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病针灸治法
瘿病,主要指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又名“瘿气”,俗称“大脖子”或“粗脖根”。发于颈部,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不痛,不溃,日久难消。其中有的好发于山区高原地带,尤其是青壮年妇女,与水土不宜、欠饮“沙水”(缺碘)有关。余者多为郁怒忧思而气结不化,津液凝聚成痰;气滞日久则血瘀,于是气、痰、瘀三者结聚而成。历代对本病有不同的分类。针灸治疗对某些类型有一定效果,能消除某些症状,改善病情,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其它方法进行。实验表明,针刺可调节甲状腺机,能使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的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提高机体及甲状腺对碘的利用率。
通治法 予解郁化痰和软坚散结之法。选手三阳和任脉等经穴为主,并辅以阿是穴和足阳明、足厥阴等经穴,如天容、天鼎、天窗、扶突、天突、臑会、肩髃、合谷、足三里或太冲等,每次3~5穴。用毫针刺行泻法或平针手法,或配以灸法,每日治疗一次,10~12次为一疗程。
辨证论治 一般分为:
气瘿 全身症状常不显著,颈部呈弥漫性肿大,逐渐肿势增加,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无痛,按之皮宽而软,部分病例肿胀过大而呈下垂,其肿大甚者可引致呼吸困难,发音嘶哑等症状,舌苔薄白,脉象缓弦。治宜解郁消瘿。选天鼎、扶突、天突、合谷、太冲等穴。用毫针行平针法或泻法,可以配合灸法。
肉瘿 患者年龄常在40岁以下,女性为多,在结喉正中附近有单个或多个肿块,呈半圆形,表面光滑,可随吞咽动作而移动,按之不痛,可伴性急易怒,易于出汗,眼球突出,胸闷心悸,手指颤动,女子则月经不调。如肿块压迫气管,则感呼吸困难;如压迫血管,则局部青筋暴露。舌质可偏红而少苔,脉象弦数。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宁心。选天鼎、天容、扶突、内关、太冲等穴。毫针刺行泻法,一般不灸。或用左手将肿块提起,右手持粗毫针或圆利针快速从中部穿过,或刺入结节中心,然后迅即出针。每天治疗一次,7次为一疗程。注意不要刺伤动脉。此法主要适用于结节型甲状腺肿。
石瘿 多发于40岁以上患者,常既往有肉瘿史,肿块迅速增大,按之坚硬,凹凸不平,推之不移,疼痛可牵至耳、枕或肩部,预后不良。局部禁用针刺,可选合谷、内庭以毫针刺之,以求缓解疼痛。
其它治法 常用者有:
皮肤针法 用梅花针在患处叩刺,同时还叩刺项部、肩胛部、夹脊(颈3~胸3)、肝俞、曲池、合谷、太冲、太白、足三里等穴区。也可用辊针在上述部位施行滚制。以局部轻度充血或少量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10~12次为一疗程。可以和毫针法结合进行。
腧穴注射法 选脾俞、胃俞、肝俞和中脘等敏感穴位,注射维生素B1每穴注入15mg。隔日治疗一次,7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可行下个疗程。此法主要适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耳针法 选内分泌、皮质下和颈等穴,每日或隔日针灸一次,10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