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热辐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热辐射refushethermal radiation

太阳光谱中能产生热效应的那一部分红外线辐射。在红外线(760~3×106纳米)波谱中, 波长1050纳米以上的部分可以被植物吸收, 特别是5000~6000纳米的红外线能被原生质、水和细胞中的一些其他成分吸收。它不直接参加植物有机质的制造过程, 却是影响植物热力状况的重要因素。
红外线的热效应使植物的体温升高, 从而促进植物的蒸腾和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而且外界环境的温度愈低, 红外线的热效应愈大。所以在气温较低的高原地区, 因红外线的影响,可使植物的叶温高于气温,通常高3~5℃, 有时甚至更高, 这可以补偿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不利因素。
达到植物表面的红外线的能量约占太阳总辐射能量的50%左右。其中约15%被反射, 约12.5%透过叶片, 约22.5%被叶片吸收。透过叶片到作物群体内部的红外线形成红外荫, 红外荫增多, 易使植物徒长,茎秆细长, 易倒伏。被叶片吸收的红外线, 除发热作用外, 并以叶面辐射的形式向周围释放, 从而改变了植物的小气候环境。

热辐射

热辐射refushe

物体在任一温度下发射出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电磁波的发射,实质上是能量从辐射体向周围发射,这种能量称为辐射能。在一定时间内物体的辐射能及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因此这种辐射称为热辐射,又称温度辐射。它和对流、热传导一起构成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产生热辐射,但在不同的温度下,其总能量及能量按波长的分布不同。当物体温度较低时,主要发出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射最强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直至紫外线,同时辐射的总能量也随之增大。例如灯丝通以电流后,当温度低于800K时,只能感觉到灯丝发热而不见灯丝发光。当温度超过800K后,就看到灯丝开始发红。温度继续升高,灯丝就由暗变红、再变黄,继而变白。最后当温度极高时,灯丝呈现青白色,达到白炽化,同时可以感到灯丝灼热逼人。
物体在向外发射能量的同时,也不断吸收从周围物体发射的辐射能。当发射的能量等于吸收的能量时,物体的热辐射过程达到平衡。这时,物体的状态可以用一个确定的温度T来描述。这种热辐射称为平衡热辐射。大约从19世纪中期开始,很多物理学家对于物体辐射光和对光的吸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发生了兴趣,开始了对平衡辐射的性质作理论探讨。并由此而引出黑体辐射问题的研究。

☚ 近代物理   发射本领 ☛

热辐射

见“化工”中的“热辐射”。


热辐射

见“物理”中的“热辐射”。


热辐射

见“物理”中的“热辐射”。


热辐射

热量传递的3种形式之一。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实验证明,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度不是绝对零度,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热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而且其波谱的分布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可从远红外区直到波长极短的紫外区。

热辐射

物体因自身的温度以电磁辐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

热辐射

thermal radiation

热辐射

热辐射heat radiation

电磁波中能产生热效应的辐射线。热射线主要包括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视线。红外线不能直接使空气加热,但当它被周围物体吸收后,辐射能就变成热能,使物体成为二次辐射源。当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时,则向人体放散一定的热辐射使人受热,这种辐射称为正辐射。相反,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表面就向周围物体通过辐射散热,这种辐射称为负辐射。热辐射的强度以每分钟每平方厘米被照射表面上所受热量的焦耳数来表示(J/cm2·min)。

☚ 全或无原则   热量交换 ☛
000017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