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宫觀部 > 專名 > 白虎觀 白虎觀 báihǔguàn 漢代宫觀名。東漢章帝建初四年,群儒於此會集,講論五經異同,後以皇帝名義制爲定論,名“白虎議奏”。後又集成《白虎通德論》,即今《白虎通》。《後漢書·章帝紀》:“于是下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制問,侍中淳于恭奏,帝親稱制臨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議奏’。” 白虎观观名,在洛阳。《后汉书·章帝纪》记: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于此观会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并用皇帝名义制成定论,撰成《白虎通德论》(《白虎议奏》)一书。 白虎观汉代宫观名。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于此大会群儒,议论五经同异,班固记录与整理,用皇帝名义制成定论,名 《白虎通》或《白虎通义》。
白虎观位于东汉雒阳北宫,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