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枪弹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枪弹创

枪弹射击作用于机体形成的损伤。动能大的弹头可以穿过人体组织,动能小的弹头只能在人体表面形成轻微的挫伤。典型的枪弹创有射入口、射创管和射出口。按照枪弹作用方式和枪弹创的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1)弹头穿透人体后飞出体外,形成有射入口、射创管及射出口的创,称贯通枪弹创;(2)弹头射入人体后遗留在体内,只有射入口和射创管而无射出口,称盲管枪弹创;(3)弹头进入体内后受到骨质抵抗,改变了前进方向,形成弯曲的射创管,称回旋枪弹创;(4)弹头以切线方向擦过体表形成擦伤或沟状损伤,称擦过枪弹创;(5)弹头击中某一坚硬物体(如墙壁、水泥地面等)后,反跳击中人体,由于弹头动能减少,方向改变,只在人体浅层造成损伤,称反跳枪弹创;(6)破碎弹头可以形成一个弹头数创,称异形枪弹创;(7)猎枪发射霰弹,造成密集的小创,称为霞弹创。

枪弹创gunshot wound,GSW

是火器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弹头穿过人体组织,在体表造成射入口和射出口,体内留有弹道者,称贯通枪弹创;弹头射入人体后停留在体内者,称盲管枪弹创。

枪弹创

枪弹创

由枪弹击中人体造成的损伤称为枪弹创。枪弹创分为贯通性枪弹创、盲管枪弹创和切线枪弹创三型。贯通性枪弹创由射入口、弹创管和射出口三部分组成。盲管枪弹创无射出口。切线枪弹创呈沟状损伤。由于枪枝、弹药、射击距离和射击方向不同以及受伤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差异,枪弹创的形态非常多样。检查时须应用司法弹道学原理正确解决枪弹创鉴定中的问题。枪击是常见的自杀和他杀手段,意外事件也有。我国政府对枪枝严格管制,因此枪弹创案例较钝器伤和锐器伤少见。
枪支有各种类型,如手枪、步枪和猎枪。其构造可分为枪筒和枪身两部分。枪身的作用系承受枪筒。枪身的屈曲处有板机,板机外围以护圈。枪筒为枪的最基本部分,其前段为枪管,枪管的前端为枪口。工厂定型生产的军用和民用自卫武器的枪管内膛有螺旋形的切沟,称为来福线(rifles)。各种枪枝的来福线数目不等,少者2条,多者20条,通常为6条。猎枪及旧式土造枪枝的枪管内膛没有来福线,故又称滑膛枪。枪管后段装有撞针及退子器等发射和更换弹药装置,与枪身的弹仓相连。射击时雷管引爆火药,产生气体。气体压力迫使弹头射出。射击后的弹壳底部留有撞针击发的痕迹,弹头外壳留有来福线摩擦的痕迹。这些痕迹可用以比对,对枪枝的同一认定非常重要。
枪筒的诸特征中以枪管的长度和来福线对射击影响最大。枪管长,则射出的子弹速度快,射程远,射击的方向也较准确。来福线的作用是使弹头在枪管内作旋转运动,离开枪口后继续旋转前进; 以保持弹头平衡和准确的飞行方向,并能增加飞行距离。
枪弹由弹壳,雷管,火药和弹头四部分组成。手枪和步枪之弹头呈圆锥形,外壳为合金,内为铅心,小口径步枪弹头无合金外壳,故击中物体后易变形。猎枪用的霰弹为细小铅粒组成。射出后铅粒逐渐散开,造成多个创伤。火药分为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种。自制霰弹猎枪常使用黑色火药,其成分为硝石(占70~80%)、硫和炭。燃烧时火焰明显,伴有浓烟,声响较强。近距离射击时创口周围的烟灰沉着较多。现代枪弹皆使用无烟火药,其主要成分为硝化纤维素或加有硝酸甘油。无烟火药在爆炸时烟少,火焰和声响较弱,燃烧分解较完全,因而近距离射击时,留下的烟灰痕迹亦较少。
枪弹创的形成 枪弹创的特征及其对局部组织和器官破坏的严重程度,决定于弹头接触人体时的动能。
弹头的动能 弹头的动能为E=1/2mv2 (E:弹头动能,m:弹头质量,v:弹头离开枪口后的初速)。由此公式可知,弹头的速度比质量更有意义。步枪击发后弹头在枪筒内沿弹道旋转,离开枪口时初速较手枪大,故动能亦大,射程远,对组织破坏亦较严重。
弹头如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才击中人体,则飞行距离越远,所受空气阻力越大,弹头动能丧失的越多,击中人体时的能量也就越小。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的致密度不同,在穿过各种人体组织时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弹头对人体的作用
❶穿透作用。具有极大动能的弹头击中人体时,由于弹头的旋切作用而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皮肤组织缺损和管状弹创管。当弹头穿透组织器管时,碎落的组织可随弹头移动,随弹头飞出体外或停留于弹创管的内壁。
❷戳破作用。弹头的能量小时,旋转力不足以引起组织缺损,仅使局部组织戳破。由于组织收缩,枪创孔呈裂隙状。
❸打扑作用。若弹头的动能很小,不足以穿破组织,则仅打扑于体表而形成擦伤和局部组织的挫伤(皮下出血)。
❹炸裂作用。具有较大动能的弹头通过含多量液体成分的脑、心腔、充盈的胃等脏器,由于液体动力学的作用,可使之发生严重的炸裂创。飞行过程中翻滚的弹头、弹皮破裂的弹头和达姆弹(dumdum)击中人体时,亦能出现撕裂作用。
枪弹创的形态特征 典型的枪弹创由射入口、射出口、弹创管组成。
射入口 弹头进入人体时,在接触处由于弹头的旋转洞穿皮肤,形成射入口。当弹头穿过皮肤以后,牵张的皮肤又回缩,故射入口的直径常小于致伤弹头的直径。如果入口处皮下为骨组织,皮肤的牵张作用较小,射入口直径几乎和弹头直径相等。
垂直射击的枪创入口呈类圆形,其皮肤呈漏斗状缺损。如弹道斜行进入人体,则射入口呈卵圆形,一侧边缘呈斜坡状。这种创缘特征提示弹头飞来的方向。接触或接近接触射击时由于爆炸气浪在高压下进入创口,使创口周围皮肤牵张,故入口中央组织缺损较大,边缘呈星芒状撕裂(图1)。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因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呈樱红色。上述现象在颅骨和胸骨等部位特别明显。远距离射击时,弹头可仅具戳破作用而形成裂隙状的射入口。这时射入口的组织缺损较小或不明显。裂隙的长度可能与弹头的直径相等或稍大。
射入口周围的皮肤能看到挫伤轮、污垢轮和烧灼痕迹。这些特征是射入口区别于射出口的重要标志(图2)。

图1 接触枪创贴近射击时星芒状创口形成机理示意图

1. 颅骨 2. 皮肤 3. 硬脑膜 4. 脑 5. 创管


图2 射入口的特征

1.烟晕 2.挫伤轮 3.污垢轮 4. 火药颗粒


(1) 挫伤轮。系弹头顶压皮肤并旋转前进时在射入口周围形成的环状表皮剥脱区。多见于皮下软组织丰富处的皮肤射入口,常伴有软组织挫伤。挫伤轮的颜色最初为鲜红色,随时间的延长而呈棕色,并逐渐皮革样化。挫伤轮有时可被油污、烟灰粉末的沉着所掩盖。如弹头斜向进入皮肤,则挫伤轮呈椭圆形。若子弹以极小的锐角进入人体,则可能在射入口一侧皮肤形成沟形擦伤。有时,弹头沿切线接触人体而未进入,则形成长沟形创伤,创的两端为沟形擦伤(切线枪创)(图3)。贴近射击时,有时可见射入口周围皮肤有枪口印痕。此系击发时从枪口冲出的气体自射入口进入皮下,使皮肤呈气球样膨隆,将皮肤表面推向枪口并与之发生摩擦而形成。由于击发时后坐力作用引起枪管迅速运动,因此皮肤的枪口印痕常不完整。因各种武器枪口的形态不同,所以枪口印痕的形状也不一样,它有助于推断枪支的类型。

图3 各种射入口形状

弹头致伤人体时,穿入皮肤的角度与挫伤轮的形状


(2) 污垢轮。除表皮剥脱外,射入口边缘常有油污、铁锈、弹头的金属碎屑或金属尘埃沉着,形成金属化环,称为污垢轮。金属碎屑的沉着或金属化环肉眼不易看清,但在X线照片上则清晰可见。
(3) 火药颗粒和烟晕。在射击附加成分作用范围内,射入口周围还可见到火焰或灼热气体的烧灼作用以及烟灰和火药颗粒的痕迹。使用黑色火药的土制枪枝,从枪管中出来的气体内含有炭末,炭末沉着在射入口皮肤或衣服上呈黑色烟晕。火药颗粒击中皮肤能引起点状出血(图4)。
射出口 进入体内的弹头穿破皮肤飞出体外时所形成的创口。射出口的大小不一。近距离射击时弹头动能较大,射出口略小于射入口或大小相近。如弹头穿过骨质,骨折碎片飞出体外时可使射出口撕裂扩大,大于射入口,呈星芒状,创缘皮瓣及创口内组织外翻。中等距离射击时,弹头在通过体内而消耗掉一部分动能后,以其戳破作用穿破皮肤形成星芒状射出口,通常无组织缺损,常可见皮下组织碎片外翻。由于弹头向外顶成圆锥形时,皮下血管易因牵张而断裂,故射出口周围常有皮下出血,而无表皮剥脱形成。若遇出口处皮肤紧靠硬质物体如木头、塑料板或墙壁时,由于皮肤被夹持在弹头与硬物之间,则射出口处穿孔性组织缺损明显而撕裂作用不明显,此时射出口周围可能形成表皮剥脱,此时,应注意与射入口相区别。远距离射击时,由于弹头的动能更弱,射出口常呈裂隙状。

图4 射入口与射出口

近距离枪创,左颧弓部射入口(左)和右耳后射出口(右)


弹创管 弹头通过身体所形成的创道称为弹创管,又称弹道。通常弹创管呈直线形(图5),但也偶有其他形状的。这决定于组织的性质、弹头的动能以及弹头是否完整等。如动能较小的弹头碰到脊柱可发生反跳使其方向发生改变。又如弹头碰到肋骨可沿着该骨的弓形表面前进一段距离后破皮而出,在胸壁形成回旋弹创管。弹创管的射入口端常嵌有随弹头带入的衣物碎片及烟灰火药等异物。射出口端可有骨碎片或脏器组织碎片。盲管枪弹创时致伤弹头留在弹创管的盲端。

图5 弹创管

颅脑枪创时脑实质的圆锥形挫伤(额叶为射入端)


骨上的弹创管呈截头圆锥形,圆锥体的尖端指向弹头飞来的方向(图6)。如弹头垂直击中骨质,则弹创孔呈圆形,其直径与弹头直径一致或稍小(因骨质有一定弹性)。弹创孔周围常有放射状及同心圆性骨折线,故颅骨枪弹创常致粉碎骨折(图7)。头部二次枪弹创所致二个创孔周围的放射状骨折线相交时,后形成的骨折线常止于先形成的骨折线。脑贯通性枪弹创所致脑实质损伤亦呈圆锥形,射入口端窄,射出口端较宽。肝脏及脾脏贯通枪弹创的入口及出口均呈星芒状撕裂,但射出口大于射入口,并有组织外翻。

图6 扁平骨圆锥形弹创管形成原理


图7 颅骨枪创所致的粉碎性骨折(枕部与射入口)


检查枪创管必须逐层解剖探查创管的位置和走向,注意检查创管两端的特征有助于确定射击方向。使用探针应谨慎,以免造成假创道引起误诊。
枪弹创的组织学特征 射入口皮肤及其皮下组织可有缺损,周围常伴有表皮剥脱。未剥脱处的棘细胞层细胞变为长梭形,核固缩明显,极向与表面平行。表皮表面有褐色无定形的或折光的金属颗粒沉着。真皮及皮下组织创壁呈凝固性环死,可见烟灰及火药颗粒嵌入,一般出血较少。在贴近射击时,皮下可能有气囊腔形成,囊腔内壁有烟灰附着。射出口创壁亦可见真皮呈凝固性坏死,有时皮下可发现内脏、肌肉或骨组织碎屑,常有大量皮下出血。但射出口周围无烟灰粉末及火药残渣。
枪弹创的法医学鉴定 主要是确定枪弹创,推测射击距离和方向,判断案件性质。
枪弹创的诊断 典型枪弹创的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枪弹创如肩部或大腿的切线枪弹创呈深沟状哆开时可被误认为刀伤; 步枪自侧面击中面颌部形成巨大撕裂创甚似爆炸伤,应注意鉴别。其它致伤物所致损伤有时亦可能被误认为枪弹创,如尖端锐利的钢针刺伤时创口周围有表皮剥脱,创道较深,因此很象盲管枪弹创。但此种创口一般无明显组织缺损且X线检查体内无弹头存在,组织学所见不具有枪弹创入口的特征,可资鉴别。
射击距离的估计 普通枪枝若为接触射击,常可发现典型的射入口特征。如射入口皮下紧贴骨组织(颅骨、胸骨),由于冲入皮下的气体的撕裂作用使组织严重破坏,射入口呈星芒状裂创。如枪口接触不紧,则创口周围可有烟灰沉着(图8)。距离30cm以内射击时,烟灰沉着明显。如系黑色火药,则有浓密的火药颗粒沉积。如为无烟火药则可见硝化物残留。射入口很少撕裂,其直径与弹头直径相近。创周有表皮剥脱、污垢轮及烧伤痕迹。枪创管内血液可检出碳氧血红蛋白。如射入口位于衣服遮蔽部位,则衣服的枪创孔周围有明显的烟灰、火药、火焰作用的痕迹。距离30~60cm射击时,烧伤痕迹及碳氧血红蛋白皆不易查到,烟灰及火药痕迹则随距离增加而显著减少。60cm至武器的有效射程射击时,射入口较弹头直径稍小,边缘规则,有挫伤轮及污垢轮,但很难发现烧伤;火药及射击附加成分的残留极少以至消失。超过武器有效射程的远距离射击时,由于弹头动能较低和飞行途中翻滚,则射入口及射出口的形态不典型。

图8 射入口的特征与射击距离的关系

1.烧伤 2. 烟灰 3. 火药颗粒


必须强调指出,不同类型的枪枝和弹药在射击时,各种射击附加成分的飞行距离亦有差异。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将枪枝作射击试验,并与射入口的特征进行比较,作出判定。在判定射入口和射出口特征及射击距离时,必须考虑到枪枝的类型和射击次数。如步枪弹头的直径和动能皆较手枪弹头大,击中人体后造成的损伤亦较手枪严重。自动步枪连续射击时,二个连发的弹头先后自同一部位进入体内,可形成较大的融合性射入口,其相应的射出口常不止一个。如果射入口数目多于射出口,则应用X线检查体内是否有弹头存留。
霰弹猎枪击发后,飞出枪口的霰弹群呈圆锥形散开。子弹达到的距离越远,散开的范围越大。因此,霰弹创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射击距离(图9)。

图9 霰弹枪创的射入口特征与射击距离的关系


接触射击或贴近距离射击时,由于霰弹密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单个不规则形的射入口,边缘呈锯齿状。由于气体作用,创口内组织破坏大。周围皮肤因有烟晕和火药沉着而呈浓黑色。1m左右近距离射击时,创口周围的黑色烟晕明显减少,但仍可见火药颗粒烧灼的黑色印痕。1~5m距离射击时,霰弹呈圆锥形散开。击中人体形成的创口亦随射击距离的增大而逐渐散开,在中央一个较大的射入口周围形成多数小的霰弹射入口。距离越远,则小的射入口就越多。随着距离增加,大的射入口逐渐为单个霰弹射入口所代替。烟晕、火药痕迹肉眼不易见到。5m以上距离射击时,霰弹更分散,多数弹粒往往嵌在皮肤上或停留在皮下。霰弹近距离射入体内后能引起脏器广泛破坏。射击距离越远,霰弹越分散,侵入机体的深度越浅。霰弹创的弹头常常停留在体内,故应采用X线照片以发现体内之霰弹粒。

图10 霰弹枪创的多数性入口


射击方向的确定 确定贯通枪弹创的射击方向,首先在于确定射入口及射出口。然后根据射入口、弹创管和射出口的连线以确定弹头射来的方向。由于死者在被击中受伤倒地后体位改变,常不易准确地确定死者受伤当时的姿势和方向。如果在室内死亡,把死者的创伤弹道方向和墙壁上的弹痕或玻璃窗上的弹孔联系起来分析,对确定射击方向有很大帮助。在体内有弹道偏向的弹创管,较难据以确定射击方向。

射入口及射出口的比较

创口特征射入口射出口
形 状除接触射击呈星芒状
外多数为圆及卵圆形
多数为裂隙状、星
芒状不规则形
组织缺损
大 小

通常比弹头直径小,
有时相等或稍大

通常大于或等于弹
头直径,有时稍小
擦伤轮
污垢轮
烟 灰
烧伤痕迹
火药痕迹
创 缘


近距离可有
近距离可有
近距离可有
内陷





外翻

鉴别自杀、他杀或意外伤 现场枪枝的存在对自杀与他杀的鉴别很重要。自杀案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死者用以自杀的枪枝,死者手中紧握枪,其致命枪弹创又与此武器相符,即可证明为自杀。个别的案例在造成致命的自杀枪弹创后还可以进行有意识的行动,因而发现死者的现场可与发现枪枝的现场隔开相当的距离。为此,采取死者指纹和“凶器”枪枝板机上的指纹进行同一认定或采取死者的石蜡手套模作火药痕迹检查,对确定是否自杀死亡极其重要、如死者曾握枪射击,在其手的皮肤表面可能有火药粉末的残留并可被吸附于石蜡套内层,在滴加联苯胺试剂后呈蓝色。但应注意香烟灰、肥料、某些化学试剂、豆类植物、小便等物质亦可使联苯胺试验呈阳性反应。故近年来设备较好的司法科学实验室已开始应用中子活化分析及无火焰分光光度分析等现代新技术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
大多数自杀死者的射入口位于颞部、胸部、口部或颈前部,其它部位少见。如射入口位于身体背侧部位、腰骶部,则应考虑他杀或意外的可能。绝大多数自杀案例皆系贴近接触射击或近距离射击。如射击胸腹部则衣服上的射入口和皮肤射入口具有典型的近距离射击特征。死者用长枪射击时,射入口多位于前额、口内及胸部。有的步枪自杀现场可见板机处有绳子、棍子等附加物件。自杀死者常一次枪击致命。有的案例死者二次或多次射击自己,但这些射入口皆属死者握枪易于射击到的部位。
近距离射击既可是自杀,也可是他杀或意外。远距离射击时多为他杀或意外。他杀枪创部位的选择不如自杀明显。如射入口位于枕部、项部、躯干背侧等自己不能用枪口对准射击的地方则应系他杀。一般情况下,多次射击造成多个枪弹创或有2个致命伤时应考虑为他杀 (但也有例外)。许多意外枪弹创发生于年轻人玩枪时,既可自伤,又可射伤他人。打猎时亦有意外伤人的事件发生。单纯从枪弹创检查有时很难判定是他杀或意外,因为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于近距离或一定距离射击,也可能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因此,案情调查和现场勘察在判定意外枪弹创时非常重要。
☚ 剪创   爆炸伤 ☛
000077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