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白汉词典︱后记 后记 80年代初 《白汉词典》作为赵衍荪同志和我的合作项目被列入我们研究所语言室的计划。 1982年我们应大理白族自治州原副州长张旭、 杨永新同志邀约, 到州里修改 《白族文字方案》, 然后到剑川县金华镇培训白文师资。 除已编好的《白文拼音读本》 外, 需要一本白汉对照词汇或小字典供学员教学和写作参考。 我手头正好带着为《藏缅语语音和词汇》填写的一本白语词汇和那次下乡所搜集的约3700个白语基本语词, 交由赵衍荪和杨金铭 (洱源县老师) 同志录成卡片,然后共同补充, 不断增添。 1986、1987年间, 赵衍荪同志再次到剑川充实词典于1991年编成初稿。 他在词典中把金华镇特有的吐气清擦音和元音开头或自成音节时带喉塞音的词用括号标出, 在附录白语的构词特点一节中, 考证了白语中古汉语借词, 出力最多。 1991年我收到语言室主任交来的 《白汉词典》初稿后,在1992年对体例、 释义作了补充修改, 加了1993年修定的白文方案和1994年的最后修定。 令人遗憾的是1993年6月中我们一起应邀到昆明参加《白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后,赵衍荪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不幸于7月5日病逝。 未能见到 《白汉词典》 的出版。从此,使我失去一位同窗好友, 也给白语文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莫大损失! 在前言中对支持帮助过词典的领导和同乡、 同志们都已感谢过了。 这里还需感谢的是: 我们研究所的道布副所长和室主任孙宏开, 他们为 《白汉词典》 的编写和付印自始至终都给予指导和支持;剑川县和洱源县的两家亲友, 一家是1957年即参加白语调查小组的已故李儒韩老师家, 一家是表亲杨太荣家。 从1982年以来, 我们下乡调查补充材料, 都住在他们的家中,不但生活上照顾,李老师的夫人阿郁同志年事虽高,仍陪同我下乡、 参加白族婚丧等活动,从而搜集到不少白语古词; 1982年春节还没过破五, 杨太荣和杨金铭老师陪我到保存白族语言和风俗较为突出的西山区调查, 收获不小。 本词典依据的是1982年的白文方案, 1993年方案又作了部分修改, 因此在附录中再加上新方案及说明, 供两个方言区参考。 当 《白汉词典》 因纸价上涨等原故, 经费困难, 不能按计划出版时, 一向支持和关心白族文化事业的张旭、杨永新、李一夫、 张文渤和张锡禄几位前辈和同志, 寝食不安、费尽心力, 多方奔走, 终于向大理市市政府和文化局申请到八千元人民币, 加上张旭、 张锡禄二位解囊资助的二千元, 凑足一万元。 至使搁浅半年多的这部词典, 终于开机印刷, 不久将与读者见面。 对此, 再次向大理市赵济舟市长和以上诸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感谢四川民族出版社和四川新华印刷厂的编辑和同志们! 由于编者之一已过世, 词典在修改和校对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 敬请读者指正。徐琳 1996年3月于北京 |
☚ 白汉词典︱前言 白汉词典︱编者的话 ☛ 00012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