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病毒性胃肠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病毒性胃肠炎viral gastroenteritis

是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小肠炎症的总称。病原体主要是纽瓦克类病毒及轮状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或稀便。可对症治疗。

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小肠炎症的总称。主要表现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大便镜检有极少白细胞,细菌、真菌培养阴性,由电镜或免疫电镜可查见大便中的病毒颗粒。
本病虽由多种特异病毒所引起,但各种病毒导致的临床表现常无显著差异。病原体主要是纽瓦克(Norwalk)类病毒及轮状病毒。肠道病毒却较少引起胃肠炎。腺病毒、冠状病毒、星芒病毒、萼状病毒、微小呼肠病毒亦已由急性胃肠炎病人大便中查到,并有免疫学变化,但因研究尚少,目前列为未确定的病原体。各种病原体的特点见下表。

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原体诊断方法和发病情况

 直径
(nm)
浮密度核酸在细胞培
养上复制
诊断方法发病情况
纽瓦克类病毒
轮状病毒
26~27
60~90
1.36~1.41
1.35~1.37
可能为DNA
双股分节的RNA
阴性
尚佳
免疫电镜
免疫电镜
对流电渗泳
放射免疫
酶联免疫吸附
动物接种
细胞培养产生抗原
血清学检查
青少年、成年人多,可呈暴发
肠道病毒24~301.32~1.34单股RNA 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婴幼儿多
腺病毒
冠状病毒
微小呼肠病毒
萼状病毒
星芒病毒
75
120~230
30
28~30
28~30
1.35
?
?
?
?
DNA
RNA
?
RNA
?
阴性
不佳
?
?
尚佳
电镜
电镜
电镜
电镜
细胞培养后
免疫荧光检查
婴幼儿多
成人及小儿均可
婴儿多
婴儿多
婴幼儿多

病毒性胃肠炎易呈短期暴发,极少形成大流行,但亦可散在发病,如星芒病毒胃肠炎以散发为主。除纽瓦克类病毒胃肠炎多发生于青少年及成人外,其余各种病毒性胃肠炎均以婴幼儿受染发病为多。轮状病毒与纽瓦克类病毒胃肠炎多流行于秋冬季,故既往称为秋季或冬季腹泻,但夏季亦可发病。其他各种病毒性胃肠炎无明显季节性。
急性期病人的大便均有传染性,但各种病毒在大便中均为短期大量存在。病后以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则仅见于轮状病毒感染。本类疾病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卫生条件差的托幼机构、医院、机关、学校、部队等集体单位均易出现病毒性胃肠炎的暴发或连续发病。人对胃肠炎病毒的易感性强,常因亚临床感染而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血清内测得的抗体常无保护作用,而肠道局部产生IgA抗体才能防止再感染。血清内各病毒抗体的存在多随年龄而增加。
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粘膜,以绒毛变化为主。一般绒毛变短、变钝,肠壁固有层有圆形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浸润。从志愿者观察到本病的胃排空功能明显延缓,但胃酸、胃蛋白酶和内因子测定均未见异常。发病原理主要为小肠绒毛受破坏后,小肠的数种消化酶减少,导致肠粘膜吸收功能减退。
潜伏期较短,多在24~72小时内。发病急,可有上呼吸道前驱症状,或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及腹泻。呕吐可为首发症状,次数多,可历数日。先吐胃内容,继为水样,无血液,极少有粘液。腹泻亦多呈水样便或稀便,无粘液及血。每日可达10~20次。无里急后重,腹痛多不重。一般有低热,体温38℃左右,高热少见。经吐泻后多发生轻、中度等渗性脱水及酸中毒,如及时治疗可迅速恢复,病死者少。病程一般5~8天。
流行病学资料对诊断甚为重要,在托幼机构、集体单位或家庭中暴发急性水样呕吐、腹泻时,即应考虑病毒性胃肠炎的可能,秋冬季尤然。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极少有白细胞,细菌、真菌培养阴性。有条件时可行下列检查以决定病原:
❶直接电镜观察病毒颗粒;
❷免疫电镜、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及补体结合试验等检查病毒抗原或抗体。应与细菌性或真菌性急性胃肠炎鉴别。
病毒性胃肠炎有自愈性,无特效治疗,故以对症为主。吐泻严重时宜短期禁食,可用止吐剂或镇静剂止吐,收敛剂止泻。有脱水时应及时补液,较重者静脉输入,轻、中型者可口服补液。
预防同一般肠道传染病。口服疫苗形成肠道局部免疫为防止本类疾病的理想方法,目前正在研究中。
☚ 重型病毒性肝炎   纽瓦克类病毒胃肠炎 ☛

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又称急性感染性非细菌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肠道流行性感冒等。是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感染,呈自限性病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预后一般良好,但婴幼儿重症者可致死亡。
能引起胃肠炎的病毒有多种,近年来经鉴定的两种新的病毒,被认为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一为轮状病毒,或名呼肠孤病毒样因子;另一为细小病毒,或称细小病毒样因子。其中以轮状病毒的感染最常见。轮状病毒的直径约70 nm,电镜下观察其形状具有特征性,为含有双层衣壳的车轮状结构,故称轮状病毒。在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36~1.37g/ml,其物理结构极为稳定,-20℃贮存九年后,在电镜下仍易于辨认。细小病毒中包括Nor-walk因子,Hawaii因子及Montgomery county因子,其直径26~29 nm,在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38~1.41g/ml,该病毒抵抗力强,耐热,耐乙醚,耐酸。其他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有腺病毒,以第7型腺病毒最多见。也有报道在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11、14、18、19型埃可病毒及B-3型柯萨奇病毒。
病毒性胃肠炎也可继发于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泡疹性咽峡炎等。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多呈流行性,也可散发。发病以冬季为多,主要易感人群为儿童及婴幼儿,年长儿童及成人少见。男女发病相等。冬季腹泻的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检出率可达50~78%。其他如细小病毒或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家庭、幼托机构、学校或社会上的流行。传染方式是接触传染或粪便经口传染。
病毒侵犯近端小肠,使病变小肠绒毛变短,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变为立方形,胞浆内含空泡等。病愈后以上改变恢复正常。严重者病变可涉及下段小肠,但胃及结肠粘膜不受累。急性期空肠刷状缘酶的活力下降,同时对脂肪、右旋木糖及半乳糖的吸收能力亦降低。
本病潜伏期为24~48小时,起病急,病程短,临床表现不一。可只表现为呕吐,或仅有腹泻,每日3~4次或达十余次,粪便多为水样。部分患者有低热,但婴幼儿体温可升达39℃。可伴有腹部绞痛,乏力,食欲减退,头痛及肌痛等。细小病毒急性胃肠炎一般较轮状病毒引起者轻,不经治疗即可自愈。本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营养不良的儿童,年老体弱及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后,也可因水及电解质紊乱而引起死亡。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少数轻度升高。粪便为稀水样,无粘液,显微镜检查无白细胞,可见脂肪球。急性期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电镜检查可见病毒颗粒。免疫电镜可鉴定出病毒的类型或对抗体进行半定量测定。疾病恢复期抗体滴度升高,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增加4倍以上,即可确诊。其他如免疫对流电泳及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等均可协助诊断。
诊断可根据急性起病,以呕吐或水泻为主要症状及自限性病程,特别是秋冬季节呈流行性发病,在除外其他原因后,应考虑本病;如粪便中分离出致病的病毒,并有血清学方面的证据,可以确诊。
治疗上注意卧床休息,轻者口服适量水分或含盐饮料。吐泻严重伴有失水者应根据失水的性质和程度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腹痛、发热及头痛者宜对症治疗。可试用抗病毒药如盐酸吗啉胍口服。除有合并症者外不必使用抗生素。

☚ 药物性肠病   肠结核 ☛
000162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