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登快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登快阁

登快阁

宋诗篇名。七律。黄庭坚作。见《山谷外集诗注》卷一一。作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快阁于赣江上游,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诗云:“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首联中“痴儿”出自《晋书·傅咸传》杨济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写此诗前,作者每以“狂痴”自命。此谓办完公事愉悦地登览快阁,构思新奇。颔联写望中之景,勾绘出一幅高远明净的赣江晚秋图。颈联转入情语:上句用《吕氏春秋》伯牙毁琴事,表明已无知己;下句用《晋书·阮籍传》典,阮籍能以青白眼表达爱憎,此谓对美酒,聊以解忧。尾联表示厌倦官场,企盼归乡与鸥鸟为伴,典出《列子》:“海上之人有好鸥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以示怀才不遇。此诗一气盘旋而又善于顿挫。姚鼐评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昭昧詹言》引)。方东树评云:“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昭昧詹言》卷二○)。韦居安亦云:自黄庭坚品题快阁,“前后和者无虑数百篇,罕有杰出者”(《梅磵诗话》卷上)。

☚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子瞻《送杨孟容》诗云:“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即此韵   寄黄几复 ☛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首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年三十八岁。快阁在太和县治东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故名。(见《清一统志》)

起二句叙写于公余之暇登快阁眺望,但是构思奇妙。黄庭坚大概因为是快阁而联想到晋夏侯济的话:“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晋书·傅咸传》)黄庭坚却说,自己正是痴儿了却官事,所以有空闲登快阁玩赏,显示出一种兀傲的神情,笔势亦健拔。“倚”字用得好,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如果用“赏”字,就显得呆板了。然这个字的用法实自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阁”句学来。第三四两句写景,因为是雨后初晴,空气清朗,所以看到天之远大、月之分明,气象阔远。

第五六两句提笔发抒感慨。第五句用伯牙、钟子期事。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最能知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史容注说:“用钟期事,不知谓谁。”按黄庭坚此处不一定有所专指,只是慨叹自己的心怀志事,世无知者,所以如伯牙之绝弦不复鼓琴,而聊且借美酒以遣怀自娱而已。“青眼”,用阮籍故事。阮籍能为青白眼,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横”字用得生新。第二句“倚晚晴”之“倚”字,此处“聊因美酒横”之“横”字,都是极平常的字,但是经过黄庭坚的运化,即能点铁成金。可见黄诗炼字之法。末二句是说,想弃官归隐,“归船”、“长笛”、“白鸥”等,都足以增加诗中形象之美。

这是黄诗中的名作。通首“一气盘旋而下,而中间抑扬顿挫又极浏亮。”(潘伯鹰评语,见所编《黄庭坚诗选》99页)姚鼐认为,这首诗“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方东树《续昭昧詹言》卷七转引)很能道出它的特点。元韦居安《梅磵诗话》说,太和的快阁,经黄庭坚作诗品题,“名重天下,前后和者无虑数百篇,罕有杰出者。”


古诗文《登快阁》原文|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登快阁

 

[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①本篇选自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快阁在太和县,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诗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黄庭坚为太和令时。②痴儿,如言痴人,作者自称。了却公家事,办完公事。晋夏侯济与傅咸书说:“生子痴了公事,官事未易了也。”黄诗本此。③澄江,双关语。它是水名,快阁即在其上;也是清澈平静的江。④朱弦句,古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最知音。子期死,伯牙绝弦,示不再弹。黄诗用此事。⑤青眼句,晋阮籍能作青白眼。嵇喜来,他作白眼,表示厌恶;嵇康来,他作青眼,表示爱重。横,此指目光流动。⑥与白鸥盟,和鸥盟誓说明归心坚决,而且惟鸥鸟可以为友。
 
 〔分析〕
 快阁是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的一处名胜,黄庭坚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登临此阁,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诗人当时正知太和县事,为一县之长。
 要欣赏这首诗,首先必须了解诗人当时的境遇怀抱。黄庭坚踏上仕途之时,正是王安石变法推行之日,而诗人和这场变法是格格不入的。他在地方官任上要违心地执行这些法令,目睹民不聊生的惨状,内心十分痛苦,故时时流露出归隐之念,但为了养家活口又无法弃官而去,正如他在诗中所叹:“蚤为学问文章误,晚作东西南北人,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一般来说,官员上任伊始,总要表示有所作为,而黄庭坚一到任却写了《到官归志浩然二绝句》,诗云:“满船明月从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敛手还他能者作,从来刀笔不如人”。他与当权者的凿枘不合,于此可见一斑。《登快阁》作于他到任的第二年,披露的是同样的心境。
 诗人一上来就以“痴儿”(语出《晋书·傅咸传》)自比,公余之暇,登临高阁,纵目远眺,胸襟为之一展。“东西”状其放眼扫视,气宇轩昂;“倚晚晴”更显其洒脱不扬,且造语生新。“倚”字之妙在于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如用“赏”字则失之抽象,“倚”字则写出了诗人陶然于山水的神态。不仅如此,所“倚”者“晚晴”又非具体事物,兼有宾语与状语的作用,耐人玩味,李商隐诗云:“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即日》),黄诗与之同一机杼,又挽合义山“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之句(《晚晴》),见出其夺胎换骨之工。
 颔联为此诗之警策,写登临纵目所见。“落木”句写出秋日景色的高远,“千山”极言其广袤,林木叶落之后更显出天宇的寥廓。前人咏此境界之句有李白的“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秋夜宿龙门香山寺……》),柳宗元的“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老杜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之句,但意绪偏于哀杀悲凉。而黄诗此句写秋山旷远,秋空高爽,表现出诗人宽阔的胸襟,格调俊爽健朗。“澄江”指快阁前流贯而过的赣江,语出南齐谢朓的“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月映江水,景色分明,让人宛然如见清澈的秋水与明净的秋月,水月交相辉映,于万象澄澈中透出清新爽健之气,景物的清澄也映照出诗人高洁的襟怀。
 诗的前半写登高赏景,景物中暗示了一条由傍晚至月出的时间流程,可见诗人流连于斯、陶然忘归的情景。至颈联则有一转折。“朱弦”句用伯牙为好友钟子期之死而绝弦的故事,慨叹世无知音,表露了怀才不遇而又自恃清高的心迹。诗人于观赏秋景之时突然感慨知音之绝,与前此之心旷神怡适成对照。“青眼”句则又一转折:世上虽乏知音,幸而还有美酒,足以宽慰孤寂的心灵。诗人在此以阮籍自比,史载阮籍“能为青白眼”,对喜爱的人或物则显青眼;又阮籍嗜酒,“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晋书》)。诗人在失望之余,聊将美酒作为知己,“横”字状其瞥见美酒时的欣喜,下字亦颇生新。
 尾联又归结为退隐江湖之意。“万里”云云,颇有夸张意味,因为诗人的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在太和之北,同属江西,并非悬隔万里。如此落笔,则可表现出他对广阔的自由天地的向往之意。“弄长笛”使人联想到唐人赵嘏的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秋望》),泛舟江湖,烟波渺渺,长笛悠悠,何等风神潇洒的意境! 在这样一个超尘脱俗的境界中,诗人只想终老是乡,因此诗的最后表示要与白鸥为盟,胸无机心,共居云水之乡。
 论者向以“清新瘦硬”来概括黄庭坚的诗风,此诗足以当之。在这首诗中,清新是通过其景物意象表现出来的,无论是其登临所见还是向往之境,都散溢出一股脱去尘滓的清秀之气。这种意境是作为恶浊的世俗社会的对立物而出现在诗中的,它映照出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反感,对官场仕途的鄙弃,正是这种清操傲骨构成了此诗内蕴的瘦硬骨力,颈联尤其表现出他不愿趋炎附势的独立特行的风骨。
 在结构上此诗也颇具特色。诗的前半如高屋建瓴,一气贯注,以高远之景物写开阔之胸襟;颈联盘旋顿挫,骨力峭劲,以流水对出之,潜气流贯;尾联述志,豪气横溢,是在更高层次上向前一起已脱俗境界的复归。全诗如长江大河直泻而下,途中经盘郁回旋之后复奔流到海。此诗体现出黄庭坚对律诗的改造:破骈为散,使偶俪平整的律体更具流走之势。

 〔评说〕
 方东树《昭昧詹言》:“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姚先生云‘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愚谓小谢《冬日晚郡事隙》等篇,山谷所全本,可悟为诗之理。”

古典文学作品《登快阁》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4〕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5〕
 
 〔1〕这首七律是元丰五年作者三十七岁时所作,时任太和(今江西泰和)知县。快阁是当地名胜,在赣江边。黄庭坚(公元1045~1103),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史馆编修及地方官。在新旧党争中,他被卷进政治斗争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第一次被贬四川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三年后移贬戎州(今四川宜宾)。公元1102年遇赦起复,不久又遭蔡京“新党”打击,诬黄庭坚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年余卒于贬所。黄庭坚诗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也是“米、蔡、苏、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诗追求古雅新奇,讲求诗法锻炼,主张“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被奉为江西诗派创始人。
 〔2〕痴儿:即痴人。《晋书·傅咸传》载杨洛与傅咸书曰:“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作者用其意,以之自谓。东西倚晚晴:倚阁栏向东西两面观赏雨后晴朗的傍晚。
 〔3〕澄江:指赣江。
 〔4〕“朱弦”二句:朱弦:琴的代称。佳人,指知己。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知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鸥琴在御,谁与鼓弹?佳人不存,能不永叹?”此处用此典故。青眼,用阮籍故事,有世俗的人来,他对以白眼(翻白眼珠),表示讨厌;有喜欢的人来,他以青眼(用黑眼珠对人正视),表示好感。二句意为没有知音已不再弹琴,只有美酒摆在面前才感兴趣。
 〔5〕“万里”二句:二句写自己愿意辞官,从万里外乘船还乡,自由自在吹吹长笛,与白鸥为友。
 
 此诗是作者代表作之一,被称为能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在严谨的律体格式中仍贯穿豪放之气。首联写公事完毕,晚晴登阁,游目骋怀;暗用《晋书》中故事写自己心意不在公事。颔联写所见江山秋月美景,心旷神怡。颈联用伯牙绝弦和阮籍青眼两个典故,言知音无人,寄兴于酒。尾联言志,起辞官退隐之意。诗人怡情于明净、高远、宁静的自然境界,向往自由自在与白鸥相伴的生活。

历代诗词精品之《登快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弄晚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作于元丰五年(1082),快阁在太和县治东澄江边,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阁名快阁,诗亦快诗。
 一起即叙公馀登阁之事及当时的愉快心情。作者因阁名而联想到晋夏侯济的话“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正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大意是官事不易办完,办完正说明太痴,但也快乐。这使人联想到金圣叹批“拷红”所说的: “作县官每日打退堂鼓时,不亦快哉!”叙事之中就融入了抒情。次句的“倚”字是倚阁而赏的意思,比径用“赏”字要耐读。出于杜诗“注目寒江倚山阁”(《缚鸡行》)。
 次联写景——时逢深秋,千山落叶,天空为之远大;入夜后素月分辉,静影沉璧,江景一何光明!两句上四下三,各含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片语。境界开阔略近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峡景动荡,野景宁静,又有不同。
 三联抒感。用钟子期死,俞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之典,言世无知己,只好用美酒遣怀。“青眼”用阮籍故事,“横”字下得很绝。两句“朱弦”、“青眼”,“佳人”、“美酒”对仗极为工稳。
 末联言欲弃官归隐,“白鸥盟”典出《列子·黄帝篇》,言人无机心,始可盟鸥。归船、长笛、白鸥等形象的运用,造成一种很美的意境。
 全诗且叙事,且写景、且抒情,一气盘旋而下,前人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律之中”,如太白歌行写法,很能道出这首七律的特点。作者腹笥甚广,虽语有来历,但左右逢源,俯拾即是,多少自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