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功能增高,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一组机体新陈代谢增强的内分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见于弥漫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以弥漫性甲状腺肿并发功能亢进最多见。其他如脑垂体肿瘤、摄入含碘物质或服用甲状腺素等药物亦可引起。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以精神创伤为诱发因素,引起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甲状腺增生及功能增高。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轻度至中度肿大,眼球突出、精神兴奋、心跳加速、多汗、怕热、食欲好而体重下降等一系列新陈代谢增高现象。本病多见于青中年,老年人亦可患病并有定一特点,如可只表现为持续性心跳加快而其他代谢增高现象不显著,也可能以进行性消瘦,食欲减退为主。需要与其他消他消耗性疾病进行鉴别。另外,心脏受损可出现心慌、气短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如已有冠心病时更易影响。诊断方面有测定血清甲状腺素含量等多种方法。老年人患甲亢时要警惕甲状腺肿瘤,包括腺瘤及腺癌。可以做同位素检查诊断。患本病时要生活规律、避免情绪刺激,药物或手术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低下 ☛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甲状腺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使新陈代谢增高所致。 病因和分类 甲亢可分为: ❶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与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具有兴奋甲状腺作用的物质有关; ❷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如缺碘或高碘性甲状腺肿基础上发生的甲亢; ❸单个甲状腺腺瘤甲亢。 临床表现 多食,消瘦,腹泻,心悸,激动,多汗,畏热,眼球突出,甲状腺肿等。甲亢也可引起骨病,甲状腺素使骨转换率增加,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可发生高血钙和高尿钙。甲亢时,肠蠕动及排空加速,肠道吸收钙减少,粪钙增加。所以,甲亢可引起钙、磷和骨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骨胳疼痛,骨折(多见于椎体及股骨),身材变矮,脊椎侧弯和腿弯畸形等。骨质的改变有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纤维性骨炎和病理性骨折等。首先累及小的骨胳,扁平骨,其次为椎体和长骨。严重的骨质疏松常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这是由于并存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使病变加重而易于发现。儿童患甲亢时,骨年龄一般是正常的,有的骨胳出现和融合较正常者提前,生长加速。 甲状腺杵状指: 为一综合征,它包括杵状指、突眼和胫前粘液水肿。常伴有骨膜增生反应,好发部位是第一、五掌骨和𧿹趾的跖骨。 凡软组织肿胀的部位常常为骨膜反应之处。骨膜反应呈不规则状、针状、泡沫状或花边状,它位于骨干处,倾向于非对称性分布。 诊断 甲亢可通过测定血浆中甲状腺素水平,甲状腺吸碘功能等检查确定。甲亢之骨质改变多数轻微,仅能通过组织学检查发现,少数可经X线检查发现。 治疗 甲亢的治疗方法有口服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放射性碘治疗等。甲亢骨关节病与甲亢严重程度及病程有关,但病程更重要,故早期诊断及治疗甲亢很重要。明显的高血钙,即血钙大于2.7mmol/L(11mg/dl)或甲亢控制后血钙持续升高,要考虑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可能性。 ☚ 性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 ☛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分泌过多而造成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改变,绝大多数因毒性弥漫性甲状腺增生(即Grave病) 引起,儿童期其他原因尚有Plummer病、功能亢进性甲状腺癌、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及外原性甲状腺激素等。 甲状腺毒症 发病似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可有家族史,单卵挛生子均发病者较双卵挛生子多。某些HLA-BW35,HLA-B8抗原者较易发病。发病原理是免疫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可发现免疫球蛋白,已证明的抗甲状腺抗体有长作用甲状腺刺激物(LATS),LATS保护物和人类特异甲状腺刺激物(Human Specific ThyroidStimulator Immunoglobulin,HTSI)。本病患者甲状腺中有淋巴性甲状腺炎的病理变化,且又常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进一步提示自身免疫是发病的基础。近年来证明甲亢者血清中刺激甲状腺的抗体是TSH受体的抗体,它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结合,活化甲状腺细胞膜上的cAMP,使甲状腺脱离垂体的调节而自主地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 大多起病缓慢,女多于男(3~6:1),发生于5岁以下者(包括新生儿)约10~15%,5~10岁占20~25%,10岁以上占50~70%。儿童发病多呈周期性,时重时轻,轻者甚至可自行缓解,重者须长期治疗。一般作出诊断前6~12月先有情绪不稳、活动过多和学业退步等现象。继有食欲亢进而体重不增,多饮,多尿 (遗尿也是发病的早期特征),怕热,多汗。检查可发现骨龄超前,生长加速,心率加快,不自主动作颇似舞蹈病,伸臂时可有手指震颤,肌张力低下,可有肌无力,手脚温湿。除心悸外(心率120次/分以上),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宽。多有突眼,但不严重。可由于提眼睑肌纤维的收缩和肌张力改变而出现眼球下转时上睑不动(Graefe征)、双眼不能会聚(Morbius征)和上睑上吊并少眨眼 (Stellwag征)等现象。甲状腺呈对称性中度肿大,光滑而有弹性,质硬,无热、痛,可闻及血管音,但无不适感或吞咽困难。青春期先有月经来迟。 实验室检查:T4(RIA)大于12μg/dl,T3大于190ng/dl,游离T4指数超过12。TSH降低。甲状腺肿而甲状腺毒症现象不明显时,可作T3抑制试验,即每日给病人服T375~100μg共8天,比较服药前后吸131碘试验的结果。正常及单纯甲状腺肿的小儿,服T3后最少减少1/3~1/2摄取量,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则减少不明显。(即甲状腺抑制试验,Werner test无反应)。 若小儿有甲状腺肿大,突眼大于20mm,平时活动过度,并结合其他临床表现,不难作临床诊断。 治疗分两方面: 内科治疗以阻止甲状腺激素合成为目的,使T4、T3降至正常范围。用丙基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6~7mg/kg,分三次服用; 或甲硫咪唑(Methimezole,Tapazole),即他巴唑,其作用较甲基硫氧嘧啶强10倍,故剂量为甲基硫氧嘧啶的1/10。可同时用心得安控制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正常后,抗甲状腺药用半量维持(一般用药1~3周可见效,1~3月完全控制)。青春期患者宜维持较长时间,以预防复发。服药期间应注意白细胞减少及皮疹等副作用,并定时监测T4、减退,宜加服甲状腺激素,但不减少抗甲状腺药剂量。治疗2~3年完全缓解后可逐渐减少剂量,然后停药,并继续随访,复发常发生于停药3~6个月内。内科治疗不能获得充分合作或不能达到持久缓解者可考虑外科治疗。一般采用甲状腺不全切除术,手术适宜时间为内科治疗2~3月症状已缓解时。术前10~14天每天用饱和碘化钾液5滴以减少甲状腺充血。术后粘液性水肿者可加甲状腺制剂数日。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于新生儿期者多属暂时性。患儿血中有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母有患病史,婴儿症状缓解的时间与TSI消失相符,提示此病乃因胎儿经胎盘获得TSI所致。男、女婴儿均可发病,多早产。出生后极度不安,多动,易激惹,眼神焦急,似有突眼。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体温升高。未及时治疗者随病程发展出现进行性肝大及黄疸。常发生心力衰竭。T4明显增高。及时治疗者可于6~12周内痊愈。治疗用饱和碘化钾液每8小时1滴,丙基硫氧嘧啶每8小时10mg。严重者加用液体疗法,毛地黄类和心得安(每日2mg/kg,分三次)。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甲状旁腺解剖与生理特点 ☛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不常见,约占小儿甲状腺肿的7%。婴儿得病常与母亲患甲状腺疾病有关,10%发生于5岁之前,而2/3的病例见于10~15岁之间。女孩多于男孩。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儿,多数病例血中有长作用的甲状腺刺激素增高,此种刺激素为一种免疫球蛋白IgG,其作用原理尚不清楚。病变的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腺泡细胞增生,成高柱状,血管增多,淋巴组织也增生。同时,胸腺、脾脏、淋巴结及心脏也可增大。肝脏有脂肪变性。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成人无显著差别。病儿有紧张不安、兴奋、易激动、食欲增加、突眼伴眼裂增宽、怕热、多汗、乏力,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等症状。体检时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柔软,可听到血管杂音。基础代谢率测定明显增高。血清蛋白结合碘测定超过7.5μg/dl有诊断价值。甲状腺吸131碘率高峰提前2~6小时出现可确诊。 治疗应首选抗甲状腺药物,配合适当休息和避免精神刺激。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有甲硫咪唑或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甲基硫氧嘧啶等,需持续服用2年以上,以后缓慢停药。若服药后血白细胞和粒细胞降低,无法坚持长期服药,药物治疗一年以上无效及结节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但需作好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应审慎,避免发生手术并发症,仍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放射性131碘虽能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但可能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和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多不采用。 ☚ 甲状腺腺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0001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