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电影艺术的特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电影艺术的特性

 首先谈一谈,什么是电影艺术的特性。
 第一,电影是综合性的艺术。
 电影中间,包含着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等成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艺术形式,是包含着如此丰富的艺术因素的。初期的电影不过是纪录动作的活动照相,一种有趣的新发明,经过逐步的发展,终于吸收了文学、戏剧……等等各种艺术的特长,并把它们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使自己具有最大的可能,以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综合性的艺术特点,规定了电影必须是一种分工严密的集体创作。一部电影的拍成,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师、录音师、美工师、音乐家,以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和组织工作者,都要花费无数的心血。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剧本的主题思想的规定,在导演的统帅和指挥之下,统一意图,分工协作,为完成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影片而努力,任何分散主义和个人表现,都会给作品带来损害。
 第二,电影是艺术和科学的结晶体。
 电影艺术和科学技术有着最密切的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使电影艺术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从无声片进化为有声片,从黑白片进化为彩色片,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种特点产生了两个结果: 一个结果,是使电影艺术富有革新精神,不容许一切守旧和凝固的观点。电影艺术如何丰富自己的表现能力,使它更好地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服务,还有着无限广阔的前途,等待电影艺术家和技术家们去探索。另一个结果是,影片拍成以后,就可以大量生产拷贝,这样也就有可能使一部影片同时面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也就是说,电影对群众拥有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可企及的影响。
 第三,电影具有强大的表现力。
 每一种文学艺术样式,从其反映生活、表达内容的能力来说,各有自己的特长,也各有其自己的局限性。电影并不例外。但是就电影表现力的丰富和强大来说,却是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是综合性的艺术,兼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因素,还因为电影本身具有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段。
 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小说、特写、散文,在表现手段上有最大的自由,作家用一支笔,可以毫无拘束地写他自己所要写的东西,可以用一切描写或叙述的方法,来反映现实生活 (当然,所谓“自由”,所谓“毫无拘束”,都是单指表现手段而言,任何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活动的时候,都不可能不受世界观的指导、生活经历和艺术修养的局限) 。但文学的表现工具是文字,读者必须通过文字,借助于想象,才能进入作家所描绘的境界,然后唤起情绪的反应。而电影却是直接用形象诉之于观众的,银幕上反映的生活现象,非常精确和逼真,它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有如“身历其境”的强烈感受。
 电影所反映的生活现象,完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电影艺术不但最适宜于反映当前的现实,还可以栩栩如生地表现历史,使近代乃至古代的优秀人物重现于银幕。
 它甚至还可以运用特技,表现幻想,表现未来的世界。银幕上的空间是无限广阔的,祖国的美丽的山川、城市、海洋,盛大的群众集会游行,伟大的建设场面,炮火连天的战场,都可以呈现在观众的眼底。平常人目所不能及的地方,电影也可以让观众看见,例如海底千奇百怪的景象。电影可以带着观众旅行全世界人迹罕至的地方,窥测一切宇宙的奥秘。
 不能不特别提到的一点是,就反映当前现实的能力来说,电影具有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精确性和尖锐性,这一点,连新闻记事都是不能和它比拟的。当我们批评某些文学艺术作品只是反映现象而不能反映本质的时候,一个常用的比喻是说: 文学艺术不是照相。这句话也有片面的地方。因为摄影机固然是死的,使用摄影机的人,对它所拍摄的对象、拍取的角度,却不能不有所选择,这也就是说,摄影机并不是不能表现社会现象的本质的。恰恰相反,摄影机所纪录的社会现象,具有最强大的真实性,因此也具有最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不仅仅是指新闻片和纪录片而言,在艺术片中,尽可能拍摄一些真实的社会活动的场景,也往往能使整个片子显得更有生气,更加真实而动人。
 第四,上述三个特点的总和,产生了电影艺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电影的群众性。
 作为电影工作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电影是一种最富于群众性的艺术,是一种无比锋利和有力的宣传武器,它必须紧紧地掌握在党的手里。以观众的数量来说,电影观众比任何文学艺术的读者和观众都多得多,广泛得多。今年三月,电影放映会议决定,1958年的电影观众,要争取达到三十亿人次。这个数字就足以说明,电影会发生多么大的群众影响。
 这些特点规定了:
 一、电影必须成为教育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工具,在我们加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更要使电影成为提高群众政治战斗力和文化水平的有力手段。
 二、电影必须坚持工农兵方向,即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电影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典型,用以鼓舞群众,教育群众。题材必须广泛,形式和风格必须丰富多采,在银幕上实行百花齐放,而又以具有最迫切和普遍意义的现代题材为主。
 三、为了便于广大观众的接受,电影必须是一种最大众化的艺术,必须具有明朗和健康的风格、高度的艺术技巧。

——摘自《电影文学丛谈》,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电影艺术的特性 - 艺术文摘 - 可可诗词网

电影艺术的特性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认识和承认艺术生产——特别是电影艺术生产的特性和它的规律。这个问题可以从几方面来讲:
 首先,艺术是精神生产,它有自己的特点。列宁曾经说过: “无产阶级的党的事业的文学部分,不能同无产阶级的党的事业的其他部分刻板地等同起来。”①文化艺术这种精神生产,不但不能与一般的物质生产等同起来,而且文化艺术这种上层建筑,也不能同其他的上层建筑等同起来。改造或者建立文化艺术这种上层建筑,比改造或者建立别的上层建筑更复杂、更困难一些。例如改造旧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用打倒或者用摧毁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对文化艺术这种上层建筑,却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办法来解决。这里有一个批判地继承和改造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继承过去文化艺术中一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要继承过去一切优秀传统,就必须有一个学习、批判、吸收、融化的过程。同时,还应指出,现在从事电影工作的人,都是从旧社会来的,不可能在思想感情上没有旧的东西。他们要去掉反映旧社会制度的思想感情,要培养反映新社会制度的思想感情,不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必须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改造思想感情、转移立足点,“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在文化问题上,列宁曾经指出,急躁是最有害的,绝不能“用热心和性急等等来弥补(或者以为可以弥补)没有这种知识的缺陷”。
 其次,革命的艺术由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创造,由广大的人民群众来接受、欣赏,并通过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欣赏、感染,而发挥它的教育、鼓舞和滋润作用的。站在同一立场上的作家、艺术家,会由于出身、生活经历和兴趣不同,他们所写的作品,体裁、风格也不相同; 另一方面,欣赏艺术作品的人,同样是革命的人民,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爱好和接受的程度。列宁说: “无可争论,文学事业最不能作机械的平均、划一、少数服从多数。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列宁所说的这个原理,不仅适用于创作,而且适用于欣赏。我们经常在讲,文艺作品要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但是,什么叫群众的喜闻乐见?一般地讲,这是指群众喜欢的东西,但具体地讲,群众是多种多样的,各喜其所喜,各乐其所乐,差别是很大的。我国的人民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热爱党和毛主席,大家都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情况我们是了解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根据这种了解,就认为我们今天的人民群众,只爱看描写当前重大题材的影片,其他的题材、品种、样式都不欢喜,这就有问题了。群众的喜闻乐见,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譬如说,音乐、戏曲等等都有它的民族特点,也都有它的地方特色。不仅不同的民族对他本民族的艺术都有不同的、特别深厚的感情,而且同一民族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也都有不同的、对地方色彩和情调的特殊爱好。同时,群众的文化水平不同,对艺术的欣赏和爱好也有不同。再说,也还有熟悉和不熟悉的区分,对熟悉的,就觉得有趣; 对完全陌生的东西,第一次看就可能不容易接受。此外,观众或读者的年龄、职业不同,喜爱也不相同。一般说来,青年人比较喜欢看惊险片、战争片; 老年人则往往对古典作品有兴趣。还有,观众看戏时的心情不同,对艺术的选择和感受也有所不同。在紧张工作之后需要休息的时候,一般说来总欢喜欣赏一些轻松愉快的节目; 可是由于爱好不同,有人去听轻音乐,有人去看喜剧,有人可能会挑选相声和杂技。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是不能勉强的,是不能用行政命令来规定的。因此,在文学艺术事业上,对作家来说,必须在共同立场的前提下,保证个人的创造性,尊重个人的风格、特点; 而对观众来说,同样必须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爱好,通过多种的途径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的文学艺术只有一个共同的政治目标,也只有一个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但是,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则必须多种多样。对艺术生产的要求绝对不能简单化,不能少数服从多数,不能用行政命令来勉强别人。
 其三,文学艺术作品必须通过形象,通过情节和人物性格来表达思想,艺术作品不能从概念出发,主题思想必须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 “……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式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相结合。艺术不等于政治演说,电影不等于化装表演。艺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就要描写人,用人物、事件、情景等等的真实动人的描写来表达主题思想。一部艺术作品,一部电影,不管作者有意或者无意,只要作者本身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只要他处身的社会还有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他就不可能不在作品里流露出他的思想,不可能没有倾向性。但是,光有概念,光有倾向性,是不能成为艺术作品的,思想倾向一定要通过形象,通过人物、情节、语言、背景、气氛的刻画和烘托,才能表现出来。我们要写真实可信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与人物相谐调的背景和气氛。我们所写的人,不是孤立的,不是生长在真空里,而是生长在变化着、斗争着的社会中。社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什么时期,什么样的社会都有它的阶级特性,而这些,对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都有深刻的、不可分割的影响。每一个剧本都受到三方面的约束: 人物、环境和时间。这就是说每个剧本都必须描写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社会里的特定的人物。这也就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
 典型性格论最早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里说:“所谓普遍性是指某一类型的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在某一特殊场合中,将会说些什么话,做出什么事。这是诗的任务,尽管诗在所写的人物上加上了姓名。”黑格尔发展了这种思想,他说: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到恩格斯,又对典型性格论作了彻底的革新和科学的概括,这就是他在一八八八年给哈克纳斯的那封信中所讲的名句: “照我看来,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通过人物性格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不外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恩格斯所称赞的“莎士比亚式”的方法,——要求人物性格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另一种是马克思所不赞成的“席勒式”的方法,——“把个人作为时代精神的单纯号筒”。艺术要通过形象——通过人物来传达思想,而且,作家必须刻画出真实可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来感染读者(观众),达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目的,而不能把人物当作单纯的传达作家思想的号筒,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常识,也是我们必须认识和承认的规律。不这样做,就不能感动人,就不能很自然地打动读者或观众的心,不能使人看了之后“萦绕于怀而久久不能忘却”。
 以上所说的几点,都是艺术生产中必须认识和遵循的艺术特性——乃至规律。不承认或者不遵循这些特性,正确的思想就不能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就不能创作出真实动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以上所说的文学艺术的特性,同样是电影艺术的特性。当然,除了文学艺术这些共有的特性之外,电影艺术更有它独有的特性。首先,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简单地说,它就有编剧、导演、表演、音乐、摄影、录音、美工等等分工,都是缺一不可的。其次,电影具有大量生产的工业生产的性质,一方面要花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制造出来,另一方面一部影片拍成之后,它可以印出成百上千个拷贝,同时地普遍地放映。由于我们的电影故事片具有这个特点,它就规定了摄制一部艺术片不能象排一个活报剧那样地立即去反映当前发生的某一个政治事件。
 由于电影必须通过形象,通过情节、人物性格来传达思想,由于电影必须通过创作人员的思想、才能和技巧,刻画出真实可信的、有完满生气的典型性格来感染读者,所以,电影事业的领导人员和创作人员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深入群众生活,加强艺术实践,把我们的电影艺术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这就是说,要提高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把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作品既有高度思想性,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忽视思想性,无疑是不对的,只强调思想性而不重视艺术性,也同样是不对的。电影艺术的创作必须按照作家的自愿和可能,不能采取简单的定人、定题、定时的办法。在文学剧本还没有稳定之前,也不能采取“边写、边拍、边改”的做法,以免降低影片的质量。

——摘自 《电影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