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衣公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衣公卿古代对进士的敬称或进士之间相互恭维的话。唐宋时期人们极推重进士,因当时宰相大多为进士出身。后来人们则对那些没有入朝的进士也如此称呼,认为他们有卿相之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白衣公卿穿着白色衣服的公卿。唐代推重进士,称之为白衣公卿。后泛指进士。隋朝时,统治者为了进一步笼络人才,设立了进士考试。这种考试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而在唐朝贞观、永徽年间最为兴盛。当时的人官位做得再高,但如果不是进士及第出身,就会觉得美中不足而遗憾。中进士的人都身着白衣,当时尊称他们做“白衣公卿”。(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 书生 书生儒(儒士;生儒) 士人 士子 众士 庶士 徒侣 青藜 读书人 黉门客 ☚ 不够好的学生 儒人 ☛ 白衣公卿唐代称士人未入仕者为白衣。时进士科仕途最优,进士及第者,虽未获得官职,已为人所推重,誉为白衣公卿。又称“一品白衫”。 白衣公卿bái yī ɡōnɡ qīnɡ古代唐朝把推举进士称为白衣公卿。现多用以泛称进士。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白衣公卿bái yī gōng qīng唐代对进士的美称。意思是虽然未作官,但如卿相一样高贵。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袗’。” 白衣公卿báiyī-gōngqīng白衣:读书人出仕前的服饰。公卿:泛指高官。 白衣公卿bái yī ɡōnɡ qīnɡ虽是白衣的读书人,却有卿相的资质。唐时推重进士的称号,因那时宰相多由进士出身。宋元以后成了知识分子的美称。也作“白衣卿相”。 3Y33【白衣公卿】bái yī gōng qīng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指身为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也作“白衣卿相”。 白衣公卿báiyī-gōngqīng见“白衣卿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