瘭读音b·iao(-),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甫遥切,平,宵韵。 ❶[瘭疽]手指头或脚指头的发炎化脓症。 ❷比喻祸害。 上一条: 蔈 下一条: 膘 瘭{}五7280名皮肤表面生的一种水泡。客话。江西赣州蟠龙〖 〗。   瘭biāo恶疮。比喻祸害。宋·王安石《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瘭毒即除,膏熨以治。” 瘭*biaoF1A6 ❶生于皮肤的脓疮,多指手指肚儿急性化脓性感染(见《集韵》)。 ❷〈文〉喻祸害:践艰乘危,条变画奇,~毒既除,膏熨以治(王安石文)。 各科的病 各科的病内科病名:疳 痞 痃 疸 感冒:外感 流感 伤风 着凉 受凉鼽嚏 霜露之病 霜露之疾 哮喘病:齁(~得慌) 哮(哮喘) 喘 外科病名:瘘(~管) 疝(疝气) 痔 疣 痈 疽 溃烂:疡(溃疡) 溃(~脓) 嘴唇溃疡:胗 疮溃不收口的病:漏(痔~) 中医妇科病名:带(白~) 崩漏 传染病名:痘(面~;水~) 疟(疟疾;齐后~) 疹(疹子;风~) 疽(痈~) 痢 麻(麻疯) 癞 花(天花~;面~;出~) 痁 痎 面豆 结核病名:痨(痨病;肺~) 劳(童子~) 瘵 急性传染病名:瘟(瘟疫) 疫(疫气;疫病;沴~;时~) 瘥(沴瘥) 瘴(~气) 大札 时气 沴疠 佐疾 天行病 天行证候 急性肠道传染病:霍(霍乱) 痢疾:痢 泄利 瘟疫与灾荒:札荒 害人的疫病:烈假 运动系统病名:痿(痿症;下~) 癃 瘫痪:疯(~瘫) 瘫(面~) 俳(足~) 痪 枯 偏瘫:痱 偏枯 半枯 偏废 半身不遂 半身不随 半身不摄 风湿病:痹(痹症;痹痼;寒~) 四肢的病:末疾 足部的病:足疾 白内障:翳(白翳) 瞖 皮肤病名:疥(~瘙) 疔 疖 痄(~腮) 痱 痘(~疮) 痆 瘃 疱(面~) 疡 痏 瘊 痒 疣 痣痂 痤 苛(~痒) 疮(疮疾;疮疡;疮痏;疮痍;疮疖;疮疠;疮肿) 疯(白癜~) 癜(紫~) 疠(疥~) 瘢(紫~;白~) 癣 瘭(~疽) 瘙(骚) 疽 疤 痈(~疽) 瘩(~背) 瘘(鼠~) 臃 癀 癍 粟 鬎鬁 瘌痢 疙瘩 扢秃 斑秃 愠羝 蚧搔 狐臭 腋气 癞痢 雀班 鬼剃头 痣和疣:志赘 ☚ 各种病 神经系病名 ☛ 瘭病名。 ❶痈疽五发之一。《卫济宝书》卷上: “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如先破,下小车螯散,然后服轻肌活脓内托等药。次洗点破等药,加服小车螯散。脓毒不决,即服二三,取活脓血。” ❷疽的一种,多生于指端,即瘭疽。详见该条。 瘭biāo《本草纲目》主治卷七胡燕窠土(39)。病证名。 ❶痈疽五发之一。《卫济宝书》卷上:“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如先破,下小车螯散,然后服轻肌活脓内托等药。次洗点破等药,加服小车螯散。脓毒不决,即服二三,取活脓血。” ❷疽的一种,多生于指端,即瘭疽。 瘭biāo{医} (手指或脚趾发炎化脓) pyogenic infection of the pad of a finger ◆瘭疽 {中医} pyogenic infection of the pad of a finger;panaritium;panaris;whitlow;felon 瘭biāo16画 疒部 【瘭疽】(—jū)手指或脚趾急性发炎化脓,常伴有剧烈疼痛和发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