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zhěng援救,救濟。崔駰《達旨》:“人溺不拯,則非仁也。”張衡《思玄賦》:“湯蠲體以禱祈兮,蒙厖褫以拯人。” 拯读音zh·eng(ˇ),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蒸上声,上,拯韵。 ❶拯救;援救。王充文:“田出谷以拯饥。” ❷从水里救出溺水之人。 ❸举;上举;升;引拔。孔颖达注:“拯,举也。”高诱注:“拯,升也。” 上一条: 丞 下一条: 承 拯zheng救。同义合成词:“拯救”。徐珂《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吾必尽吾力以~吾村。”王充《论衡·感虚》:“井出水以救渴,田出谷以~饥。”(“救”与“拯”为同义对文。) 拯zhěng救 △ ~救。 拯援救:~救。 拯zhěng救,救助:拯救│拯危扶倾│拯民于水火之中。 拯承也。《易·明夷》: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鄭玄注: “拯,承也。” (《通德堂經解》) 《易·明夷》:“用拯馬壯吉。” 鄭玄注: “拯,承也。”(《鄭氏佚書》) 拯zhěng❶ 上举,从低处引出。《淮南子·氾论》:“至其溺也,则捽其发而~。”(捽zuó:抓,揪。) ❷ 援救,救助。《孟子·梁惠王下》:“民以为将~己于水火之中矣。”《世说新语·德行》:“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遂携~如初。” 拯*zhengD5FC 〈文〉❶援救;救助:~救/~饥/~溺救焚。 ❷向上举:捽(抓着)其发而~(《淮南子》)。 救助 救助护 济(济助;济恤;存济) 援(相援;解援) 拯(拯济) 匡 赒济 赒助 赈助 赈益 赈饷 振救 匡正救助:匡济 辅佐匡济:辅济 安定匡济:宁济 接济,救助:馈 赡 周旋 周济 施济赒济 济恤 资全 以财物周济人:布 贷 施予 施与 赠送财物周济: 恤 周济困急:周急 照料周济:经恤 赈济救助:赈救 赈捄 贷救 援救,救助:济救 抚慰救助:抚恤 慰借,救助:呴濡 受苦受难的百姓身处困境,亟待救助:鲋在涸辙 到了十分危急时而给予救助:危而后济 给予救助使得安全:救全 从危险中救出来:救挽 前往救助:赴(赴救;赴助) 往救危难:赴难 登难 身赴危难 往救急难:赴急 得到救助:得救 遇救 获救 在困境中获救:悬解 得救脱险:遇救 救助、济度使摆脱:济脱 紧急的救助:急救 缨冠之救 在困乏中及时的济助:芜蒌粥 竭尽全力的救助:匍匐之救 竭尽全力前往救助:匍匐往救 广为救助:弘济 以死相救:相死(拯救和援助:救助)
另见:资助 救济 救护 助人 救难 ︱构陷 ☚ 救助 救助方法 ☛
援救 援救捄(~之) 拯(拯援) 振 持拔营救 营为 救应 救援 援救帝王:救驾 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勤王 援救困于火灾和落水的人:救焚拯溺 救饥拯溺 救火拯溺 前往救援:赴接 赴救 赴援 进军援救:进援 怜悯救援:矜救 互相救援:首尾相救 首尾相援 首尾相卫 急于救援:披发缨冠 披发樱冠 被发缨冠 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引手投足 在危难或困惑中突然遇人援救或指点:暗室逢灯 (帮助别人使脱离痛苦或危险:援救) ☚ 救难 拯救 ☛ 拯zhěnɡ (救) save; rescue; deliver: ~ 民于水火之中 deliver the people from an abyss of misery ◆拯焚救溺 put out a fire and save people from drowning — to lift the masses from woe; 拯救 save; res ̄ cue; deliver 拯zhěng❶ 拯溺扶危|拯危扶溺|拯危济困
❸ 扶危拯溺|济时拯世|救焚拯溺 拯抍, 甲骨文; 篆zhěng[扌(手,意符)+丞(拯本字,聲意符)→拯(《説文》:“拯,上舉也。從手。丞聲。易曰。拯馬狀吉。”拯,當“丞”作爲“輔助官吏”的專用字時,則另加“扌”作爲“救助”字。拯,援救〈拯救〉。)]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爲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如今燕國王虐待百姓,你去征伐他,那裏的百姓以爲你要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禮賢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風。” 拯*zhěng(9画)
  【提示】右边是丞,下有一横不能丢。 *拯zhěng9画 手部 救助: ~救。 拯zhěng甲骨文从两又(手)从卩(人)从凵(坑)。象人陷于阱中,有人从上拯救。是拯字初文。春秋石鼓文和小篆丞字从左右两又(手)扶人(卩,现变“了”)过山(现省作一横)状。又通承字。丞有援救,救助义(后来有辅助,承担等义。成为官名)。约中古时加手旁。从扌(手),从丞,丞亦声。为分化字。组词如:拯救。 拯★常◎常zhěnɡ表意,从手从丞(chénɡ),丞指从陷坑里拯救出来,故本义表示向上举,引申为救助。 【辨析】 拯/丞 “拯”由“丞”分化而来,这两个字是同源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