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附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白附子
白附子  báifùzǐ

因是陽明經藥,又與附子相似,故稱。天南星科植物獨脚蓮的塊根。卵圓形或卵狀椭圓形;外表布黑褐色小鱗片,上端有鬚根。主治中風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偏頭痛,破傷風。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白附子》:“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唐·蘇敬等《新修本草·草部·白附子》:“形似天雄,獨莖,似鼠尾草。”

白附子

白附子rhizoma typhonii

祛寒药。出《名医别录》。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禹白附、鸡心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Engl.的块茎。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 洗净晒干, 切片。生用或制用。主产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辛、甘,温;有毒。入胃、肝经。功能祛风痰,逐寒湿,定惊,止痛。《本草经疏》:“性燥而升, 风药之阳草也。东垣谓其纯阳, 引药势上行是已。” 主治: ❶中风口眼歪斜,与僵蚕、全蝎等配伍, 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❷破伤风, 与半夏、南星、全蝎、白僵蚕等配伍。
❸风湿痹痛, 与天麻、白芷、川乌配伍。
❹脾胃虚弱, 与丁香、良姜、益智仁、厚朴、苍术、青皮、陈皮等配伍, 如白附子散 (《元亨疗马集》)。牛、马15~30克;猪、羊5~1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 捣烂或研末外敷。孕畜忌用, 生用内服宜慎。本品含肌醇、皂甙、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 动物试验证明具有镇静作用。

白附子

药名。出《名医别录》。又名禹白附、鸡心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 Engl. 的块茎。主产河南、陕西、四川、湖北。辛、甘,大温,有小毒。入肝、胃经。祛风痰,镇痉,止痛,散结。
❶治中风痰壅,口眼斜,面神经麻痹,偏正头痛,癫痫,小儿惊风,破伤风。
❷治痈肿,瘰疬痰核,喉痹肿痛,蛇、虫咬伤。煎服:3~4.5g;或入丸、散服。一般炮制后用。外用以鲜品捣敷;或熬膏涂。孕妇忌服。本品含肌醇、皂苷、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动物试验证明有镇静作用,炮制后此作用增强。本品还具有抗结核杆菌、抗凝血等作用。

白附子

白附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主产于河南、陕西、四川、甘肃等地。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常与半夏、天南星、天麻相配;治口眼歪斜,常与全蝎、蜈蚣、僵蚕等同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常与天南星、天麻,防风等相配。
❷痰厥头痛。常配天南星、半夏;偏正头痛,常配川芎、白芷、防风等。
❸瘰疬痰核,毒蛇咬伤。活痰核瘰疬,内服外用皆可;捣烂外敷或与天南星研细,水酒调敷,可治毒蛇咬伤;本品熬膏外贴,还可用治痈肿疮毒,有散结消肿之效。 孕妇忌用。

☚ 天南星   白芥子 ☛

白附子bái fù zǐ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白附子(51)。药名。
【性味】辛、甘,大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
❶《别录》:“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
❷《大明会典》:“中风失音。”
❸王好古:“补肝风虚。”

白附子báifùzǐ

中药名。出《名医别录》。别名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 Engl. 的块茎。主产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辛、甘, 大温, 有毒。入胃、肝经。祛风痰, 逐寒湿, 镇痉止痛。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心痛、血痹、偏正头痛、破伤风、寒湿痹痛, 煎服: 3 ~ 4. 5克。一般炮制后用, 生者内服宜慎。治喉痹肿痛, 白附子(炮裂) 配枯矾研细末, 撒舌上, 有涎即吐之; 治颈淋巴结结核, 捣敷或熬膏外涂。孕妇忌服。本品含肌醇、皂苷、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有镇静作用, 经炮制后作用更强。

白附子

白附子

白附子,又名禹白附、牛奶白附、鸡心白附、野芋、疔毒豆。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Engl.的块茎。9~10月间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外皮晒干。
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5~5cm,直径1~3cm,上端有茎痕或芽痕。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环纹及点状根痕。质坚实而重,难折断,断面类白色,有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等省;此外,山西、河北、四川、陕西等省亦产。四川所产白附子药材,多不去皮,斜切成片,用姜汁浸蒸后,晒干。呈卵圆形片状,厚约0.3~0.7cm;表面被棕色薄膜状鳞叶,切面白色。
本品味辛、甘,性大温。有毒。归胃、肝经。功能祛风痰, 定惊痫, 散结消肿, 解毒。 主治中风口眼㖞斜、小儿惊风、癫痫、痰厥头痛、偏头风痛、破伤风、瘰疬结核、 毒蛇咬伤等证。用于中风口眼㖞斜, 半身不遂,本品与白僵蚕、全蝎配用,如《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现亦用治面神经麻痹证。用于小儿惊风,昏迷抽搐,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南星共研细末,猪胆汁和丸,薄荷汤送服,得呕吐痰涎即愈,如《全幼心鉴》三生丸; 若风痰癫痫,时发抽搐者,更可配蜈蚣、全蝎、朱砂等息风、镇痉药同用。本品治痰厥头痛,常与川芎、羌活、白芷、细辛等祛风祛寒药同用; 治偏头风痛,许叔微《续本事方》 以白附子配白芷、猪牙皂角等分为末,食后腊茶送服。用于破伤风证,牙关劲强,角弓反张,本品与防风、天麻、羌活、白芷、南星等搜风逐痰药配用,除研末口服外,亦可取药末掺破伤处,如《外科正宗》玉真散。用于瘰疬结核,鲜白附子捣烂敷涂局部。治毒蛇咬伤,白附子磨汁内服,并外敷伤口。此外,本品还可用于阴囊湿疹,可与羌活、白蒺藜、黄芪等研末内服。一般湿疹瘙痒,可用白附子研末,蜂蜜调敷; 本品辛温燥烈,有燥血耗气之弊,对于血虚生风,内热生惊等证及孕妇均忌服。煎服,3~6g; 研末服0.5~1g。宜炮制后用,生品慎服。
实验研究: 块茎含粘液质、草酸钙、蔗糖、皂甙、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肌醇。
动物试验有抗结核作用。

☚ 天南星   化橘红 ☛

白附子

白附子

蒙古名哲格宋—莲华、查干巴特尔、巴布嘎日布。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阴干。
本品味苦,性凉、钝、轻、有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
❶中毒,毒蛇咬伤:与孔雀胆、黄花黄芩、麝香等配用。
❷感冒头痛,关节疼痛,咳嗽:与黑云香、草乌等配伍,制成十四味时疫丸用。

☚ 猪血   黄花黄芩 ☛
000223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