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甲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甲头gak21tau53[kaɂt′au]旧时码头搬运工的头儿。 ![]() ![]() ![]() ![]() ![]() 甲头〈隐〉旧时湖北武汉指乞丐头。 甲头北宋无品武阶官名。位于守阙军将之下,给公据之上。南宋绍兴后,改称“进勇副尉”。另北宋时,河北、陕西强人亦设甲头为统兵头目,位于队长之上。 甲头科举考试用语。指同榜及第者之第一名。亦称“甲首”。 甲头北宋无品武阶官名。位于守阙军将之下,给公据之上。南宋绍兴后,改称“进勇副尉”。 甲头又称“甲首”、“催头”。宋代乡役之一。神宗时行保甲法,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每甲轮保丁充甲头代户长催税。但因甲头皆下户轮充,无财无势,难以成事,而输税不足常须陪纳,故常改派大保长等催税。到南宋甚至选欠税最多者罚充甲头,给甲贴,催甲内税。受役者照例先要代输,否则械系鞭棰,不输不止,多破家荡产。 甲头 甲头❶宋代催税甲头。或简称“催头”。宋代乡役中的下等役人。神宗熙丰时(1068—1085)王安石行保甲法, 除以保正长代耆户长外, 熙宁七年( 1074 )又轮差保丁充甲头,代户长催税,谓之催税甲头,一料(半年)一替。乡村、坊廓均有设置。因保丁系由下户与客户充任,故甲头皆耕夫。形势豪户凭籍权势明拖暗赖,催税甲头常因赋税不办而赔纳破产,故常改派保长催税。北宋晚期至南宋,甲头时置时罢,各地不一。被役者往往代输己产赔纳税额,乡村下户视为畏途。 ☚ 保正 衙前 ☛ 甲头(1)宋乡役名。又称“甲首”、“催头”。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推充保甲法,次年规定每甲轮流派保丁行甲头以代户长催税。(2)宋代乡兵的小头目也有以甲头为名的。 甲头流外武阶名。北宋神宗熙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枢密院实行《勇敢效用法》,创立八等赏功法,八等即八资。其第二资为甲头。初为权宜之计,后渐定型为流外武阶之一,至哲宗朝,“勇敢效用,因立战功,补授甲头至三班院差使者甚众。”(《长编》卷245癸亥、卷403庚午,《宋会要·兵》19之41)。南宋绍兴五年正名,“甲头改作进勇副尉”,并正式纳入绍兴厘定武阶序列(《宋会要·职官》 14之 11、《宋史 ·职官志》9《绍兴以后阶官 ·武阶》)。 甲头系于籍田司的农人。专事种植蔬果谷物以供祠祭所需礼料。编制十人。享有免除中、下等徭役差科待遇,无请给(《宋会要·礼》14之94)。 甲头〈名〉地方或行业中的小头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