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借丙名诱娶妻室案
此案发生于1917年。热河省阜新县某甲欲娶乙为妻,因为家内已经有妻妾四人。怕乙的母亲不同意,便谎称为丙作伐,将乙许配给丙为妻。乙母即应允。经媒聘定,写立婚书,一切财礼衣饰等物均由甲备办。过门之时,乙是和丙交拜天地,到了晚上合房时,甲突然进入洞房,与乙成亲。乙见事情有变,吵闹不休,被甲逼迫,无奈勉强依从。一经有人质问,丙即出头顶替,认为夫妇。后来甲欲将乙价卖,被乙查知,逃回母家,乙的娘家遂以“合谋顶替、逼妻卖奸”等情节起诉到阜新县知事公署。该县知事尚存疑点有二:(一)、甲与丙串通一气,以欺诈手段将乙迎娶过门,则甲、丙二人当然成为略诱罪共犯。乙对丙虽已经成立婚书,但终究是略诱而来,实无夫妇关系。等到过门后,丙仅是出名顶替,名为夫妇,实际上由甲奸宿,甲又应构成刑律第二百八十九条的和奸罪,即使没有经告诉权者告诉。但乙(即被诱人)对于丙既然没有夫妇关系,当然有告诉权的存在。因此甲是略诱、和奸俱发罪,丙是略诱共犯,毫无疑义。(二)、丙与乙聘为婚姻,既然有正式婚书,当然应承认为正式夫妇,对于甲事前备办财礼衣饰等物,及过门后,将乙让与甲奸宿的行为,仅能认为丙是事前得钱纵容,则丙反成立《补充条例》第五条第二项的罪名,至于甲与乙和奸,并未经有告诉权者(指丙)告诉,当然不能成立和奸罪。阜新县知事将上述两种看法呈报到热河都统署,请由该署转送大理院解决。大理院批复:根据所述情形,丙本无与乙结婚的意思,因为和甲串通,才向乙假装表示求婚,乙受欺承诺为婚,自然是属于被诈欺而为婚约,虽已成婚,乙可以请求撤销。乙在未经撤销婚姻以前,在法律上仍认为是丙的妻子,与甲并无婚姻关系,甲奸宿乙,如果查明有使乙体力上、精神上受强制,致丧失意思自由的情节,即应构成强奸罪;丙如查有知情帮助的情形,也属强奸共犯,均应等合法告诉后再论罪科刑。乙又可以用被丙抑勒,与人通奸为理由,请求离异。如果甲并无前述情形,他与乙成奸,确是出于乙当时的情愿,则甲、乙是犯相和奸罪,丙既然纵容,自无告诉权。再有,甲后来欲将乙价卖,被乙查知逃回娘家,如果对于诱拐的事情已经着手,应论略诱未遂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