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民

❶人。班婕妤《自悼賦》:“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文選》班固《幽通賦》:“惟天地之無窮兮,鮮生民之晦在。”
❷百姓。趙壹《刺世疾邪賦》:“寧計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生民shēng mín

黎民。
(例)
❶大圣! 趁此女深知息火之法,断绝火根,还他扇子,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六十一·790·)
❷弟子无依无倚,故来拜请菩萨,大展威力,将那收水母之神通,拯生民之妙用,同弟子去救师父一难! (六十六·845·)

生民

生民

《诗经·大雅》篇名。周部族史诗之一。《诗序》以为是“尊祖”之诗。全诗八章,记叙周族始祖后稷出生及发明农业生产等事迹,歌颂其功德和灵异,具有较多神话色彩。有关农作物生长情状及祭祀活动等描写,生动传神,颇富感染力。诗中反映了周族早期生产情况和生活情况,对研究周初史事有重要参考价值。

☚ 绵   公刘 ☛
生民

生民

《诗经·大雅》篇名。《毛诗序》云:“《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三家《诗》无异义。这是周人自述开国史诗之第一篇,记述周民族始祖后稷的事迹。诗言后稷之母姜嫄踩了上帝的足迹而有孕生子,历来对此辨说纷纭,现代学者指出,这种传说反映了上古野合杂交或血族群婚向对偶婚过渡时期的婚姻现象,可视为原始社会母系制之残留。后稷在诗中为一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他自幼从事农艺的神异传说,反映了周人以农立国的传统,及上古农业发展情况。全诗八章,四章每章十句,四章每章八句。结构严密瑰奇,写神话而不脱离现实生活,写现实而不乏神话意味。语言整饬,形象生动,“不惟记其事,兼貌其状,描摹入纤,绝有境有态”(孙鑛《批评诗经》)。可视为一篇很好的《后稷传》。

☚ 文王有声   行苇 ☛
生民

生民sheng min

人民:百姓。魏·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升遐   生年 ☛

生民

生民

(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 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𦬊。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𦬊,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本篇是一首英雄史诗,它以高度崇敬和满腔热情,歌颂了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使民富庶的无量功德。诗中把灵异的神话传说和现实的农耕生活融为一体,既表现出君权神授、代天行治、敬德保民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人们希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全篇章与章之间紧密衔接,按时间先后顺序自然演进,叙事首尾完具,情节生动,使英雄后稷的形象十分丰满。根据此诗和传说,《史记·周本纪》、《楚辞·天问》、《山海经·大荒西经》等典籍,对后稷的情况亦有记载,可以参看。
☚ 节南山   离骚 ☛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 (祓)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 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 克岐克嶷, 以就口食。之荏菽, 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 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实种实。 实发实秀, 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 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 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糜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 或春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亶。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 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 上帝居歆, 胡臭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生民》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是周人记述自己始祖后稷灵迹和业绩的诗。它是关于后稷神话的最早而又最完整的记录,诗中充满了神话色彩。诗以朴实生动的笔触塑造了周人始祖——既是农业之神,又是神性英雄——后稷的形象,反映了原始社会进入以农业为主时期,远古人民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殷切期望。古代人民以后稷这一神异英雄作为自己劳动的楷模,鼓舞其劳动热情,向首更丰裕的生活目标奋斗前进。
 全诗共八章,以“神异”二字贯穿始终。第一、二章写后稷诞生的神异。诗一开头介绍后稷的家世,写道“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说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姜嫄是传说中远古帝王高辛氏 (帝喾) 之妃。有一天,她行禋祭,“履帝武敏,歆”,踩着上帝的脚指印,心中突感欢欣,于是怀了孕。“载生载育”,是为后稷。可见后稷在母体孕育时就是“神异”的。后稷的诞生亦不寻常——“先生如达”,“不坼不副——他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圆球形的肉体,不裂不破,这怎不使姜嫄惊惧不安! 以为上帝不满意她的祭祀,特降灾祸于她呢。
 第三章写后稷诞生后的神异。姜嫄在惊惧之中,只好忍痛割爱将异常的婴儿遗弃,然而“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置之平林,会伐平林;置之寒冰,鸟覆翼之”。后稷虽然一生下来就遭遗弃,却自有牛羊以乳哺育,有禽鸟以翼保护,神迹般地生存下来; 就连他的哭声也是声震四野,极不寻常的。
 第四章写后稷幼时农的神异。 他刚会匍匐爬行, 就聪颖异常, 善于耕作——“之荏菽, 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 麻麦幪幪。 瓜瓞唪唪”,植菽豆, 菽豆茂盛; 种禾苗, 禾苗青青; 麻麦, 麻麦葱葱; 稼瓜果,瓜果累累。他天生会稼穑,岂不神异?
 第五、六章写后稷成人后对农业贡献的神异。他有耕耘之道,善选良种,勤锄杂草。所种的庄稼——“实方 (整齐) 实苞 (丰茂),实种(肥盛) 实褎 (长高),实发 (舒发) 实秀 (长穗),实坚实好 (谷粒充实),实颖 (穗垂) 实栗 (众多),”这真是一幅秧畦整齐,根深叶茂,穗粒饱满的丰收景象。后稷于是又率众到邰地定居,教民稼穑,“恒之秬秬,是获是亩; 亘之穈芑,是任是负”,整个邰地植满黑黍白谷,周人由游牧进入了定居农的生活, 这是多大的进步, 后稷的首创之功怎不神异!
 第七、八章写后稷率民祭祀的神异。祭祀上帝是为了祈求来年更大的丰收。 祭礼时——“或舂或揄, 或簸或蹂”,“取萧祭脂, 取羝以”——既要舂谷、搓米、簸米,又要酿酒、宰牛杀羊,焚萧燃脂,一切准备就绪,放在盛祭品的“豆”“登”之中,敬候上帝的安享。从祭祀的隆重、丰盛,可看出农业的丰收,它从侧面又表现了后稷稼穑的神异。
 后稷是一位神异英雄的形象,这形象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美学理想。远古人民要征服自然,就幻想一种超人的力量,就想象出一种超于人类的神。神就是人们能力的理想化,“神是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 (高尔基《论文学》),神是人们勤劳智慧的化身,所以古代歌颂的具有威望的神和神性的英兴,几平无一不与劳动有关,如后羿、女娲、大禹等,在他们身上响彻了劳动的回响。后稷战天斗地、征服自然、教民稼穑、使民富庶,这一形象当然是最完美的形象。
 古代人民在塑造后稷这一神异英雄的形象时,从以下几方面运用其美学原则,体现其美学理想。
 首先,运用“人神化”“神人化”,“人神结合”的手法,使后稷身上具有人的勤劳、智慧的特点,更具有神的灵异的因素。他不仅是母亲踩上帝足迹而孕育的胎儿,而且生下来又是个令人惊惧的球形怪婴; 被弃后更有牛羊哺育,鸟禽翼护,众灵保佑。这一切都为神异英雄的形象涂上了光芒四射的神奇色彩,使这形象富有超凡的瑰丽,神异的美。
 这里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大胆的夸张,它使 《生民》成了一篇佳作。
 其二,突出地表现后稷积极创造的美,劳动的美。中国古代人民历来是将“美”与“善”联系在一起的,美是有功利目的的。这在《论语》、《国语》、《孟子》等书中都有论述。孔子说“君子惠而不费……而为美”,这就是说君子使民得到利益,就是美。孟子也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这里所说的“美”与“善”、“益”是同义的,因为五谷对于人类的物质生活有重要的价值。这一美学原则在《生民》的章节安排上鲜明地体现出来。全诗余章,有五章详细描绘后稷的创造美,劳动美。写他自幼善耕耘,而且教民稼穑; 从祭祀的丰盛更表现了他领导周人所取得的农业大丰收。诗中既有“茀 (拔除) 厥丰草,种之黄茂 (嘉谷)”的锄草耕耘,“实种实褎,实发实秀”的拔节抽穗的过程,又有“麻麦幪幪 (茂盛),瓜瓞唪唪 (累累)”的丰收景象,“是获是亩 (收割以亩计),是任(抱) 是负”的收获情况,更有“或春或揄 (取),或簸或蹂”的舂米酿酒的劳动创造。这里充满了劳动的喜悦。神异英雄后稷富有劳动美、创造美,他是古代人民热爱劳动情感的化身。这一美学原则在先秦其他文学中亦有体现,如《弹歌》 (见《吴越春秋》) 中道: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古肉字,指禽兽)。”此歌描写了原始人几乎全部的狩猎过程,歌咏了渔猎时代的社会生活。《周颂·载芟》对先民劳动亦有生动的描绘,热情的歌颂。《载芟》开端写:
 载芟载作,其耕泽泽。千耦其耘,租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侯强侯以。 有其馌, 思媚其妇。
 这里描绘的是大规模集体劳动的场面: 有上千对的人一齐除草耕地,父、子、兄、弟,一个个身强体壮,干劲足; 说说笑笑来送饭的,是些漂亮的妇女们。歌颂创造美、劳动美在《周颂·良耜》中亦有表现。这些都证明了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第三,体现了整齐和谐、色彩鲜明、富有动态的艺术美。《生民》一诗基本上是四言体,但间杂五言。这在整齐美中求参差错落之美。全诗韵脚密而换韵频繁,因而充满了铿锵和谐的旋律。如“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韵尾ing),“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韵尾i),诞实匍匐 (古音必),克岐克嶷” (韵尾i),“荏菽旆旆,禾役穟穟” (韵尾ei),“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韵尾eng),“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韵尾ao),“实种实褎,实发实秀” (韵尾iou) ……另外,在诗中还采用排比、对仗句式,摹状、迭字的修辞,如“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等,使人从这优美的旋律中似乎可以看到周人歌唱始祖——神异英雄后稷时的欣喜敬慕的情景。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的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生民》一诗中虽然没有一字写颜色,但给人的色彩感觉却是丰富而强烈的。且不说劳动背景的青天、红日、白云,仅后稷稼穑的植物色彩就够斑烂的: 赤 (谷)、黄 (菽豆)、绿 (禾苗)、白 (麦)、土黄 (麻)、翠(瓜) ……在交相辉映的色彩中,会使你强烈地感到劳动的势烈气氛。
 诗中还以简练生动的语言表现动态美,画出一幅幅壮美的劳动画面,一幅幅幸福生活的图景。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野实好,实颖实栗。
 这里有丰富多变化的形容词。它形象地描绘了植物生长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人们似乎听到庄稼拔节抽穗的声音,看到菽瓞千顷,麦浪千重的画面。
 恒之秬秠 (黑黍),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 (白谷),是任(抱)是负。
 这些精炼的词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它令人看到后稷领导周人在邰地广袤田野上紧张收割黍谷的劳动场而。
 或春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 取羝以。 载燔载烈, 口兴嗣岁。
 此处写舂米酿酒、杀牛宰羊准备祭礼的情况。一字一词都含动态美。“舂”、“揄”、“簸”、“蹂”几个字概括了众多周人从事的各种劳动,场面巨大而热烈。“释之叟叟,烝之浮浮”的叠字,更会使你听到“溲溲”淘米声,看到酿酒蒸米时热气缭绕上升的样子。
 《生民》是一首神异英雄的赞歌,是我国古代文坛上一枝瑰丽的奇葩。它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美学理想,从多方面运用了美学原则,为我国文学艺术的创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民》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 四书五经名篇 - 可可诗词网

《生民》

(一)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二)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三)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四)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五)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六)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七)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八)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厥初:当初。生民:周部落的形成。 时:是。姜嫄:有邰氏的女儿,帝喾的妃子,后稷的母亲。 克:能。禋(yīn)祀:祭祀。 以:因而。弗:不。 履:踏上。帝武:上帝的足迹。敏:脚的大拇趾。歆(xīn):心有所感。 攸:于是。介:居家。止:休息。 载:语助词。震:娠,妊娠。夙:肃,单独住。 弥:满。厥:那些。 先生:头胎。如达:指顺产。 坼(chè):裂。副(pì):破。 赫厥灵:显了这样的灵。 不宁:不赐福分。 不康:不安。 诞:发语词。寘(zhì):置。 腓字:庇护养育。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会:适逢。 呱:哭叫。 覃(tán):长。訏(xū):大。 匍匐:爬行。 克:能。岐:跂,站立。嶷(yí):长高。 蓺:种植。荏菽:黄豆。 旆(pèi)旆:繁盛。 役:颖,带芒的谷穗。穟(suì)穟:禾苗长得美而盛。 幪(ménɡ)幪:茂盛的样子。 瓞(dié):小瓜。唪(běnɡ)唪:累累。 相:视,观察。 茀(fú):拔除。 实:是,这样。方:露出白芽。苞:吐出白芽。 褎(yòu):禾苗长高。 颖:穗沉甸甸。栗:谷粒饱满。 即:往。有邰(tái):氏族名。 秬(jù):黑黍。秠(pī):一粒二米的黑黍。 穈(mén或mí):良种粟,红色。芑(qǐ):也是一种粟,白茎。 恒:普遍。 任:抱着。负:背着。 肇:开始。 揄:舀取。 蹂:揉。 释:淘米。叟叟:嗖嗖。 烝:蒸。浮浮:热气腾腾的样子。 谋:商议。惟:筹划。 萧:蒿类植物。 羝(dǐ):公羊。(bó):剥皮。 燔(fán)、烈:烧烤。 嗣岁:来年。 卬(ánɡ):我。豆:古代食器。 登:瓦制食器。 歆:安享。 胡:大。臭(xiù):香味。亶:确实。时:美好。

〔鉴赏〕 《诗经》中《大雅》通常反映王朝的重大措施或事件。《生民》是《大雅》中追述周人发祥过程的史诗中的一篇,专门讴歌周人始祖后稷不寻常的诞生、成长的过程和事迹。《毛诗序》说“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周人可以说是构成华夏民族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中国经典中,对这些构成民族的始祖的描绘里,这一篇最具体详尽,最富文学性,最令人感动。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关于周部族的起源部分主要取材于这篇史诗。

这首诗首先以神秘而亮丽的色调渲染了后稷诞生的灵异。诗人写道,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她非常虔诚地祭祀天帝,在一次野外出行中踩踏了天帝巨大的足迹,心有所感,由此怀胎,有了后稷。这些诗句没有明确讲到他的生父之名,只是表明后稷的出生不同凡人,他是由天帝显灵而有,与许多民族的神话传说中远古半神半人的英雄人物一样,从诞生时就具有了神圣的光环。《史记·周本纪》又采用了另一种说法,称姜嫄为帝喾元妃,因此后稷为帝喾之子,这同样显示后稷身世的不凡。

这篇史诗中最神奇、最打动人心的是后稷在婴儿期所遭受的苦难和受到天地间各种各样的生灵的关爱与拯救。姜嫄虽然顺利地生下后稷,却以他为不祥,把他抛弃(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以为姜嫄此举是为了验证他是否真具有神性)。后稷先是被丢在陋巷,但是随即就有牛羊来庇护、养育他。后来他又被置于树林中,但遇到了砍柴的人,被带回了家。其后他被放到寒冰之上,有冻死的危险,处境真是极其严峻。然而奇迹又出现了,有大鸟飞来,以其巨大的翅膀覆盖他,用羽毛来为他驱除严寒,保持温暖。后来大鸟终于飞去,他放声大哭,一面爬行,一面哭,一路上留下了他稚嫩的哭声。后稷在苦难中茁壮成长,他的遭遇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也使人们回忆起祖先、或者人类早期的严酷环境和艰难生活;而他的奇异的经历也使人们知道他具有神性,为天帝所保佑,使人们意识到他肩负着神的期望,注定要创立伟大的事业。

《生民》以十分细腻的笔法和动人的语言铺述后稷幼年时的奇特遭遇是为了说明周人血统的高贵,他们是天帝降生的部落,是神的后裔,因此有资格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然而后稷的形象所负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一点,他的神圣性具有更重要的思想、文化上的含义。古希腊荷马史诗所颂扬的半人半神的豪杰多半是战场上的英雄,善于征战,勇于杀敌。与此成为对照,后稷只是个种庄稼的能手,《生民》以一半的篇幅细致地描写他种地的技能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诗歌赞颂他在童年时期就喜爱种植,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了许多种地的诀窍。他懂得选择良种,善于观察作物的长势,适时除草。他种植的作物品种很多,有大豆、各种粟、麦子、麻、各种瓜类等。这些庄稼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都长得非常茂盛,苗绿禾壮,果实饱满;诗人描写道:一串串的穗子沉甸甸地低下了头,一排排豆荚鼓鼓囊囊地挺立着,一个个圆滚滚的甜瓜布满田间。

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可能都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远古先民时代,人们只知采集果实,捕鱼打猎,茹毛食腥,在这样的条件下,后稷给人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生民》篇可以说描绘了中国人的伊甸园,但这不是自然的存在,而是劳动的产物;不是上帝的创造,而是人类自己的杰作。这就是《生民》篇的真价值所在。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笃信民以食为天,特别重视物质财富的创造,以及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发明,因此把作出这些创造发明的人推崇为“圣人”。如《周易·系辞下》把发明渔网的伏羲,制造农具的神农氏,首制衣服、舟楫、牛车等器物的黄帝、尧、舜尊为圣人。在《生民》中,后稷是被当作农神加以描绘的。这篇史诗告诉人们,真正的英雄不是那种以杀戮为能事、一味逞匹夫之勇的一介武夫,而是那些使人类免于饥饿、享受美好生活的伟人;真正神圣的事业不是远征和冒险,而是开发新的生产领域,让人们过得幸福的圣贤;最值得称颂的人类活动,不是为争夺美女或复仇而兴师动众、大张挞伐,而是神奇的创造与和平的劳动。中国古代典籍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生民》就是最好的证明。


诗词作品《生民》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生民

 


 厥初生民, 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 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
 歆, 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二


 诞弥厥月, 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 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 居然生子?”


 三


 诞寘之隘巷, 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 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水, 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 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 厥声载路。


 四


 诞实匍匐, 克岐克嶷,
 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
 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
 麻麦幪幪, 瓜瓞唪唪。


 五


 诞后稷之穑, 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 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 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 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 即有邰家室。


 六


 诞降嘉种, 维秬维秠,
 维糜维芑, 恒之秬秠,
 是获是亩; 恒之糜芑,
 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七


 诞我祀如何? 或舂或揄,
 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
 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 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 以兴嗣岁。


 八


 卬盛于豆, 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 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 后稷肇祀,
 庶无罪悔, 以迄于今。

 这篇古老的诗歌,是《诗经》中五篇著名史诗之一(有说七篇,即加上《文王》、《文王有声》)。它是《诗经·大雅》中《生民之什》的头一篇。诗篇记载了周民族发祥和发展的历史,具体叙述了周人始祖后稷的诞生与创业的传说,并歌颂了始祖之功德与灵蹟。所以《诗序》有云:
 《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 * * *


 这是一篇具有较浓神话色彩的民族史诗,全诗共八章,归纳起来是三层意思:第一层,记述周始祖诞生及生而不凡的神异传说,也即头三章的内容。第二层,赞扬后稷的农艺天赋及其伟大贡献,这是四、五、六三章诗的基本内容。第三层是七、八两章,说的是后稷肇始祭祀。
 现在来详讲头三章的内容:


 一、后稷诞生与成长


 第一章:姜嫄履迹感孕(即未婚而孕)


 这是说后稷母亲是由于踏了上帝(即天帝,非基督教之上帝,下同)的脚印而怀孕的。原诗写道——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 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这章头两句是说,开头生出我们周人的,就是姜嫄。她是我国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高辛氏,即五帝之一帝喾之妃,周始祖后稷之母。她姓姜,名嫄,是其谥号,取其本原之义,故又作“姜原”(又有一说,她是有邰氏之女,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位氏族女酋长)。这诗中的厥,即其;初,是始,“其初”,就是开始时。民,这里是“人”的意思,即指周人。那么,生周人时是怎样的情况呢(即“生民如何”)?“哀禋克祀”:克,是能够;禋、祀,都是指祭祀。这是说,姜嫄能够非常诚敬地祭祀上帝。《说文》云:“精意以享为禋。”又说:“祀,祭无已也。”即长久地祭祀。以弗无子,“弗,”《郑笺》云:读为“祓”,即祛除不祥。“除无子”,除去不祥的“无子”,也就是期望有子嗣。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对这几句诗的句读,有三种不同的标点法:一是,“歆”,置于后句的头上;二是,“歆”为一字一句;三是,歆,作为上句的句尾。我们这里从高享之说,采用第二种标点法,即把“歆”字拎出单独成句。这几句的意思是:(姜嫄)她踩着了上帝的脚拇指印,心里有所感动而高兴(有了怀孕的征兆),因此就同人们隔开而独自休息。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武,是足迹;敏,是指大拇指;歆,即动,欣喜。攸,即乃、就的意思(一说语助、无意义);介,用清人之说,即大也(陈奂)。说有所感动之后肚子因而大了起来。止,至也,也有长大之意。看下边最后三句: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这里几个载,均为语助,无义。震,读如“娠”,怀孕;夙,读如“肃”,严肃,均为假借字。指怀孕后,私生活严肃。这是说,姜嫄自怀孕后,特别注意起居生活的规律性,不敢大意;后来生了一个孩子,并且抚育了他。这是谁呢? 就是后稷。他姓姬,名弃。后稷,本是官名,传说他在尧舜时,任主管农业之官,后代以官名称他。
 这一章,回叙了姜嫄“履迹生弃”的神奇情况。再看下章。


 第二章:后稷之诞生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这是讲后稷诞生的具体情景及生母姜嫄的心理活动——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发语词,有赞叹之意(下章的若干诞字,均同)。弥,终、满;月,怀孕的月数,弥厥月,是说怀孕足月。先生,这里指首生,即头胎。如,宛如,像。达,通“羍”,即初生之羊,故《郑笺》:“达,羊子也。”(另一说,达,滑也,顺达)。这二句说,姜嫄怀满了足月的胎,头生很顺利,像产一只小羊羔。怎样顺利呢?接着讲:“不坼不副,无菑无害”。这里的坼与副,都是破裂的意思。坼,是裂开;副,通“疈”,割离;菑,是“灾”字的古写。这就是说,姜嫄分娩时,胎胞和产门都没有破裂,挺顺利的,母子无灾无害,很平安。“以赫厥灵”,即用来显示其灵异。赫,即显示。由于姜嫄是踩了神灵脚印而怀胎生子的,当然,孩子的分娩也与常人不同。下边三句是描写姜嫄对这件灵异之事所产生疑惧的自言自语——
 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这里的宁、康,均作“安”解;居然,竟然(一说“安然”)。它们的意思是,莫非上帝不安享我的虔诚祭祀吗?怎么会平白无故地产下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来呢?对于这种怪异之事,姜嫄甚感不祥,以至于忐忑不安,所以说“居然生子”。
 对于这几句诗的解说,歧见颇多,高校读本(朱东润主编)的解说,是用“实词虚化”法,让解说者视上下文意自行确定词义的字、词太多,如把两个“不”字,都当作语助或“发声辞,无义”,实感牵强,且神话灵异之气尽失。更重要的是,同下文姜嫄“弃养后稷”之举发生了扞格。至于高亨对此的“新说”——巫者语,更多曲折,似有太多的主观随意性,非是。


 第三章:后稷生而不凡,弃而不亡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这是说,姜嫄把自己生下的这个“怪孩子”,不敢抚养,就“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这头上的诞,同下边的几个“诞”,如前章的“诞”一样,是个发声词、无义。下边的“寘之隘巷”,寘,是“置”的异体字,下同。即把后稷弃置在狭小的巷子里,可是,从这里经过的牛羊都“腓字之”。腓,读为“庇”,即庇护;字,原指养育,此指喂乳,即给孩子吃奶,他没有死。于是,后又“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把他丢到一个原野的森林中去,正巧又碰上砍伐林木的人。于是又没能够抛掉。“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把他扔在河里的寒冰上,想让他冻死。结果引来一群鸟飞下来覆翼之,把自己的翅膀展开来盖他起来,使孩子暖和,又没有冻死。等到“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当鸟飞去之后,后稷反而哇哇地哭出声来。而且,“实覃实訏,厥声载路”。实,古写为“寔”,是“这个”的意思(这里指哭声),覃,长;訏,大;载,满。这是说,后稷的哭声既长又大,充满道路,连远近的路人都能听见。另有一说,他长得又高又大。
 这一章是说,后稷由于未婚而生,人们均视为不祥之物,一而再,再而三地将他抛弃,可是弃而不亡。既然抛弃不成,就将他抚养了起来。这个怪孩子,确实有些灵异,不仅出生神异,长大后也很神奇。
 究竟怎么样神奇呢?这正是下边几章的内容,也就是本篇诗歌的第二层意思——


 二、后稷的农艺天赋及其伟大贡献


 这一部分包括第四、第五、第六各章,也是三章。现在先看:


 第四章:生就的农艺天赋,即后稷农功。


 这里原诗说——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 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头三句是说,后稷刚会在地上爬,就显出了智慧和超凡的本领来了:已经能够寻找食物,以饱口福。匍匐,伏地爬行;克,能够;岐、嶷,《毛传》:“岐,知意也;嶷,识也。”是说他夙智早慧,能知人意能识别事物。以,这里借为已;就,求也,寻找。后稷的本领,不仅仅能找食物,而且还有一种天生的种庄稼的本事:“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蓺”,即艺、种植;荏菽,大豆之古称;旆旆,犹勃勃,树枝扬起,很茂盛的样子;禾役,即禾苗、穗子;穟穟,美好样子。这是说,后稷去种大豆,大豆棵棵肥硕;去种谷子,禾穗长得整齐美好;去种麻麦,麻麦则茂密盖地,长满田野;去种瓜呢,大瓜小瓜,累累成堆。这就是下边最后二句所说的意思。瓞,即小瓜也。
 接着,是另一章的内容:


 第五章:后稷对农业的贡献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这章主要是述说后稷怎么种庄稼——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说后稷种庄稼,有他的好办法。穑,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相,助也;道,方法。即说有一个帮助农作物生长的好方法。茀厥丰草,茀,拔除;丰草,许多野草。种之黄茂。先把野草拔除,然后播下又黄又美的种子。黄茂,即指良种谷子(即小米)。下边是记述庄稼生长的具体过程——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

 这里几个实字,均为语助辞、无义;方,始也、放也,即种子发芽;苞,含苞;种,不是动词,读如“肿”,即粗壮而矮;褎,应读yòu又,渐渐长大。朱本注音有误,读xiù,说与今之“袖”字的古写“褏”相通。发,秀,指禾苗长大而后舒展开来,并扬花吐穗。坚,即指谷粗充实;好,谷色黄亮美好,至于颖,原指禾末之穗芒,此指谷实多而重,以致下垂;栗,谷粗丰硕众多。
 这样,就把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作了具体描述。诗中虽说的是后稷的农艺天赋,实则是周人对自己民族的智慧、勤劳和丰富的农业知识的歌颂。此章的最后一句说,“即有邰家室”。就是说,后稷后来到“邰”这个地方成家立业。邰,即今陕西武功县西南。传虞舜时后稷的封地在此。


 第六章:续述上章后稷农功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诗之首句,是说天降下了好种子真出奇:维秬维秠,维糜维芑(不作“𦬊”)。这里几个维字,均为语助。说天降下两种黑黍,叫秬和秠,它一个壳里包着二粒黑黍米;还有赤苗的糜(读mén门),和白苗的芑(qǐ起),均是谷之一种。“恒之秬秠,是获是亩,”说是黑黍遍地长着,收割时按亩来计算产量。此处的恒读gèng亘音,遍也、满也。是,连词,于是;获,收获;亩,按亩计量,因为庄稼很茂盛。接着的“恒之穈芑,是任是负”。是说那种赤苗的“穈”和白苗的“芑”,也是长满了田地。收获者,有的是用背揹着,有的是用肩担着,把收获的谷子搬回家来。因为肩挑为任,背揹为负。回家之后就开始祭天谢恩,感谢老天爷不仅降下了良种,还保证了丰收。所以,最后说:“以归肇祀”。
 以上三章,说的都是后稷被抚养成人之后,表现了他的神奇智慧和超人本领,对于农艺具有一种天然的秉赋。因此,他种的庄稼,样样丰收。很自然地,他被众人视为氏族之领袖和农业的首创者、发明者,且在有邰之地定居下来,周族也因此繁衍了起来。诗歌虽然用了神话方式来述说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创业故事,但仍可看出周人发生、发展的历史影子。诗中说后稷是其母未婚而生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正反映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的状况,那时社会的主宰者是女子而不是男子。周人可能是从后稷开始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后稷的后代把这个农业的发明者、周人创业之始祖,加以记述和歌颂,正说明周族是一个较早地从狩猎的畜牧时代进入农耕时代的农业民族。对于民族的起源和农业生产的创始,诗中虽然充满了稚气的解释,但也洋溢着崇敬和自豪的感情,并说明他们在那时已经拥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和劳动经验。
 下边两章是此诗的最后一层意思,即第三层:


 三、后稷肇始祀天


 第七章:郊祀盛况


 诞我祀如何?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维, 取萧祭脂, 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 以兴嗣岁。

 上一章之末句说,后稷回家首开祭天之典,那么这个祭典是怎样的呢?所以,这章首句即说:“诞我祀如何?”接着,就述说了他们如何准备,如何祭法,为何要搞这个祭祀大典等。请看,他们“或舂或揄,或簸或蹂”。说是有的忙舂米,有的忙舀米,还有的在搓米,在扬糠皮。揄,此同“抗”,读为yóu由;舀,即从捣臼中取出米来。簸,扬去米糠;蹂,借为“揉”,搓揉米粒。下二句“释之叟叟,烝之浮浮”。释,即淅,淘米;叟叟,指淘米之声,拟声词。烝,通今“蒸”字;浮浮,《说文》引作“烰烰”,热气上升的样子。这些“响叟叟的淘米,气腾腾的蒸米”,是干什么呢?都是为举行祭祀作准备:舂米煮羹饭,蒸米酿甜酒,作了这些米、酒准备之后,于是,“载谋载维,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谋、维,是指谋划和思考如何搞好这场首创的祭典。载,语助(一说又,亦通)。萧,香蒿;祭脂,即用以祭祀的牛肠脂。羝,公羊。軷,《毛传》:“道祭也”,即祭拜路神。 这三句是说,在准备好祭祀用的米和酒之后,就去商议如何搞好这首次之祭典,然后去采了一些香蒿和牛肠脂合烧了起来,使之充满了香气;且以牡羊为牲,先去祭扫路神。“载燔载烈,以兴嗣岁。”用公羊祭了路神之后再祭上帝,祭品更多、更隆重:既用烧肉,又用烤肉。《毛伟》:“傅火(投入火中)曰燔;贯之加于火(串上肉架于火上)曰烈。”以此来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嗣岁,来年,即下一年,或说新年。
 在这一章内,对于祭天大典还未说完,因此,在下章,即最后一章中继续述说——


 第八章:祭祀得福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头两句是说:我把祭品盛在木碗里,装了木豆又去装瓦登。卬(áng昂),我也。豆、登,均为古代食器,也是祭器。豆,形如高脚盤,有的加盖。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多陶质;但商、周时已有木制上漆的豆,西周晚期,且有青铜的豆。登,通借为“豋”,亦古代食器,或指祭祀盛肉食的礼器。《尔雅·释器》有云:“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豋”。其形制如豆但较浅。上述的那种萧脂含烧的香气开始升上天去了,上帝安然地来受祭享用,这个香气啊,非常浓烈,实在美极了。这就是“其香始升……”等三句的大体意思。居,此用《郑笺》说,即安也,安然,不作语助词(“陈奂说”)。歆,饗也,即享用。郑玄笺:“其馨香始上行,上帝则安而歆享之”。胡,大也;臭,读如“嗅”,气味。亶,诚也,真正;时,善也、美也。“亶时”合用,即很是美好。接下来,就是最后三句:“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是说,从后稷首行祭礼之后,差不多是无灾无难,一直到今天,庶,庶几,差不多;罪悔,即咎殃、罪过。迄,至也。
 此诗后边两章,主要写古代祭祀情况。看来,还是比较简朴的。只用几个木豆瓦登盛一些牛油、羊肉和米饭、甜酒,再加上香蒿烧一烧,就使得天神高兴得降福下民。这大概是因为这里记述的是上古时代首创的祭典之故,同后来(如周公时代)的那种大排场的祭祀大典就很不相同了。《颂》诗中记述祭典的一些诗,其场面比这里要大得多了。


 * * * *


 此诗有三点值得大家注意,好好思考:
 一、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

 大家知道,《诗经》中的《雅》诗,特别是《大雅》中的三十一首诗,一般都系出于贵族之手,用于朝会和贵族们宴享之时,从文字形式上看,也不外乎祭祀歌、宴乐歌和赞美诗之类的东西。它追述先王的功德,或赞颂当代勋臣的丰功伟绩,用以昭示后裔儿孙。但从记述的内容上看,其中若干却是写得很有意思的叙事诗,有些还是比较罕见的、可贵的民族史诗。如记述周人起源和发展壮大的《生民》、《公刘》、《緜》和《皇兮》、《大明》等篇,就是我们汉民族仅存的几篇比较完整的史诗,是非常可贵的。它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在文学上,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这里所说的“史诗”,是指狭义而言。所谓史诗,就是指产生在一个民族的发祥地,带有传奇性和英雄主义内容的叙事诗。比如:古希腊荷马的《奥德赛》、《伊利亚特》和古罗马维吉尔的《伊尼特》等著名史诗;还有我国少数民族现存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蒙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至于广义的史诗,是指一切反映重大历史生活内容的叙事性的作品。它包括长篇叙事诗,甚或一些长篇小说。
 我们现在选读的这篇《生民》,就是一首记述周部族兴起的史诗之一。它很生动地追述了周人始祖的诞生和创业的历史,歌颂了后稷从事生产、发明农业的功绩。诗篇用了八章,共296个字,就把周部族的远古史迹和古代人民的农业知识与农业技术的进步,生动而具体地反映了出来。它的艺术概括力是很强的,很值得人们去研究、去学习。如若把这首诗歌同其他几首史诗如《公刘》、《緜》、《皇兮》和《大明》等联接起来,就能脉胳清晰地、形象鲜明地看到一幅西周东迁前的“周族历史发展图卷”。它们对后世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古代社会和远古农业,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二、它还是一则具有艺术价值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优美传说

 诗篇对于周人的起源问题作了探索性的解答:它用神话语言反映了周部族的诞生、发展和延续,以及壮大和兴旺。周人和周国的历史,似乎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将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交时开始的。这些历史影子都是笼罩于浓厚神奇色彩之中的,令你隐约可见。
 诗篇对于周始祖的诞生和成长经过,以及后稷善于务农,懂得因地、因时种植农作物的农业发明者形象作了生动的描绘,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刻划。但它是通过浪漫手法,以神话人物和灵异事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使人有一种似真似假的朦胧感受。
 诗篇还对周之初民如何首创祭天之典作了描述。它虽然较少神异色彩,但仍不失之作为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传说的组成因素。
 正因为上述这些,使这首民族叙事诗,既成为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民族史诗,又成为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带有浓厚神话因素的历史传说。
 当然,它尚有若干不足之处,主要是人物形象不够鲜明,情节安排也缺乏整体性,且只粗线条的。作为史诗,在思想上,还宣扬一种“英雄创业”的唯心史观。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几千年前的古人,但在今天去认识这一点,却是完全必要的。
 三、在表达艺术上是纯粹的赋体诗

 作者采用写实的白描手法,构成一首纯粹的赋体诗。全篇八章,章章用“赋法”,即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直陈其事,细述经过。诗歌的三层内容,既没有浓烈渲染,也不依仗夸张文饰,而全靠白描运笔,铺写了周人起源历史和神农创业功绩,但显得生动鲜明。全诗之造语十分质朴无华,但诗情、诗韵,却醇厚有味。
 行文至此,人们会问:一篇用“纯赋法”写成的诗歌,为什么能收到诗情横溢、韵味醇厚的效果呢?
 细究起来,其原因,当然不是单一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虽然纯用赋法写作,但它像其他一些赋体诗一样,并不排斥景语和情语的运用。请先看它的景语运用——这比较集中地出现在后稷务农之中: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这是描绘农作物生长之景;
 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
 ——写的是农作物抽穗结果之景;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是任是负。

 ——描写作物收获之景;
 此外,还有在记述“肇祀”之中: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写的是家务劳动之景。
 再看“情语”在本诗中的运用——虽然用的不多,但也不排斥:
 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抒发的是姜嫄心存疑虑之情;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

 ——对于浓郁香气使上帝乐于享受,兴赞叹之情。
 此外,诗中注意迭字的运用和随情转韵的押韵方式等文学手段的采入,都有助于史诗艺术性的加强。

古代名诗《生民》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生民

 题解
 这首诗见于《大雅》,是一首祭祀时咏唱的神话诗,记叙后稷出生的奇特和巨大的功德。
 
原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圻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匐匍,克岐克嶷
 以就口食,艺之荏菽。
 荏菽旆旆,禾役幪幪。
 麻麦僝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稼,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
 维瑍维芑。恒之秬秠,
 是获是亩;恒之穈芑,
 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春或揄,
 或簸或蹂,释之叟叟,
 烝之浮浮。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后稷肇祀,
 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①时:同是。姜嫄:传说中周始祖后稷之母。姜是姓,“嫄”一作“原”,是谥号,取本原之义。 ②禋(yīn)祀:一种野祭。祭时用火烧牲,使烟气上升。这里似指祀天帝。一说是指祀郊谋。禖是求子之神,祀于郊外。 ③弗:祓的借字。祓是除不祥。祓无子:就是除去无子的不祥,也就是有求有子。一说“以弗字(嫁人)而无子”。虽然增字解释,但符合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特点。 ④坼(chè):裂。副(pì):破折。这句是说生得顺当,不致破裂产门。 ⑤菑:灾字的古写。 ⑥宁:指安康。不;有二说,一说通“丕”,大也。一说如字,指姜嫄怀疑上帝不安,降下灾异。 ⑦康:安。不:解如⑥。 ⑧腓:隐蔽。字:乳育。 ⑨歧:知意。嶷:古音“逆”,认识。克歧克嶷,是说自幼聪明,能有所识别。 ⑩旆旆:即“芾芾”,茂盛。 ⑪种:犹肿,肥壮。褎(xiù):长高。 ⑫邰(tái):地名,故城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这句是说后稷到邰地定居。相传后稷在虞舜时代佐禹有功,始封于邰。 ⑬羝:公羊。軷(bá):祭道路之神,将要郊祀上帝,首先要祭道路之神。
 赏读
 第一章写后稷之母姜嫄受孕的奇异,没有嫁人的姜嫄在祭祀时踩了上帝的脚拇指印,因而受孕。第二章写后稷降生的灵异。他出生非常顺利,以致引起姜嫄的疑虑。第三章写后稷被丢弃后所发生的奇异之事:抛到狭巷里,牛羊保护他;抛到树林,又被砍树的人所发现;抛到冰河上,鸟类又用翅膀来保护他。第四章写后稷幼时的灵异:会爬时,就能分别食物;稍大后,学着种庄稼。第五章写后稷对农业的伟大贡献,第七章写祭祀活动,写人们祭祀后稷祈求丰收。第八章仍然写祭祀活动,表现出对后稷的感谢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较少见的神话诗。前半部分充满神话灵异的色彩,后半部分则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全诗以时间顺序,完整的叙述了后稷的出生成长和受祀,章与章相衔紧密,每组语句间又富于变化。
 


《诗经》之《生民》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生民

 [原文]
 厥初生民,
 时维姜嫄。(鲁维作惟。韩嫄
 生民如何?作原。)
 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三家弗作祓。)
 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民,真部。嫄,寒部。寒真合韵。祀、子、敏、止,之部。夙、育、稷,之部。)
 诞弥厥月,
 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
 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
 居然生子。
 (月、达、害,祭部。灵、宁,耕部。祀、子,之部。)
 诞寘之隘巷,
 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
 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
 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
 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
 厥声载路。
 (字、翼,之部。去、呱、訏、路,鱼部。)
 诞实匍匐,
 克岐克嶷。(鲁嶷作㘈。)
 以就口食。
 艺之荏菽,(韩荏作戎。)
 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三家役作颖。)
 麻麦幪幪。
 瓜瓞唪唪。(三家唪作菶。)
 (匐、嶷、食,之部。旆、祭部。穟,微部。祭微通韵。幪、唪,东部。)
 诞后稷之穑,
 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韩茀作拂。)
 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
 实种实裦。
 实发实秀。
 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
 即有邰家室。(鲁、韩邰作台。)
 (道、草、茂、苞、裦、秀、好,幽部。栗、室,脂部。)
 诞降嘉种,(三家种作穀。)
 维秬维秠。(三家维作惟。)
 维穈维芑。(三家穈作虋。)
 恒之秬秠,
 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
 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秬、芑、秠、亩、负、祀,之部。)
 诞我祀如何?
 或舂或揄。(三家揄作舀。)
 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鲁释作淅,叟作
 烝之浮浮。溞。鲁浮作烰。)
 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
 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
 以兴嗣岁。
 (揄、蹂、叟、浮,幽部。惟,微部。脂,脂部。微脂合韵。軷、烈、岁,祭部。)
 卬盛于豆,
 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
 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
 后稷肇祀。(齐肇作兆。)
 庶无罪悔。
 以迄于今。
 (登、升,蒸部。歆、今,侵部。时、祀、悔,之部。)
 [译文]
 周族祖先谁所生?就是那个姜嫄。且说周人如何生?姜嫄祈祷神灵祭上苍,以乞求生子。踩上了上帝的拇趾印,神灵保佑赐福,十月怀胎,便生了儿子,就是后稷周先王。
 怀孕足月,头胎儿子顺利地出生。下体不坼不裂,临产时无灾无害,显出灵异和吉祥。上帝原来心不定,姜嫄因怀孕深感不安而烧香祭祀,结果生下这样一个儿子。
 把他丢在小巷里,牛羊去庇护喂养他。把他丢在树林中,砍柴人救了他。把他丢在寒冰上,大鸟展翅温暖他。后来大鸟飞走了,后稷哇哇哭泣,那声音大极了,使过路人无不惊奇。
 后稷刚会爬,就很聪明乖巧,还能自己觅食。稍长大些,就会种大豆,大豆生长得十分茂盛。他种出的谷子,禾穗一串串,丰硕极了。他种的麻麦也都茁壮茂密,所栽瓜果无不果实累累。
 后稷种地种得好,好似有生产诀窍。除掉那些芜杂的野草,及早选择良种播种。种籽渐白露嫩芽,禾苗一天天长高。拔节抽穗很快结实,谷粒饱满,获得大丰收。这样,受封到邰地安家定居。
 后稷把良种赐给百姓,这就是秬子、秠子,和穈子高粱。遍地秬子和秠子,收割完毕堆在田里; 遍地穈子和高粱,有的背着,有的挑着,十分繁忙,然后,开始祭祀先祖。
 要问祭祀情景怎么样?有的舂米,有的舀粮,有的搓米,有的扬糠。淘米的声音嗖嗖响,蒸饭热气喷喷香。祭祀大事要认真筹划:拿来香蒿和牛油一起合烧,剥去大公羊的皮,连烧带烤,祈求来年更加兴旺。
 我把祭品装进碗盘里,木碗瓦盆全用上了,那香气弥漫房屋。上帝也来享用品尝,饭菜味道实在诱人。自从后稷开创祭祀礼,幸蒙保佑没有灾祸,这个好风尚一直流传到今天。
 [评介]
 《生民》,全诗八章,单章章十句,双章章八句。这是一篇叙述周人始祖后稷兴农旺族的灵异故事,歌颂他在周部族率先发展农业,使“天下得其利” ( 《史记·周本纪》)的划时代贡献的史诗。《毛诗序》说: “ 《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三家诗》无异义,现代学者或就字面概括,指出后稷形象的意义; 或直接采用 《诗序》的“尊祖”之说。
 诗篇一至六章写后稷,七、八两章写周人对后稷的祭祀。在叙写后稷的几章中,一章写姜嫄身怀后稷的神异; 二章写后稷出生的神异; 三章写后稷几弃获救的神异;四章写后稷生来有艺农天赋的神异;五章写后稷艺农种必丰收的神异; 六章写后稷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类生活辛勤劳作,获得上帝支持而赐以良种,“后稷以天为己下此四谷之故,则遍种之,成熟则获而亩计之”,处处获得大面积丰收的神异。吴闿生说: “先大夫曰:以上叙后稷,以下叙祀后稷,即用降种贯下,是谓岭断云连。” (《诗义会通》)在祀后稷的两章中,七章写周人一年一度的祭祀后稷活动的隆重繁忙和喜庆情景;八章写周人祭祀上帝以慰后稷的虔诚,使之与诗篇开头遥相呼应。这个呼应,使诗篇结构完密,思想内容前后一贯。周人世世用心祭祀上帝,皆因后稷所肇祀,而后稷之所以肇祀上帝,乃缘上帝有恩于周人,让他通过母亲姜嫄来到人间成为周人始祖,并赋予他艺农天分和嘉种,使她成为造福人类的农师。所以,周人祭祀上帝,实则缘于尊奉始祖。吴闿生说:“此古人文法之妙也。然肇祀本于后稷,而后世即以后稷配天,其事亦本一贯,但此诗从姜嫄叙入后稷,则固重在祀稷,不重在郊天耳。”(《诗义会通》)因此旧评说: “起句高唱而入,篇末结构完密。” ( 《诗义会通》) 由此可见,“尊祖”之说不无道理。
 周人歌颂后稷,虽然给他描上了浓郁的神异色彩,但在这些色彩的下面,却闪烁着劳动创造生活,创造世界的光辉,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后稷是人而不是神。神助只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后天“艺之”、“种之”、“恒之”的辛勤劳作和不断总结经验,把局部经验变成系统的“有相之道”的努力,他就无法获得“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和“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的丰收。没有不断丰收的业绩,也就得不到上帝的信赖而“诞降嘉种”。因此,周人歌颂后稷,实质上是歌颂劳动英雄,歌颂创造性的劳动,并通过这个歌颂,寄寓着人们对发展生产,祈求更大丰收的强烈愿望。上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意识形态,产生于对人类起源和自然灾害的推测。既然初民们都相信本族是上帝的子孙,当然也就相信他有倾向性。“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也就成了初民们的一种信念。部落出现以后,上帝也就成了加强本族人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因此,周人把自己的始祖后稷的来历,说成是姜嫄“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而为上帝所赐予,正是周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表现。
 正是这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烈地鼓舞和鞭策着诗人,所以在人物塑造上,借助神奇的情节,把人类勤劳、智慧、善于发明创造、勇于征服自然的美德集结到后稷身上,让他既成为周人的男性始祖,也是一位具有无穷创造力而又乐于为人类创造幸福的模范农师。在语言运用上,借助丰富多变的叠字和排比、对仗的句式,把一幅幅壮美的劳动画面和和谐舒畅的生活图景写得细致逼真,色彩斑斓,铿锵有声,富有劳动创造之美。
 这种受命于民族希望,寄理想于人物塑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为历代诗人所借鉴,特别是民间文学创作,从中吸取营养者颇多,《百鸟衣》就是其例。

诗词《生民》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11)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12)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13)蓺之荏菽,
 荏菽旆旆。(14)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15)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16)茀厥丰草,种之黄茂。(17)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18)即有邰家室。(19)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20)恒之秬秠,
 是获是亩。(21)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22)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23)释之叟叟,
 烝之浮浮。(24)载谋载惟,取萧祭脂。(25)取羝以𫑃,载燔载
 烈,以兴嗣岁。(26)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27)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28)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29)

 
 【注释】 ①厥初:其初。生民:生出周人的。民:人,此指周人。时:是。姜嫄: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帝喾之妃,周始祖后稷之母。②克:能,善于。禋 (yin 阴):一种野外祭神的仪式,以火烧牲,使烟气上冲于天。弗无子:除去无子之灾。弗,通“祓”,除灾。③履:践踏。帝:天帝。武:足迹。敏:通“拇”,足大趾。歆:心有所感之态。攸:语助词。介:通“界”,指分隔居住。止:休息。④载:语助词。震:通“娠”,怀孕。夙:通“肃”,指姜嫄怀孕后生活严肃。⑤诞:发语词。弥:满。先生:头生,头胎。如达:如,而。达,滑利。⑥不坼不副(pi 僻):生产时产门没有破裂。坼,裂开。副,破裂。菑:同“灾”。赫:显示。⑦不康:不安。居然:安然。⑧置:弃置。腓(bi 逼):通“庇”,庇护。字:慈爱。⑨会:恰逢。⑩覆翼:用翅膀遮盖。(11)呱(gu姑):小儿啼哭。(12)实:是。覃(tan 谈):长。訏(xu 圩):大。载:充溢。(13)匍匐:手足着地爬行。岐:知。嶷:识。(14)蓺:种植。荏菽:大豆。旆(pei 配)旆:茂盛的样子。(15)禾役:即“禾颖”,禾穗。穟(sui 碎)穟:禾穗丰硕下垂的样子。幪幪:茂密的样子。瓞(die 迭):小瓜。唪(be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16)穑(se):稼穑,指种植五谷。相:助。道:方法。(17)茀:拔除。黄茂:嘉谷。(18)方:指谷种刚刚吐芽。苞:指渐渐含苞。种:短,指禾苗初出尚短小。褎(you 又):禾苗渐渐长高。发:禾茎挺拔舒展。秀:结穗。坚:谷粒灌浆饱满。颖:谷穗沉甸下垂。栗:犹言“栗栗”,指谷穗众多。(19)即:往,到。有邰(tai 台):氏族名,其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有:词头。(20)降:上天赐予。秬(ju居):黑黍。秠(pi批):黍的一种,一壳两米。穈(men门):赤苗嘉谷。芑(qi起):白苗嘉谷。(21)恒:通“亘”,遍,满。获:收割。亩:堆在田里。(22)任:肩挑。负:背负。肇:始。(23)揄(you由):舀出。簸:扬弃糠皮。蹂:通“揉”,用两手反复搓。(24)释:淘米。叟叟:淘米的声音。烝:通“蒸”。浮浮:蒸气上扬。(25)谋:计划。惟:考虑。萧:香蒿。脂:牛肠间的脂肪。(26)羝:公羊。軷(bo):剥,剥羊之皮。燔:把肉放在火中烧炙。烈:把肉串起来架在火上烤。兴:兴旺。嗣岁:来年。(27)卬(ang昂):我。豆:古代一种盛肉的木制高脚碗。登:盛汤用的陶制碗。(28)居:安,一说为语助词。歆:飨,享受。胡:大。臭(xiu秀):香气。亶(dan胆):确实。时:善,美好。(29)庶:幸,希冀之词。
 
 【译文】 谁人生下周祖先?她的名字叫姜嫄。如何生下周族人?全靠祈祷祭上天,无子之灾得幸免。脚踩天帝拇趾印,独处静养心诚虔。妊娠之后恭谨肃,娇儿生下勤养育,此即后稷周祖先。怀孕足月日期满,头胎生子好顺当。产门不裂也不破,无灾无难人平安,可见神异不寻常。天帝受惊心不宁,姜嫄害怕祭祀忙,终于平安生儿郎。把他丢在小巷里,牛羊仁慈庇护他。把他丢在树林间,樵夫伐木救了他。把他放在寒冰上,鸟翼覆盖温暖他。后来大鸟飞离去,后稷这才哭哇哇。哭声既长声又大,充满道路人惊讶。后稷刚刚会爬行,就已开窍有智慧,自寻食物显奇能。稍长还会种大豆,长势茂盛真喜人。种出禾穗沉甸甸,种出麻麦密又匀,大瓜小瓜数不清。后稷擅长种庄稼,助苗生长有办法。不厌其烦除杂草,播下良种长得早。先是抽芽后含苞,由短到长节节冒,茎杆挺拔结穗多,颗粒饱满成色好,禾穗沉甸产量高,定居邰地安家了。上天赐给好谷种:黑秬双秠是佳黍,红糜白芑是上品。遍地种上秬和秠,收割完毕堆田里。到处种上穈和芑,又挑又背不停息,归来神前忙大祭。要问祭祀怎样祭?有的春米有的舀,有的搓米有扬糠。水中淘米声嗖嗖,热气腾腾蒸饭香。开祭大典共谋划,用艾烧脂味芬芳。宰杀公羊剥去皮,又烧又烤供神享,以求来年更兴旺。我用碗盘装祭品,木碗陶盆全用上,香气弥漫升满堂。天帝降临来安享,香气诱人美美尝。后稷开创祭祀礼,无灾无悔免祸殃,流传至今好风尚。
 
 【集评】 《毛诗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七)
 汉·司马迁:“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而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史记·周本纪》)
 宋·朱熹:“姜嫄出祀郊禖,见大人迹而履其拇,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于是即其所大所止之处,而震动有娠,乃周人所由以生之始也。周公制礼尊后稷以配天,故作此诗以推本其始生之祥,明其受命于天,故有以异于常人也。然巨迹之说,先儒或颇疑之。”(《诗集传》卷六)
 明·孙鑛:“次第铺叙,不惟记其事,兼貌其状,描摹入纤,绝有境有态。”(《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
 清·俞樾:“初不言其弃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盖设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群经平议》)
 清·皮锡瑞:“古文说,圣人皆有父,以姜嫄、简狄皆帝喾之妃。如其说,则殷周追尊自当妣祖并重,何以周立先妣姜嫄之庙不祀帝喾?《生民》等诗专颂姜嫄有娀之德不及帝喾?《仪礼》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如古文说,稷契皆有父,而作诗者但知颂稷契之母而不及其父,得毋皆禽兽乎?古文似正而非,今文似奇而是。”(《经学通论》)
 
 【总案】 这是一篇美丽的神话,它稚拙而又颇富想象力地叙说了一个周人祖先后稷诞生的奇异故事;这又是一篇伟大的史诗,它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农业文明发生发展的恢宏图景。姜嫄履天帝趾而生后稷,自然不可信。但它说明远古人类已在思考生命是怎样产生的这样一个庄严而又神秘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命现象,但他们已经直觉地认识到生命必须依托于母体才得以产生,至于母体何以会受孕生子,则尚在朦胧之中,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篇履迹感孕的神话。撩开这层神奇的幻纱,我们今天的人当然知道,那不过是一个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野合的杂交时代或血族群婚的母系社会”。(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诗中关于后稷一再被弃的描写,可以想见人类最初对于神秘的生命现象产生的不安和惶惑,也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类能够走到今天.该是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风险,是一个多么艰辛而又悲壮的历史过程。诗的作者虽然把发展农业生产归功于后稷,但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这里所描写的其实是我们祖先共同创造农业文明的伟大斗争的一个缩影,而后稷则可能是其中一位有着开创之功的筚路蓝缕者,人们自然不会忘记他。全诗神话与现实相结合,既有瑰丽多姿的铺张扬厉,又有生动细腻的描摹刻画,读来让人产生一种历史的深沉感和人类的崇高感。

《诗经》篇文之《生民》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11)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12)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13)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14)
 实覃实(15),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16),克岐克嶷(17),以就口食(18)
 蓺之荏菽(19),荏菽旆旆(20)
 禾役穟穟(21),麻麦幪幪(22),瓜瓞唪唪(23)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24)
 茀厥丰草(25),种之黄茂(26)
 实方实苞(27),实种实褎(28),
 实发实秀(29),实坚实好,实颖实栗(30)
 即有邰家室(31)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32),维穈维芑(33)
 恒之秬秠(34),是获是亩(35)
 恒之穈芑,是任是负(36)
 以归肇祀(37)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38),或簸或蹂(39)
 释之叟叟(40),烝之浮浮(41)
 载谋载惟(42),取萧祭脂(43),取羝以軷(44)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45),于豆于登(46),其香始升。
 上帝居歆(47),胡臭亶时(48)
 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①民:人。②禋祀:祭祀。③弗:通“祓”。除灾。④武:迹。敏:拇。歆:动。⑤介、止:休息。⑥震:动。夙:息。⑦弥:满。⑧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⑨坼(chè)、副(pì):裂开。⑩菑(zāi):同“灾”。(11)居然:惊惧。子:卵。(12)腓(féi):庇护。字:哺乳。(13)会:适逢。(14)呱(gū):哭。(15)覃(tán):长。 (xū):大。 (16)匐匍(pú fú):爬行。 (17)岐:知。 嶷:识。(18)就:成。(19)蓺(yì):种植。荏菽:大豆。(20)旆旆(pèi):茂盛貌。(21)禾役:苗干。穟穟(suì):茁壮貌。(22)幪幪(méng):茂盛貌。(23)瓞 (dié):小瓜。唪唪(běng):累累貌。(24)相:观看。道:方法。(25)茀(fú):拔除。(26)黄茂:泛指五谷。(27)方:始吐芽。苞:含苞。(28)种:苗短貌。褎(xiù):苗渐长貌。(29)发:禾茎长貌。秀:禾穗秀实。(30)颖:禾穗垂貌。栗:谷粒饱满。(31)邰:地名。(32)秬(jù):黑黍。秠(pī):双米黍。(33)穈(mén):赤粱粟。芑:白粱粟。(34)恒:遍地。(35)亩:把作物堆在田亩。(36)任:抱。负:背。(37)肇祀:开始祭祀。(38)揄(yóu):舀。(39)蹂:通“揉”。以手揉米使糠米分开。(40)释:淘米。叟叟:淘米声。(41)烝:即“蒸”。浮浮:热气上腾貌。(42)谋、惟:计划筹谋。(43)脂:指牛羊等的脂肪。(44)羝(dī):公羊。軷(bá):祭路神。(45)卬:我。豆:木盘。(46)登:瓦器。(47)歆:享受。(48)臭:香气。亶(dǎn):真。时:善。
 【鉴赏】这是歌颂周始祖后稷之诗。
 全诗八章。此诗富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诗中所塑造的后稷形象实为一位神化了的英雄。诗以“赫其灵”为纲,从不同侧面描写后稷的神异。
 前三章写后稷诞生前后的神异。一章言后稷在母体孕育的神异。后稷的母亲即姜嫄。相传姜嫄是帝喾之妃。一天,她出游郊野,举行“禋祀”之礼,以消除“无子”之疾。她见地上有一个巨大的上帝的足印,心中欢悦,于是便践踏在足印的拇指处,结果身动如孕。自此以后,她独自别居止息。胎儿在她的腹中,时而震动,时而平息,渐渐生长,渐渐发育。这就是后稷。二章言后稷诞生的神异。姜嫄怀足了月份,生下头胎如同母羊产下羊羔那样滑利。诗以“先生如达”喻姜嫄生产极易十分贴切。由于后稷是“连胞而下”,所以“不破不裂”,“无灾无害”,甚至于连婴儿的哭声也听不到。后稷诞生所显示出来的这种赫赫神异,使得姜嫄惶恐不安。她以为上帝不安享她的“禋祀”,才居然生下这么个圆球形的肉体,难怪姜嫄如此惊惧不已。三章言后稷被弃不死的神异。姜嫄见生下这么个如卵一样的怪物,只好忍痛割爱将后稷抛弃。先弃之小巷,谁知有牛羊跑来庇护哺乳;继而弃之树林,谁知又恰逢人们前来砍伐木材;最后弃之寒冰,谁知更有鸟儿飞来用翅膀覆盖后稷。这一笔写得尤为神奇。鸟“覆翼”后稷,有如伏卵一般。后稷得到鸟伏的暖气,便破胞而出,现出了婴儿的原形。鸟飞走后,后稷方始呱呱而哭。他的哭声又长又大,传满道路,震荡四野。姜嫄得知此情以为神异,遂收而养之。
 中三章写后稷艺农的神异。四章言后稷幼时艺农之神异。后稷刚会匍匐爬行时,就有知有识,聪慧异常,竟会种植庄稼。后稷种上大豆,大豆茂盛;种上禾苗,禾苗苍翠;种上麻麦,麻麦茁壮;种上瓜果,瓜果累累。后稷天生就会艺农,这岂不神异。五章言后稷成人后艺农之神异。后稷长大成人,更谙于艺农之道。他懂得相地之宜,铲除杂草,精选良种,播上金黄色的谷物。此章描写作物长势非常细致而逼真。那播入土中的种子,已开始发芽含苞;那禾苗出土初短而后渐高;那禾茎向上拔节已经抽穗;那禾干既坚实而又美好;那谷穗下垂谷粒饱满。这里一共选用了十个形容词,形象地描绘出作物生长的全过程,使人仿佛听到谷物拔节抽穗的声音,看到金色谷浪翻滚的画面。因后稷艺农有功,故受封于邰而立国。六章言后稷率民稼穑之神异。由于上帝佑助后稷,故而降下许多“嘉种”。其中有黑色黍,有双米黍;有红粱粟,有黑粱粟等等。后稷率民遍地种上“秬秠”,遍地种上“穈芑”。待到作物成熟,后稷又率民先收割作物堆放于田亩之中,然后抱起作物扛在肩上,回家开始举行祭祀。这“以归肇祀”一句递入下文,无迹可寻。
 


 末二章写后稷率民祭祀的神异。七章言后稷率民准备祭品。为准备祭品,上上下下紧张而忙碌。有的在舂米,有的在舀米;有的在簸米,有的在揉米。淘米之声淅沥响,蒸米之气正飞扬。大家出主意,众人细思量。取来萧脂祭上帝,取来公羊祭路神。又是烧来又是烤,祈求来年好收成。八章言后稷率民举行祭祀。祭品业已备好,祭祀开始举行。将祭品盛上木盘,盛上瓦器。那祭品的香气,开始向上升腾,上帝闻之欣然而享用。这浓郁的香气的确美善。从后稷开始祭祀,世世代代均无过错,以至于今世。后稷首创祀典,这也显示出他的神异。
 《诗序》说:“尊祖也。……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朱熹《诗集传》说:“尊后稷以配天。”这种说法似欠确切。姚际恒《诗经通论》指出:“述始祖后稷诞生之异以及耕播百谷之功而肇修祀典也。”姚氏谓后稷“肇修祀典”符合诗意。六章言后稷作物丰收后“以归肇祀”,紧接着七章开头又承上言“诞我祀如何”,末句又承上言“以兴嗣岁”,这正是说后稷种谷有成,始修祀典,以兴来岁之事。八章再言“后稷肇祀”以总括后稷始修祀典之功。由此看来,七、八章是写后稷祭祀上帝,而绝非是写后王祭祀后稷。因此,那种“祀后稷以配天”的说法实难成立。
生民

生民

[原文]
厥初生民,
时维姜嫄。(鲁维作惟。韩嫄
生民如何?作原。)
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三家弗作祓。)
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民,真部。嫄,寒部。寒真合韵。祀、子、敏、止,之部。夙、育、稷,之部。)
诞弥厥月,
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
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
居然生子。
(月、达、害,祭部。灵、宁,耕部。祀、子,之部。)
诞寘之隘巷,
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
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
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
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
厥声载路。
(字、翼,之部。去、呱、訏、路,鱼部。)
诞实匍匐,
克岐克嶷。(鲁嶷作㘈。)
以就口食。
艺之荏菽,(韩荏作戎。)
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三家役作颖。)
麻麦幪幪。
瓜瓞唪唪。(三家唪作菶。)
(匐、嶷、食,之部。旆、祭部。穟,微部。祭微通韵。幪、唪,东部。)
诞后稷之穑,
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韩茀作拂。)
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
实种实裦。
实发实秀。
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
即有邰家室。(鲁、韩邰作台。)
(道、草、茂、苞、裦、秀、好,幽部。栗、室,脂部。)
诞降嘉种,(三家种作穀。)
维秬维秠。(三家维作惟。)
维穈维芑。(三家穈作虋。)
恒之秬秠,
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
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秬、芑、秠、亩、负、祀,之部。)
诞我祀如何?
或舂或揄。(三家揄作舀。)
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鲁释作淅,叟作
烝之浮浮。溞。鲁浮作烰。)
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
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
以兴嗣岁。
(揄、蹂、叟、浮,幽部。惟,微部。脂,脂部。微脂合韵。軷、烈、岁,祭部。)
卬盛于豆,
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
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
后稷肇祀。(齐肇作兆。)
庶无罪悔。
以迄于今。
(登、升,蒸部。歆、今,侵部。时、祀、悔,之部。)
[译文]
周族祖先谁所生?就是那个姜嫄。且说周人如何生?姜嫄祈祷神灵祭上苍,以乞求生子。踩上了上帝的拇趾印,神灵保佑赐福,十月怀胎,便生了儿子,就是后稷周先王。
怀孕足月,头胎儿子顺利地出生。下体不坼不裂,临产时无灾无害,显出灵异和吉祥。上帝原来心不定,姜嫄因怀孕深感不安而烧香祭祀,结果生下这样一个儿子。
把他丢在小巷里,牛羊去庇护喂养他。把他丢在树林中,砍柴人救了他。把他丢在寒冰上,大鸟展翅温暖他。后来大鸟飞走了,后稷哇哇哭泣,那声音大极了,使过路人无不惊奇。
后稷刚会爬,就很聪明乖巧,还能自己觅食。稍长大些,就会种大豆,大豆生长得十分茂盛。他种出的谷子,禾穗一串串,丰硕极了。他种的麻麦也都茁壮茂密,所栽瓜果无不果实累累。
后稷种地种得好,好似有生产诀窍。除掉那些芜杂的野草,及早选择良种播种。种籽渐白露嫩芽,禾苗一天天长高。拔节抽穗很快结实,谷粒饱满,获得大丰收。这样,受封到邰地安家定居。
后稷把良种赐给百姓,这就是秬子、秠子,和穈子高粱。遍地秬子和秠子,收割完毕堆在田里; 遍地穈子和高粱,有的背着,有的挑着,十分繁忙,然后,开始祭祀先祖。
要问祭祀情景怎么样?有的舂米,有的舀粮,有的搓米,有的扬糠。淘米的声音嗖嗖响,蒸饭热气喷喷香。祭祀大事要认真筹划:拿来香蒿和牛油一起合烧,剥去大公羊的皮,连烧带烤,祈求来年更加兴旺。
我把祭品装进碗盘里,木碗瓦盆全用上了,那香气弥漫房屋。上帝也来享用品尝,饭菜味道实在诱人。自从后稷开创祭祀礼,幸蒙保佑没有灾祸,这个好风尚一直流传到今天。
[评介]
《生民》,全诗八章,单章章十句,双章章八句。这是一篇叙述周人始祖后稷兴农旺族的灵异故事,歌颂他在周部族率先发展农业,使“天下得其利” ( 《史记·周本纪》)的划时代贡献的史诗。《毛诗序》说: “ 《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三家诗》无异义,现代学者或就字面概括,指出后稷形象的意义; 或直接采用 《诗序》的“尊祖”之说。
诗篇一至六章写后稷,七、八两章写周人对后稷的祭祀。在叙写后稷的几章中,一章写姜嫄身怀后稷的神异; 二章写后稷出生的神异; 三章写后稷几弃获救的神异;四章写后稷生来有艺农天赋的神异;五章写后稷艺农种必丰收的神异; 六章写后稷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类生活辛勤劳作,获得上帝支持而赐以良种,“后稷以天为己下此四谷之故,则遍种之,成熟则获而亩计之”,处处获得大面积丰收的神异。吴闿生说: “先大夫曰:以上叙后稷,以下叙祀后稷,即用降种贯下,是谓岭断云连。” (《诗义会通》)在祀后稷的两章中,七章写周人一年一度的祭祀后稷活动的隆重繁忙和喜庆情景;八章写周人祭祀上帝以慰后稷的虔诚,使之与诗篇开头遥相呼应。这个呼应,使诗篇结构完密,思想内容前后一贯。周人世世用心祭祀上帝,皆因后稷所肇祀,而后稷之所以肇祀上帝,乃缘上帝有恩于周人,让他通过母亲姜嫄来到人间成为周人始祖,并赋予他艺农天分和嘉种,使她成为造福人类的农师。所以,周人祭祀上帝,实则缘于尊奉始祖。吴闿生说:“此古人文法之妙也。然肇祀本于后稷,而后世即以后稷配天,其事亦本一贯,但此诗从姜嫄叙入后稷,则固重在祀稷,不重在郊天耳。”(《诗义会通》)因此旧评说: “起句高唱而入,篇末结构完密。” ( 《诗义会通》) 由此可见,“尊祖”之说不无道理。
周人歌颂后稷,虽然给他描上了浓郁的神异色彩,但在这些色彩的下面,却闪烁着劳动创造生活,创造世界的光辉,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后稷是人而不是神。神助只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后天“艺之”、“种之”、“恒之”的辛勤劳作和不断总结经验,把局部经验变成系统的“有相之道”的努力,他就无法获得“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和“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的丰收。没有不断丰收的业绩,也就得不到上帝的信赖而“诞降嘉种”。因此,周人歌颂后稷,实质上是歌颂劳动英雄,歌颂创造性的劳动,并通过这个歌颂,寄寓着人们对发展生产,祈求更大丰收的强烈愿望。上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意识形态,产生于对人类起源和自然灾害的推测。既然初民们都相信本族是上帝的子孙,当然也就相信他有倾向性。“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也就成了初民们的一种信念。部落出现以后,上帝也就成了加强本族人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因此,周人把自己的始祖后稷的来历,说成是姜嫄“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而为上帝所赐予,正是周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表现。
正是这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烈地鼓舞和鞭策着诗人,所以在人物塑造上,借助神奇的情节,把人类勤劳、智慧、善于发明创造、勇于征服自然的美德集结到后稷身上,让他既成为周人的男性始祖,也是一位具有无穷创造力而又乐于为人类创造幸福的模范农师。在语言运用上,借助丰富多变的叠字和排比、对仗的句式,把一幅幅壮美的劳动画面和和谐舒畅的生活图景写得细致逼真,色彩斑斓,铿锵有声,富有劳动创造之美。
这种受命于民族希望,寄理想于人物塑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为历代诗人所借鉴,特别是民间文学创作,从中吸取营养者颇多,《百鸟衣》就是其例。

☚ 生民之什   行苇 ☛

生民shēng mín

人民:近海一带海啸,又遭遢了几处~。(七十·1709)

生民shēng mín

〖名词〗
人类,人民(2)。《秦楚之际月表》: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自有人类以来,不曾有接受天命像这样快的! 《相州昼锦堂记》:惟德被生民。——只有德泽普及到人民。

生民

人民。《孟子·公孙丑上》:“自有~以来,未有孔子也。”苏轼《教战守策》:“夫当今~之患,果安在哉?”

保全

保全

全(全完) 完(完足;完全;完免;完惜;完辑) 存(存活)
保全节操:完节 全守
 保全气节:全节
 保全名节:全身
 保全忠贞:全忠
保全志向:存志
保全根本:存本
保全身体:存身 慎躯
 保全自己的身体、生命:全躯
保全自己:自全 保身
 自己保全:自保 自全 自完 自将
 保全自已的幸福:全福
保全百姓:全民
保全生命:全身 全生 生成 生全 存命 全其首领 保其首领
 保全士兵生命:生民
保全军队实力:全师 全军
保全城池:全城
保全,保护使不受损害:保持
抚养保全:养全
护卫保全:拥全
维护保全:翼存
救助保全:赒全
拯救,保全:救存
宽免保全:贷全
保全致终,安然无患:保终
保全无损:保完
(保住使不受损失:保全)

☚ 防护   维护、主持 ☛

人民

人民

兆 氓 神主 生民 天民 生成生灵 生聚 生齿 生人 生黎 下人 人萌 百生
百姓,人民:赤子
黎民赤子:黎赤
众多的人民:众民 众庶 众萌 群氓 群萌 群黎 隶人 万夫 仇民 蒸民 庶民 庶氓 庶萌 元元
黎民,众民:黎烝 黎蒸
土地辽阔,人民众多:地广民众
全国人民或全体人民:全民

另见:人口 家庭 国家 社会 成员

☚ 人民   各种人民 ☛

生育1

生育1

生(生儿;生子;生长;生遂;产生;滋生;胎~;亲~;接~;出~;新~) 举 孳(孳孕;孳乳) 字(字乳) 出(庶~) 添 育(产育;生儿~女) 养(养生;养育) 诞(诞育) 乳(怀而不~)鞠(鞠育) 产(~子;~妇)
生育人:生民
生育子女:举子 举息 养子 养幼 养儿 生子 就馆
生育抚养子女:生儿育女
不好的父亲生下贤明的子女:犁牛骍角犁生骍角
产育,出产:产毓
生育,蕃育:字育
生齿,生育:齿育
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生老病死
怀孕生育:毓(孕毓) 苞(苞育) 胎(胎育) 诞孕 孕育 孕乳 作茧
第一次生育:开怀
自己所生育或生育自己的:亲生
正妻所生:嫡生
妾婢所生:侧出 庶出 孽出
父亲死后才出生:暮生
还未生育儿女:膝下犹虚

另见:怀孕 生育2 生长2 喂养1

☚ 生育1   出生 ☛

生民shēng mín

❶人类,人民。《孟子·公孙丑》:“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以来,未有能济者也。”
❷治理人民。《荀子·致士》:“凡节奏欲陵,而~~欲宽。”

生民

生民

《诗经·大雅》中的一篇。全诗8章:首章写姜嫄(yuan)踩上帝足迹而生后稷; 第二、三章写后稷出生前后的神异现象; 第四、五章写后稷的种植才能、方法和定居于邰; 第六、七章写后稷培育良种和祭祀求来年丰收; 末章写继承后稷的传统。据《史记·周本纪》载,后稷名弃,尧舜时任农师,后封于邰,号后稷。邰,在今陕西武功西南。后稷为周部族始祖。此诗是周部族的史诗之一,热情歌颂了后稷的伟大业绩。它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祖先的神化和崇拜,也表现了当时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

☚ 诗经   公刘 ☛
生民

生民

《诗经·大雅》中的一篇。全诗8章:首章写姜嫄(yuan)踩上帝足迹而生后稷; 第二、三章写后稷出生前后的神异现象; 第四、五章写后稷的种植才能、方法和定居于邰; 第六、七章写后稷培育良种和祭祀求来年丰收; 末章写继承后稷的传统。据《史记·周本纪》载,后稷名弃,尧舜时任农师,后封于邰,号后稷。邰,在今陕西武功西南。后稷为周部族始祖。此诗是周部族的史诗之一,热情歌颂了后稷的伟大业绩。它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祖先的神化和崇拜,也表现了当时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

☚ 诗经   公刘 ☛

生民

《诗·大雅》篇名。为周人记录其始祖后稷的传说,歌咏其功德和灵异之诗。主要描绘后稷的出生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族早期生产情况。有较多的神话色彩,对研究周初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生民shēng mín

❶人民。《御制太平圣惠方·序》:“所以亲阅方书,俾令撰集,冀溥天之下,各保遐年,同我生民跻于寿域。”
❷旧谓养民。《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上》:“论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