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青年
西方的某些资产阶级政治家在几十年前就曾预言,要把所谓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青年人。对此,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巡讲话中指出: “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所以,必须 “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他认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要教育后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1页)重要的是,要教育青年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邓小平针对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认为 “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因此 “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他指出: 要让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但是,邓小平的这一正确思想在起初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针对这一情况,邓小平在1987年1月会见日本客人时说: “问题在于我们思想战线上出现了一些混乱,对青年学生引导不力。这是一个重大失误。”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8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也随之而来。因此,邓小平早在1979年3月就指出: 我们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同时,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 “民主”、“自由”、“人权” 旗帜,利用青年的种种弱点,挑动青年对社会主义的不满,邓小平指出:“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1页)因此,既要坚持和扩大开放,又要用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国历史教育青年。要让青年知道,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是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总之,我们在本世纪还要用十几年时间,下世纪还要用三五十年时间,继续向人们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