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異異(异)Yì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据《唐书》 注云: “唐凤迦異之子(按:凤迦異,《中文大字典》引 《奇姓通》作‘蒙伽異’;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作 ‘风迦异’)異牟寻归唐,封南诏王,以父名为姓。”
❷ 《姓氏考略》又注: 为異奇斤氏所改。则此当出自高车姓氏。
❸郑樵据《元和姓纂》注云: “今温州白水蛮有此姓。”(按: 唐代之温州故治在今浙江永嘉县,此处何以有“白水蛮”,不得其解。姑存疑。)

異yì

❶其他,别的。見“異區”。
❷不相同。賈誼《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❸不平常的,特殊的。見“異采”。

“异”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异”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ㄧˋ2283母亲。赣语。安徽岳西。抬;向上托。吴语。浙江象山。清乾隆二十四年《象山县志》:「~,《说文》举也。」又。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词》:「《广韵・四十九宥》:『又,犹更也。』古音如~。甬俗称事之重再者,呼如~,正『又』之古音未变。如雨又落,曰『雨~落』;又生一女,曰『~生一娘子』。」

異异

(10次)
❶不同。夫孰~道而相安 惟此党人其独~《离》 同极而~路兮《章·诵》 辟与此其无~《章·日》 君之心兮与余~《辩·二》 羌无以~于众芳《辩·四》 又何以~虖犬羊《惜》 岂云~夫犬羊《弔》 何~纠纆《服》
❷优异独特。有以~兮《章·桔》

❶謂别貴賤也。《禮記·樂記》: “樂者爲同,禮者爲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 鄭玄注: “異,謂别貴賤也。”
❷猶“怪” 也。《春秋傳服氏注十》:“然據有異焉。” 注: “異,猶怪也。” (《鄭氏佚書》)

異yi

AE90
“异”的异体。

異yì

* Y149
“异”的异体。

〖異〗 粵 ji6〔義〕普 yì

❶ 不同,與「同」相對。俞長城《全鏡文》:「何~秦皇之焚書以愚百姓乎?」
❷ 分辨。孟軻《孟子.梁惠王上》:「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
❸ 別的,其他的。宋濂《杜環小傳》:「越十年,〜地逢其子伯章。」
❹ 奇特,與眾不同,有成語「標新立〜」。柳宗元《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以為凡是州之山有〜態者,皆我有也。」
❺ 意動用法,感到驚奇,驚訝。陶淵明《桃花源記》:「漁人甚〜之。」

異,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象人雙手舉起一物頂在頭上,本爲 “戴” 的初文,後分化爲 “異” “戴”二字,《新甲骨文編 (增訂本)》分 “異” “戴”二字。卜辭或讀如 “祀”,或用作語助詞。銘文或讀如 “翼”,輔助、恭敬之義。提示: “異” 或讀 “戴”,或讀 “翼”,初學或覺不可思議,但仔細研究字形、字義、詞義,就會發現其中的微妙關係,比如第一,“戴” “翼” 字形中都有 “異”字作聲符,實際也暗含聲符字的雙手舉物、兩旁護翼、戴在頭上等意義。第二,“翼” 是翅膀,翅膀有護蔽的作用,就引申爲輔佐、保衛、奉戴等義。“戴”是戴在頭上,戴在頭上就有護翼的作用,因而又引申出奉戴的意思。所以,研究字詞最忌孤立地就字論字,而是要放在一定系統中加以考察,也就是要注重 “關係” 的研究。又,看金文二形,可知雙手形作 “廾”或 “臼”本是一事。推而廣之,則一切字形的演變其實都可以探尋到合理的解釋,關鍵在於要熟悉各種字形,弄清書寫對字形的影響及其流變軌迹,從而掌握其演變規律。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參見425.翼字條。

異yì,单独使用时简化为“异”

本为象形字,甲骨文画的是一个人正举起双手戴上“鬼”面具,所以与众不同。异,本义为举起,因戴上的面具与众不同,引申为“奇异”。作意符生成的字有“戴”,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翼(羽翼)

冀(希冀)
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相关链接
1.“翼”与“羽”同义。“羽”作声符时,有时借“翼”之声。如羿、熠、翌、翊、蛡等均读yì。或者理解为“翼”省声。
2.“异”,古已有之,但与“異”的简化字义有别。《说文》:“异,举也,从廾,已声(羊吏切)。”

244.趣談“異”字

異,楷書繁體上面是個“田”,下面是個“共”,何以見得就成了“異”,意思就是“不同”,“怪異”,百思不得其解。當我們查閱甲骨文字典,發現異的甲骨文爲,畵的是“一個人朝自己頭上戴假面具”,如此看來“異” 是“戴”本字。因爲戴了假面具,就與衆不同,就顯得“怪異”,於是就把它借爲異怪的異,“戴”這個動詞倒反而没有了,後來聰明的老祖宗在“異”的上面加一個“𢦏”(讀“才”)作爲聲符,就成了 “戴”。如果不到甲骨文的源頭尋找答案,恐怕始終不會弄清楚“異”和“戴”的假借關係,這樣一來,我們恍然大悟,真的是茅塞頓開。


異异,甲骨文;甲骨文;金文;篆yì

[象形,像戴上假面具。(《説文》:“異,分也。從廾,從畀(bì)。畀,予也。徐鍇曰:“將欲與物,先分異之也。《禮》曰:‘賜君子小人不同日。’”不確。異,初期甲骨文像人雙手向頭上戴“假面具”。“戴”本字。戴了假面具令人看起來異怪,後借爲怪異之異。引申爲離異。分開〈異居〉,不同尋常〈異常〉,與衆不同〈奇異〉,令人奇怪〈驚異〉。)]
[春秋] 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年》:“公曰:‘和與同異乎?’”(昭公問:“和與同有什麼差别?”)
《孟子·離婁下》:“人之所以異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和禽獸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普通人把這點差别丟了,而君子保留了它。)
[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異(yì)

,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凡異之属皆从異。”(羊吏切)
徐锴《系传》:“将欲予物,先分異之也。《礼》曰:‘赐君子小人,不同日也。’”
段玉裁注:“分之则有彼此之異。……竦手而予人,则离異矣。”
甲骨文或作,金文作,字形象两臂上扬,头上顶一物体的样子。金文也有作形。包山楚简或作,郭店楚简或作。关于其构意有不同说法,商承祚《殷虚文字》认为是“翼蔽之本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认为“象人举子之形,子即祭祀中象征神主之小儿,即所谓‘尸’”,是“祀”的初文。从甲骨卜辞看,徐说很切合。因为卜辞中異字多用为祭祀字。杨树达说異为戴的初文。人负戴重物,双臂上扬,如鸟展翅飞翔,故異字有鸟翅义,孳乳为翼字。《甲骨文字诂林》对“異”字的按语云:“甲骨文異字象人首戴物之形,实为‘从異声’之‘戴’之初文。后以用各有当,遂另作从声之戴以示区别。異字所从之或田,即‘东楚名缶曰甾’之‘甾’。”[1]而在卜辞中有两形体,前者用为“翼临”之“翼”,如“不其雨,帝翼”(《合》11921正);后者用为“王異其田”(《合》30757),其中“異”的意思当为时间概念。从语音上看,異字上古属于之部,翼字属于职部,阴入对转,又为余母双声。[2]金文中或用为“翼”,有敬、辅助义。如盂鼎:“古(故)天異(翼)临子(慈)。”或用为殊異义。如召卣:“赏毕土方六十里,召勿敢忘王休異。”異指特殊的待遇。[3]
“異”为“戴”之初文,那么头戴物则必然要小心谨慎,不能左顾右盼,引申有小心义,如“小心翼翼”之“翼”。由于头戴物时,物体置于人头顶之上,目标明显,引申有突出义。进一步引申则有他义、分义。许慎说的“分也”已不是異字的构意,而是词的引申义了。
“異”今简化为“异”。注意“異”、“异”二字原本不同。《说文》廾部:“异,举也。从廾,声。《虞书》曰:岳曰异哉。”“异”未见出土古文字形体,文献中用其本义的例子也很少。異部只有一个属字“戴”,云:“分物得增益曰戴。”“戴”为“異”的分化字。

異()


甲骨文合集27349,殷
鬯異酒。

作册大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59,西周早期
公朿(鑄)武王成王異(翼)鼎。

曶鼎,殷周金文集成2838,西周中期
井弔(叔)才(在)異爲□。

異卣,殷周金文集成5372,西周中期
異乍(作)氒考白(伯)效父寶宗彝。

虢叔旅鐘,殷周金文集成238,西周晚期
皇考嚴才(在)上,異(翼)才(在)下。

乖伯歸夆簋,殷周金文集成4331,西周晚期
乃且(祖)克𠦪(弼)先王, 異(翼)自它邦。

石鼓文·鑾車
𨖍隻允異。

古璽彙編1584,戰國
邾異。

古璽彙編3254,戰國
異耳。

包山楚簡·文書114,戰國
州莫囂疥、州司馬庚爲州貣異之黄金七益以翟穜。

包山楚簡·文書46,戰國
戊申之日不(將)𫑛(越)異之大帀(師)𫑛(越)(儥)(以)廷,阩門又敗。

包山楚簡·文書52,戰國
癸丑之日不(將)𫑛(越)異之大帀(師)(儥)(以)廷, 阩門又敗。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二52,戰國
其所之同,其行者異。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3,戰國
所以異於父,君臣不相才(讒)也。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9,戰國
其甬(用)心各異,(教)使肰(然)也。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8,戰國
凡勿(物)亡(無)不異也者。

秦印文字彙編
異賢。

秦印文字彙編
公耳異。

秦印文字彙編
郭異。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134,西漢
皆贏(盈)若不足,子互乘母而各異直(置)之,以子少者除子多者,餘爲法,以不足爲實。

漢印文字徵
苦成異人。

漢印文字徵
鑄異之印。

高陽令楊著碑陽,東漢
天子異焉,擢拜議郎,遷高陽令。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立廟桐柏,春秋宗奉,災異告愬,水旱請求。

隴東王感孝頌,北齊
穹隆感異,旁薄貽珍。

楊真墓誌,隋
琬琰鏗鏘,芳貞玉異。

吴嚴墓誌,隋
王涣以衿神之美,履歷斯官; 馮異由器行之能,光臨此職。

毛璋妻李氏墓誌,後唐
皆天鐘正氣,特禀異儀。
《説文》: “異,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
甲骨文、金文“異”字象正面人形,雙手向上持物戴於頭。現多認爲是“戴”字初文,“異”與“戴”古音相近。後來“異”字借作“分”義,於是“異”加聲符“”成“戴”字, 以表示“負戴、荷戴”義。

☚ 異部   戴 ☛

(yì)

分也。从廾,从畀。畀,与也。

*異riə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分也。 从廾、畀。畀,予也。凡異之屬皆从異。(三篇上)
戴扮神面具且雙手上揚跳舞狀,面具容貌常異於一般人。

☚ 郵   皕 ☛
000001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