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畔Pàn

现行罕见姓。今山东之平度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畔pàn

方位词,多指旁边、附近,也可指前后、中心等位置。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江畔,犹言江中、江心。

畔pàn

❶田界。賈誼《旱雲賦》:“憂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亦泛指疆界。杜篤《論都賦》:“昔在強秦,爰初開畔。”
❷岸,邊側。枚乘《七發》:“覆虧丘陵,平夷西畔。”
❸通“叛”。揚雄《長楊賦》:“其後熏鬻作虐,東夷横畔。”
❹混亂貌。《漢書》班固《幽通賦》:“畔回穴其若茲兮,北叟頗識其倚伏。”《文選》作“叛”。

畔pàn

❶方位词。和“处”“际”等方位词一样,也不限于“边畔”义。以下表“前”方位。胡铨《临江仙》词《和陈景卫忆梅》:“此君还似不羁人,月边风~,千里淡相亲。”此为“前”字义,“月边风畔”犹言月下风前。任昉《雨中花慢》词:“长记歌时酒~,难忘月夕花前。”“畔”与“前”互文。辛弃疾《贺新郎》词《和吴明可给事安抚》:“眼~昏鸦千万点,□欠归来野鹤。”刘仙伦《菩萨蛮》词:“东风去了秦楼~,一川烟草无人管。”此例依文义应在“了”字断句,意云春归以后,秦楼之前的一川烟草也无人瞻顾了。葛立方《满庭芳》词《催梅》:“兰堂~,巡檐索笑,谁羡杜陵翁。”刘克庄《沁园春》词:“抖擞空囊,存留谏笏,犹带虚皇案~香。”吴潜《桂枝香》词:“老香堂~,苍然古桧,无限心曲。”赵孟坚《鹊桥仙》词《岩桂和韵》:“便须著个胆瓶儿,夜深在、枕屏根~。”均犹言堂前、案前、根前。

❷方位词,表“中间”方位。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天边树若荠,江~洲如月。”“江畔”义同江中、江心。陈人杰《沁园春》词:“向紫云歌~,玉最满;红桃笑里,金错长空。”“畔”与“里”互文。辛弃疾《鹧鸪天》词:“自从归住云烟~,直到而今歌舞忙。”“云烟畔”指隐居之地,犹言“云烟中”。韩淲《水调歌头》词:“胜事漫陈迹,风物只高寒。都莫问、归酒~,集毫端。”意言将以往胜事都寄于酒中、形于笔下。葛长庚《沁园春》词:“要先擒日月,后攒星斗,黄庭中~,化作琼瑰。”周端臣《六桥行》词《西湖》:“空自有、花~黄鹂,知人笑语。”刘克庄《解连环》词:“恨岁月,去我堂堂。向酒~愁生、镜中颜换。”王丹桂《姹娇莺》词:“丹炉~,虎龙交会。”用法并同。

❸方位词,表“上”的方位。刘望之《水调歌头》词:“何况楚王台~,为云为雨无限,人事付轻沤。”“台畔”犹言台上。沈瀛《满江红》词《九日登凌歊台》:“姑孰名邦,黄山~,古台巍立。”凌歊台在黄山之巅,并不在山边或山下,故“山畔”亦犹“山上”。又《水调歌头》词:“容与碧云亭~,极目江山千里,隐隐是西州。”卢炳《清平乐》词《木犀》:“一朵折来和露,乌云髻~斜簪。”李石《朝中措》词《赠别》:“莫似桃花溪~,乱随流水人间。”李廷忠《水龙吟》词:“琴高台~,花姑坛上,鸾翔凤舞。”程珌《水龙吟》词:“向谪仙家里,滕王阁~,飘玉佩,下丹阙。”许衡《满江红》词:“泪苦滴成襟~湿,愁多拥就心头结。”用法并同。

畔pàn

边。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畔援/剔/晏/晏晏

☚ 畛   畔援 ☛

读音p·an(ˋ),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薄半切,去,换韵。
❶田界。
❷边。刘禹锡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❸混乱貌。

上一条: 下一条:

畔p‘44

边界,边: 地~,崖~,湖~。《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 《楚辞》: “行吟泽~。”

〔pan〕 ghob yangs: 河~。ghob yangs ub.

ㄆㄢˋpàn4830躲避;躲藏。吴语。上海〖〗。侬~到啥地方去了?上海嘉定。清光绪年间《嘉定县志》:「~,俗呼隐迹也。」上海崇明、松江、青浦、川沙。江苏苏州〖〗。《何典》第四回:「这被他逃去的,~在里头钻筋透骨的作起怪来,便怎么处?」江苏太仓、吴江。◇ 张慎仪《方言别录》卷下之一引清赵翼《陔余丛考》:「吴语谓躲避曰~。」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十七引清吕种玉《言鲭》:「今吴语谓避人为~。」居住;逗留。吴语。江苏苏州。《何典》:「~在家里,关门吃饭,真是上弗欠官粮,下弗欠私债,风弗摇,山弗动的。」

畔pan

❶边,旁侧。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❷通“叛”。《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之。”(至:到了极点。)《国语·鲁语下》:“卞人将~,臣讨之,既得之矣。”(既:已经。得:捉到。)

畔pàn

❶田地的界限
 △ 田~。
❷旁边
 △ 路~。
【注意】不读bàn。

❶田地的界限。
❷旁边;附近:枕~︱湖~︱路~︱桥~。

畔pàn

❶ 江、河、道路等的附近、旁边:江畔│湖畔│枕畔。
❷ 田地的边界。

见〔回畔〕〔澤畔〕

畔pàn

❶本指田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杨伯峻注:“畔,田塍。”引申为旁边、边侧。《九叹·愍命》:“江河之畔无隐夫。”《九叹·思古》:“步周流于江畔。”
❷通“叛”,违背,背离。《尚书·胤征》:“沉乱于酒,畔官离次。”孔颖达疏:“沉没昏乱于酒,违叛其所掌之官,离其所居位次。”《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何晏集解引郑玄曰:“弗畔,不违道。”皇侃义疏:“畔,违也,背也。”《抽思》:“羌中道而回畔兮。”金开诚校注:“中道,半路上。回,返回。畔,通‘叛’,背离。回畔,改路,改变初衷。”《七谏·沈江》:“彼离畔而朋党兮。”

畔pàn

旁边;附近:那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被只齐胸。(二一·460)刚至沁芳亭~,只见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从那边走来。(二六·587)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田宅場圃部 > 阡陌 > 畔
畔  pàn

田際分界。《說文·田部》:“畔,田界也。”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處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雲笈七籤》卷一百:“耕者不侵畔,漁者不争岸。”

畔pàn

〖名词〗
江边(1)。《屈原列传》:被发行吟泽畔。——[屈原]披散头发在江边一面走,一面吟咏。

畔pàn

❶ 田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论衡·是应》:“耕者让~,行者让路。”泛指界限,疆界。《国语·周语上》:“修其疆~。”
❷ 边,旁边。《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被pī:披,散开。)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❸ 通“叛”。背叛,叛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汉书·苏武传》:“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女:同“汝”,你。)

*pan

C5CF
❶田地的界线。
❷边,旁边:金沙江~。
❸〈文〉与“叛”同。

田(农~;梯~;水~;稻~;豆~;桑~)
种田分成的小区:畦(菜~)
霜天的圃畦:霜畦
耕地时开出的垄沟:墒(墒垄;墒沟) 田畦 陇邱
田地里稍稍高起的埂子:土埂(土埂子)
成行种植作物的土埂:
田中土垄:
禾稼成熟后的田垄:黄陇
密集的田垄:鳞塍
田地里:田间 田头 田垄 田中 田里中田 农畔
田间蓄水、行走或分界的高埂:埂(埂子;田埂;打~) 塍(塍岸;塍埒;阡塍;路塍;田塍) 坉 陔防 田坎 田基 田唇 田垄 田陇 鳞鳞
乡间的田埂:村塍
田边:塝 埸(疆埸) 疆 田头 田畔
田地边上的坡埂:塄(地塄)
田间地边防水、分界的土埂:塄坎 塄堰
田地的边界:畦(畦町;畦畛) 疆(疆畔;疆埸;畎疆) 防 畔(农畔)町(町畦) 田界
田间的分界:
田界相连:连畔
田边上用石块垒起来挡土的墙:
(耕种用的土地:田)

另见:作物 生长 田地 耕地 种植

☚ 田   各种田 ☛

旁边

旁边

边(边厢;边旁;边上;边傍;边头;海~;路~) 旁(旁侧;旁畔;路~) 畔 将 侧(侧边;侧首;侧手;侧畔) 胁 颊 陲横 眉 方(在水一~) 傍(傍边) 阿 周 厢(东~;这~) 跟底 跟前 跟头
左右两边:两旁 旁仄 旁侧 左右
村旁、宅旁、道旁、水旁:四旁
四门之旁:四旁
山旁:山樊
江湖道路等的旁边:畔(水~;河~;路~;桥~;村~;枕~;耳~)
很近的旁边:近前 近旁 衿肘 跟前
身体的近旁:身边 身下 身傍 身畔身伴 手边 跟前
仪表、才能出众的人在身边:珠玉在侧珠玉在傍 珠玉在前
眼旁:眼边 眼前 眼近 眼底(眼底下) 眼睛头 眼皮底下
近在身边,伸手可以拿到的地方:手头
(左右两侧的地方:旁边)

另见:位置 方向 近地 接近2 中间

☚ 地方   其他地方 ☛

地界

地界

边(边界;边届) 界(界分;界限;境界) 藩篱 藩篱 疆界
疆畛
国与国领土之间的界线:畛(畛封;畛略)畿 畔(畔界) 疆(疆界;疆徼)略(邦略) 境(界境;国境) 履国界 圻界 阃阈 封畔
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界限:境(境界) 域(肇域) 阃阈 封疆 封界 封略 疆界 疆圻 疆塍 界疆
都邑的疆界:郊圻
四方疆界:四境 四边
地区间的界线:疆(疆畔;疆封;疆圉;疆境;疆埸;疆徼) 边(边界)界至 界畔 竟界
国界,边界:沟境
疆界,边界:境(~界;国~;入~;出~;边~)
不同地域分界的边线:界线
两军对垒的或双方之间的界限:楚河汉界楚界汉河
大地的边际、界限:地垠
封地的边界:封畛
都邑的疆界:郊圻
邦国疆界:邦场
井田制的地界:田界 经界
田地、住宅等四周的界限:四至
八方的界限:八垠 八垓
两地相接处:交界 接界 搭界 接壤连界 连地 连壤 通壁
地界相连,交界:接境连境
(两块土地之间的界线:地界)

另见:河 山 边境 边地 界限

☚ 地界、边际   边际 ☛

界限

界限

界(界隔;经界;省~;接~) 限(限界;际限;岸限) 至(四~)畔(畔际) 圻(边~) 阈 垠(垠堮) 畛(畛畔;畛畍;畛域;畛封;畛畦;畦畛) 埒 坛宇 区域 轸域 畦封 涯涘 边徼边际 范围 分野 町畦 疆里疆界 疆畔 疆理
程式界限:程限
区别,界限:区界
事物的界限和范围:藩(藩翰) 界域
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分水岭
中华民族与外族间的界限:夷夏之防
两个地区分界的线:界线
疆土的分界:鸿沟
明显的界线:鸿沟 洪沟
四周的界限:四至八到
四周界限与八方道路:四至八道
身份地位的界限:身界
划定的年代界限:断限 限断
规定、限定的界限:限界
合适的界限:分际
程度上不能再超过的界限:极处 极点极度 头儿 顶点
界限分明:皂白沟分 画若鸿沟
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判若鸿沟 界若鸿沟
界限分明的样子:截然(~不同)
界限明显的样子:界然
界限清楚:泾渭分明 清渭浊泾 浊泾清渭 泾渭自明 判分泾渭 泾渭自分 泾渭了然 泾渭各判 泾渭不杂 无杂泾渭
是非界限很清楚:黑白分明
界限非常清楚:壁垒分明
界限分明,不可逾越:森严壁垒 壁垒森严
是非、好坏界限清楚:黑白分明 白黑分明
界限不清:模糊 混淆 淆乱
混淆不明:霿淆
混合不分:笼而统之
没有界限:无壁
不分界限、范围:不分畛域 罔分畛域
(不同事物的分界:界限)

另见:地界 划分 边际 限度 功效

☚ 界限   范围 ☛

背叛

背叛

逆(逆节;叛逆) 畔(畔逆;畔离;悖畔;负畔;背畔;离畔;倍畔;怨畔;携畔) 倍反 背反 背判 悖忒 枭悖 离判 反噬 叛背 叛离 违叛 离叛 悖叛 怨叛 倍叛 篡叛 携叛
背叛主人:背主
背叛君主:反上
背叛王命:叛命
背叛正道:叛道
背叛盟约:渝盟 畔盟
背叛国家:叛国
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里通外国
背离,背叛:携背
背叛,叛离:叛戾
叛逆而不合于正道:大逆不道 大逆无道重逆无道 罪逆不道 悖逆不道
图谋背叛:谋反 谋叛 谋逆
蓄谋背叛:蓄逆
离散背叛:散叛
侵扰背叛:侵叛
越礼背叛:僭叛
专横叛离:横变
篡夺背叛:篡畔
(背离,反叛:背叛)

另见:背弃 信仰 投靠 敌人 ︱忠诚

☚ 背叛   叛变 ☛

畔pàn

薄半切,去换。
❶田塍,田界。《史记·周本纪》:“耕者皆让~,民俗皆让长。”
❷旁边,旁侧。苏舜钦《师黯以彭甘五子为寄》:“枕~冷香通醉梦,齿边余味涤吟魂。”
❸通“叛”。背叛。《孟子·公孙丑》:“寡助之至,亲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畔〗 粵 bun6〔叛〕普 pàn

❶ 田地邊界。許慎《說文解字》:「〜,田界也。」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四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其過鮮矣。」
❷ 邊,岸邊。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❸ 同「叛」,反叛,反對,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叛」。孟軻《孟子.公孫丑下》:「寡助之至,親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不遵守国家法律制度的行为称畔。《礼记·王制》:“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

☚ 判   旁坐 ☛

畔pàn

❶ (江、湖、道路等旁边; 附近) side; bank: 河 ~ river bank; riverside; 湖 ~ the shore of a lake
❷ (田地的边界) boundary; border: 田 ~ the border of a field

畔pàn

道离经

金文;篆pàn

[田(意符)+半(意符)→畔(《説文》:“畔,田界也。從田半聲。”畔,田地的界限。邊:河畔;湖畔;橋畔。)]
《史記·殷本紀》:“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辟刑,有炮烙之法。”(百姓怨聲載道,諸侯衆叛親離,於是紂王加重了刑罰,發明了炮烙酷刑。)
[宋] 周邦彦《滿庭芳·鳳老鶯雛》:“歌筵畔,先安簟(diàn)枕,容我醉時眠。”(吹彈歌舞筵席旁,先鋪竹席做卧床,容我醉後睡得香。)

*pàn

(10画)

【提示】田中间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

*畔pàn

10画 田部 
(1) 〈书〉田界。
(2) (江湖、道路等的)旁边;泛指边,侧: 河~|江~|路~|耳~|枕~。

畔()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25,戰國
(脆)也, 易畔(判)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45,戰國
於是𫊝(乎)九邦畔(叛)之。

居延漢簡甲編115,西漢
□□東郡畔戍里靳龜。

漢印文字徵
吴畔。

漢印文字徵
段郎畔。

史晨後碑,東漢
并畔宫文學先生執事諸弟子,合九百七人。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倍道畔德。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時依郡烏桓狂狡畔戾。

元仙墓誌,北魏
層峯罔極,萇漪無畔。

王履清墓碑,唐
孝子負土,嘉禾有畔。
《説文》:“畔,田界也。从田半聲。”
秦漢簡假“半”爲“畔” 。睡虎地秦簡 《法律答問》 簡64:“可(何)如爲‘封’? ‘封’ 即田千佰(阡陌)。頃半(畔) ‘封’ 殹,且非是?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經法·道法》: “故唯執[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半(畔)……”

☚ 畦   界 ☛

畔pàn

古代形声字。从田,半声。声母演变如半判叛例。指田地的界限。引申为“边”义。如:河畔|篱畔。古书里又同音假借为“叛”。

畔★常◎常


pàn形声,从田,半声,本义为田界,引申为(江、湖、道路等)旁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