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僵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僵菌beauveria一种真菌杀虫剂,是由昆虫病原真菌半知菌类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Beauveria)发酵、加工成的制剂。1835年,美国巴西(Agostino Bassi)首次发现白僵菌是引起家蚕白僵病的病原。 白僵菌white muscardine fungi学名Beauveria spp.。半知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是昆虫的主要病原真菌。寄主广泛,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及多种螨类,约200种以上。在昆虫真菌病中,由白僵菌引起的约占20%以上。被寄生的虫体坚硬,体表可见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层。可用于防治多目害虫,但对益虫、家蚕、柞蚕等也有害。对有些人有过敏反应,但停止接触即可恢复正常。
应用简史 中国在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提到白僵蚕。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578年成书)中详细介绍了白僵蚕的应用,迄今仍为习用的中药。1835年巴锡(A.Bassi)发现白僵菌不仅可使家蚕得病,还能侵染其他昆虫。20世纪20年代欧洲试用白僵菌感染欧洲玉米螟幼虫成功。30年代美国用从中国东北引入的玉米螟幼虫分离出的白僵菌,进行欧洲玉米螟的室内和大田防治试验,效果较好。50年代中期后,中国用白僵菌防治南部地区的甘薯象甲和北部地区的大豆食心虫。白僵菌在苏联应用较广,特别是60年代以来,用于防治马铃薯甲虫、甜菜象甲、苹果蠹蛾、甘蓝夜蛾等害虫。70年代以来,中国、苏联等国开始大规模生产白僵菌剂。中国在南方采用林中喷粉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松毛虫,用每毫升2亿孢子的悬浮液喷雾防治水稻黑尾叶蝉;在北方则用白僵菌颗粒剂结合菌剂封闭玉米秸垛防治玉米螟;全国用白僵菌试防有效的农林果茶各类害虫已有30种以上。 致病机理 白僵菌对昆虫致病力强,在自然界常可引起流行病。分生孢子借风力、雨水或虫体相互接触传播到健康虫体,以从表皮侵入为主,也可从口腔、气门侵入。侵入时能分泌脂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蛋白质毒素,使虫体表皮溶解,便于发芽管侵入,毒素对昆虫有毒杀作用。已从白僵菌的菌丝和培养滤液中分离出多种环状缩酸肽毒素,其中如白僵素beauve-ricin是含有3个单元的环状缩酸肽,每单元都含有(L)-N-甲基苯氨酸和(D)-α-羟基异戊酸,已可人工合成。日本从白僵菌和蚧生轮枝菌的菌丝中提取出另一种环状缩酸肽毒素bassianolide,含有(L)-N-甲基亮氨酸和(D)-α-羟基异戊酸。感病虫体死后,菌丝继续以腐生方式扩展,虫体因失水和真菌分泌抗生物质而僵死,并能抵制肠道细菌的腐败作用。一种与死体变色有关的红色卵孢素oosporein以及球孢黄色素bassianin和卵孢黄色素tenellin都具有抗菌活性。虫体僵化后菌丝的进一步发育要求适温高湿,伸出表皮的菌丝可发育成分生孢子,又可反复侵染。留存于枯枝落叶残体上及土壤中的菌丝孢子也是疾病的侵染源。 菌剂生产 白僵菌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可制成菌剂防治害虫。有3种生产方法:❶半固体发酵表面培养法:以麦麸、米糠、豆饼粉等作为培养基。中国在70年代用此法生产的规模很大,每克产品含分生孢子50~100亿,含水量不超过10%,有效贮存期6~8个月。 ❷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法: 60年代已有研究,但当时只能生产酵母状芽生孢子,生活力弱、杀虫力低、不耐贮藏,70年代苏联研究改进工艺,用深层发酵法直接生产白僵菌的分生孢子,但菌剂贮存仍有一定问题。 ❸双相培养法: 是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即用深层发酵所获芽生孢子液倾注于半固体培养基表面,促使菌丝发育产生分生孢子。苏联用此法生产菌剂“波维林”(Бовери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