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朗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白朗1873—1914河南宝丰人 白朗1912—;女辽宁沈阳人 白朗1873—1914近代农民领袖。字明心,河南宝丰人。幼时读书年余,在家务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和地主王歧发生口角,被逮捕入狱,受尽折磨。出狱后在外乡赶牛车、开炉场(冶铁)。武昌起义爆发时,在宝丰组织农民进行反官府斗争。最初只二、三十人,以土铳和大刀为武器。1912年率豫西一带农民发动武装起义,1913年四月攻克禹县,发展到三千人,提出“打富济贫”口号,活动在豫南一带。适“二次革命”发生,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与之联系,委其为“湘鄂豫三省联军先锋司令”,孙中山派人当其参谋。他率军活动于唐县、禹州、枣阳等地,队伍扩大到五、六千人。同年十二月树“讨袁军”旗帜,越京汉路,挥师东征,连克豫东诸县,进入安徽,部队发展到二万人。袁世凯急派段祺瑞等率二十万大军围剿,白朗部流动作战,在商城、老河口等地重创敌军。1914年三月,白朗军西进陕、甘,然后入川。此时起义军已超过万人,号“公民讨贼军”。白朗以大都督名义,传檄远近,谴责袁世凯“厉行专制”。起义军经武关等地,四月初逼近西安。五月甩开尾追的袁军,西入甘肃,连克岷州(今岷县)、洮州(今临漳),又攻克秦州(今天水)。六月沿渭河回河南。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部队耗损过大,不少部众离散,被敌军重重围困。八月,他带百余人回宝丰,在宝丰汝城交界处虎狼爬岭被围。身染重病的白朗和敌血战两昼夜,中弹负伤,不久牺牲。历时四年,攻克五十多州县的起义亦失败。 白朗
白朗
白朗1873——1914字明心,河南寳豐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生。幼時曾讀書年餘,稍長,在家務農,1908年夏,與地主王岐發生口角、歐打,被捕入獄一年餘。辛亥武昌起義時,在寳豐組織農民進行反官府鬥争。1912年率領豫西一帶農民發動武裝起義。次年4月,起義軍攻克禹縣,提出“打富濟貧”口號,隊伍迅速擴大,先後攻克新野、鄧縣及湖北隨縣等地,然後回師北返,占領河南唐縣、方城、盧氏等縣。1913年二次革命時,革命黨人曾從武漢、南京、上海等地派人與其聯繫,並委任爲湘鄂豫三省聯軍先鋒司令。1914年1月,横越京漢鐵路,取商城、固始、光山等地。又攻克安徽六安、霍山,再回師豫南。袁世凱派陸軍總長段祺瑞拼凑二十萬軍隊進行圍攻,起義軍避其主力,於2月27日突圍西上; 3月8日,攻占鄂西重鎮老河口,殲敵兩千餘,並在此召開軍事會議,决定西走陝、甘,然後入川。此時起義軍已超過萬人,號稱“中原扶漢軍”或“公民討賊軍”,以大都督名義,傳檄遠近,譴貴袁世凱反動統治爲“神奸主政,民氣不揚,雖托名共和,實厲行專制。”起義軍經武關、龍駨寨、商縣; 4月初逼近西安; 5月間,起義軍甩開尾追入陝之袁軍,西入甘肅,連破岷州 (今岷縣)、洮州 (今臨漳),又取道東下,攻克秦州 (今天水),沿渭河回河南。因長期流動作戰,部隊損耗過大,至此改爲分散活動; 8月中旬,率百餘人回寳豐,途經虎狼爬嶺時被圍,在突圍時中彈負傷,不久犧牲。年41歲。 白朗 白朗1912—1990女小说家。原名刘东兰。辽宁沈阳人。1932年参加杨靖宇领导的抗日斗争。次年,先后任《国际协报》记者、文艺副刊主编。1935年以后到上海从事专业创作。发表短篇小说《伊瓦鲁河畔》,受到文艺界注意。她与萧军、萧红等被合称为“东北作家群”。抗战爆发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写有中篇小说《老夫妻》等。1940年去延安。1942年任《解放日报》文艺编辑。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东北吉江军区《前进报》主编、《东北日报》副刊部部长、《东北文艺》副主编、东北文艺协会出版部副部长、中国作协理事等。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牺牲》《伊瓦鲁河畔》,中篇小说《老夫妻》《我们十四个》《为了幸福的明天》,长篇小说《在轨道上前进》,散文《西行散记》等。有《白朗文集》。 ☚ 叶紫 朱生豪 ☛ 白朗 白朗女;1912.8.2—原名杨东兰。辽宁沈阳人。“九·一八”事变后,即投身于抗日斗争。1933年在地下党支持和领导下创办《文艺》周刊,并开始给《文艺》和东北《大同报·夜哨》文艺副刊写稿。1935年到上海从事写作。抗战爆发后离开上海到武汉,参加了1938年6月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由王礼锡任团长的“作家战地访问团”,深入到中条山和太行山两个战区进行访问。1942年到延安,同年担任《解放日报》副刊部文艺编辑,后随同干部大队参加东北解放战争。1946年任《东北日报》副刊部部长、东北文艺协会出版部副部长和《东北文艺》副主编等职。白朗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牺牲》、《尹鲁河畔》,中篇小说《老夫妻》,散文报告集《西行散记》( 1941年6月,商务印书馆)、《我们十四个》(1940年,上海杂志公司)和《一面光荣的旗帜》(1947年11月,光华书店)等。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描写革命志士的英雄形象,同时也描写革命家庭的生活遭际等。中篇小说《老夫妻》描写开明的妻子与落后的丈夫的矛盾。最后两人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面前团结起来,丈夫参加抗战,妻子也成了抗日士兵的“母亲”。散文报告大都是作者在东北沦陷后和抗战时期动荡的生活记录,其中充满了离家之苦,亡国之痛,对沦陷的故乡的无限情思,控诉了侵略者的罪恶,鼓舞亲人起来杀敌复仇,洋溢着爱乡爱国的感情。《一面光荣的旗帜》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片断事迹的记录,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情意缠绵,在激烈的情绪中,蕴蓄着淡淡的哀愁,富有抒情色彩。 ☚ 田琳 白塔 ☛ 白朗1873~1914民国初农民起义领袖。字明心。河南宝丰人。1912年在河南领导农民起义,两年后战败阵亡。参见“白朗起义”。 白朗地名。亦称平南、配拿木、巴囊、巴朗、白拉、白浪木、巴纳木宗等。相传13世纪西藏著名喇嘛译师巴扎·尼玛扎巴、纳朗·多吉敦炯两人曾同在此地念经,后取二人姓名之首,合称“白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年楚河中游,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白朗宗。1960年与杜穷宗、旺丹宗合并,改为白朗县,县政府驻洛布穷孜。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以织羊毛“藏被”著名。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出生于此地方之吉雄谿卡。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时,颇罗鼐曾驻白朗宗,部署战役,后令其子率兵自此向拉萨进军。 白朗1873—1914字明心。清末民初河南宝丰人。出身于农民家庭。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在家乡组织反清斗争。1912年在豫西组织农民武装起义, 以“打富济贫”为号召。1913年“二次革命”中,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曾与之联络,委其为“湘鄂豫三省联军先锋司令”。1913年6、7月间,先后攻克唐县、禹州,起义队伍扩大。次年1月,东进克豫东南光山、商城;入安徽,克六安,霍山。2月,突破北洋军包围,入湖北。3月,克重镇老河口,并在此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经河南挺进陕西,然后入川。连克十余州、县。4月入甘肃,途中以“公民讨贼军”名义,号召民众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6月, 回师河南,部队分散。袁世凯先后调兵二十万镇压。8月白朗率百余人,在宝丰突围中负伤牺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