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蛮❶中国古族群名。见于《蛮书》、《旧唐书》、《新唐书》等。晋、南朝至唐主要分布在今云南东部滇池地区及西部洱海地区,为*西爨的主要居民。白蛮中居于今洱海(大理)地区的,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松外蛮、*白水蛮、*邛部州蛮中均含其成分。以农业为主。“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唐时其首领多为*南诏权臣。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其首领段氏建立*大理国。 白蛮 白蛮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是由汉晋时期的僰人演变而来。僰人自氐羌中分化出来后,分布在四川西部和云南境内。秦开“五尺道”和南夷道,都以僰道(今四川省宜宾)为起点,向南延伸经滇东北直达滇中地区。僰人就居住于这条大道的沿途地区。他们与汉人交往密切,注意吸收其经济文化,故《水经·江水注》引 《地理风俗记》说,僰字从人,被称为“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西汉末年,朱提郡 (今云南昭通) 的僰人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水平已与汉人接近。魏晋时期戍边屯垦的汉族官僚和移民中,有些发展成了豪强势力,成了当地统治者的大姓。据《通典》记载,爨氏本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人,其七世祖为晋南宁州刺史,避中原战乱移入“西南夷”地区之后,便和当地的“夷帅”雍闿、孟获家族,共同取代了“滇王”的地位。此后,在相互竞争中,爨氏又战胜其他势力,成了南中地区的“蛮夷”之主。聚集“在石城(今云南曲靖)、昆川 (今云南省昆明市)、曲轭(今云南省马龙县)、晋宁、喻献 (今云南省澄江、江川)、安宁至龙和城(今云南省禄丰县),谓之西爨。”其地多平坝,宜于农耕,属僰族与汉族移民共同活动和开发的中心。唐初,汉族与僰族的融合过程完成。因而西爨白蛮即是在原来僰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文化和入口而形成的。在洱海周围地区,以杨、赵、李、董等姓为代表的“白蛮”,亦与西爨白蛮属同一民族。南诏兼并东部爨区后,即将其中的白蛮贵族及其部曲、亲兵迁往滇西洱海地区。自此,滇西白蛮人口逐渐增多,在南诏政权的上层,白蛮又占多数,故而对南诏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极大影响。唐天宝年间三次对南诏用兵均遭惨败,唐军战俘成了洱海地区白蛮的组成部分。南诏攻入西川,“掠子女、工技数万而南”。这些人也成了滇西白蛮的成员。故而洱海地区取代滇池周围,而成了白蛮的经济、文化中心。出自白蛮大姓,世为南诏贵族的段思平即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 (931年)建立了大理政权,辖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境,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此后段氏传二十二王,直至元宪宗三年 (1253年) 才被忽必烈所灭。白蛮即白族的先民。 ☚ 乌蛮 金齿 ☛ 白蛮古族名。唐代分布于今云南滇池、洱海地区及四川南部,为西爨的主要居民。唐时其首领多为南诏权臣。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其首领段思平建立大理国。盛行佛教。以农业为主。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 白蛮古代对居住于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的蔑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