氣,其子纍纍如椒,故有諸名。”

白鲜【同义】总目录


白鲜白膻

白鲜densefruit dittany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又称白鲜皮。芸香科,白鲜属。多年生草本。全株有强烈香气。分布于中国东北至西北;俄罗斯亦产。生于疏林内及草地。根肉质,淡黄色。茎基部木质。幼枝和叶密被白色长毛。羽状复叶,互生,叶轴两侧有窄翅,小叶9~13枚,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总状花序;具线形苞片1枚;花萼5深裂;花瓣5枚,白色或淡紫色,下面1枚稍大;雄蕊10枚,生于环形蜜腺盘基部;子房上位,5室,表面有5条深沟。朔果5瓣裂,表面有许多棕黑色腺点,并密被白色柔毛。根皮药用,中药为白鲜皮,祛风湿,清湿热,利尿,通关节,治风痹、湿疮、疥癣、黄疸等症。根、茎可制农业杀虫剂,叶可提芳香油。

白鲜bái xiān

《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白鲜(39)。药名。
【基原】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
【别名】白藓(《本草经集注》),白膻、白羊鲜(陶弘景),金雀儿椒(《日华子本草》),地羊膻(《本草图经》)。
【性味】苦咸,寒。
❶《本经》:“味苦,寒。”
❷《别录》:“咸,无毒。”
❸《本草述》:“苦微咸微辛。”
【归经】入脾、胃经。
❶《本草原始》:“入肺、小肠经。”
❷《本草从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肠。”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❶《本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❷《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❸《药性沦》:“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❹《兵部手集方》:“疗肺嗽。”
❺《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❻《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癫、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五钱。外用:煎水洗。
【宜忌】虚寒证忌服。
❶《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❷《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成分】含白鲜碱(Dictamnine)、白鲜内酯(Dictamnolactone)、黄柏酮酸(Obacunonic acid)、葫芦巴碱(Trigonelline)、梣皮酮(Fraxinellone)、胆碱、皂苷、谷甾醇等。
【药理】
❶抗菌:体外试验白鲜皮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白鲜皮多糖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重量的增加,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❸抗炎:白鲜皮对半抗原Picryl chloride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及颗粒抗原羊红细胞(SRBC)所致的足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鲜皮还明显地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及鸡蛋清所致的小鼠足跖炎症反应。
❹其他:白鲜皮具有耐缺氧、抗疲劳作用,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有解热作用。狗静脉注射另一种白鲜皮Dictamnus albus var. caucasicus浸膏,能缩短血凝时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