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疲惫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疲惫者 疲惫者短篇小说。王任叔著。发表于1925年《小说月报》16卷11期。写浙东流浪雇农运秧驼背的悲剧。运秧家贫,年少就外出当雇工度日。他忍饥挨饿,安于命运,但颇有骨气。一次无赖阿三诬他偷钱,被捆送县衙。运秧一年后出狱,被迫沦为乞丐。运秧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压迫和精神上的毒害。作品受《阿Q正传》的影响,其主人公的遭遇也与阿Q相似,只是思想上没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一个“石骨铁硬的人”。小说描写细腻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有较浓的浙东地方特色。 ☚ 离婚 潘先生在难中 ☛ 疲惫者 疲惫者短篇小说。王任叔著。初载于1925年11月上海《小说月报》第16卷第11号。小说的主人公运秧是一位倔强正直的农民。他曾怀着“发财”的梦到“下三府”(杭、嘉、湖)地区,作了二十年工,结果累成驼背,疲惫地回到家乡。他一再降低工价仍找不到活计,由于饥饿难忍到地主乔崇家求食却受到侮辱。他孤独地寄居在破庙里,又被乔崇勾结的阿三诬为小偷抓进监牢,最终沦为一名被人遗忘的乞丐。小说尽情地描写“运秧驼背”晚景的凄凉和内心的悲苦,同时又着力表现他性格深处未曾消失的倔强。当他被诬为小偷时曾这样质问乔崇:自己作工二十年却一贫如洗,自己的血汗钱又被谁偷去了?他要乔崇也“查一个究竟”!小说通过运秧的悲惨的遭遇,形象地说明在那个世道里,一个农民单靠倔强和勤劳是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作品对运秧形象的塑造比较出色,倔强的性格与任人宰割的弱者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为人物抹上更为浓重的悲剧色彩。茅盾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这样说: “我们在运秧驼背身上看见了盲目挣扎者的后半世的下场。他已经没有悲哀,他有的是冷笑,有的是对于阿三那种趋炎附世者的憎恨和蔑视。” ☚ 离婚 光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