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运动reyundong
构成物质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激烈,系统的温度就越高。热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可以和其他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相互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各种运动形式在量上是守恒的。热运动服从统计规律。物质系统的热现象都是其内部大量粒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
热现象是人类生活及生产中最早接触到的自然现象,人们对热现象的本质进行过许多探索。在古希腊曾产生过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一种是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提出的四元素说,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独立的四种元素土、水、火、气组成的,与中国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说相似。另一种看法是柏拉图根据摩擦生热提出的,认为火是一种运动的表现形式。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蒸汽机出现并广泛使用,为提高热机的效率,人们深入地研究热现象及其本质,提出了“热质说”的假设:认为热是一种没有质量的流质,叫热质,它不生不灭,可以渗入一切物质之中,可以从一个物体流到另一个物体,物体的冷热程度决定于它所包含热质的多少。这种错误的假说虽能解释一些现象,流行一时,但它把热现象孤立起来,不能说明摩擦生热、撞击生热等现象,因此没得到科学界的一致承认。与热质说对立的是,一些科学家认为热是物质运动的表现。1798年M·B·罗蒙诺索夫就断言热是分子运动的表现。伦福德把一个炮筒固定在水中,用马拉动钝钻与炮筒内壁摩擦,结果使大量水沸腾了!他得出结论:热只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1799年戴维用两块冰摩擦使之完全变为水的实验支持了热是物质运动形式的学说,沉重地打击了热质说。19世纪中,焦耳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作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充分地揭示了热现象的本质,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确立,关于热的本质的争论才宣告结束,热质说被彻底地推翻,人们公认热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