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的方式和方法。生态的建筑设计体现在建筑规划与设计、设备技术设计、施工安装等阶段,不同的阶段各有侧重,而建筑规划与设计阶段是构造建筑系统活动的第一步,是将生态的观点融入建筑系统的关键。生态建筑设计方法分为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构造设计三类。
建筑规划设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组织各功能分区,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畅通无阻; 从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建筑规划要走中小型化、花园化、智能化为一体的道路,提高绿地面积比例,降低能耗量; 建筑整体规划应体现建造场地、植被的一体化; 减少对资源的干扰和非点源污染; 建筑及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对能源消耗和对空气、水污染的影响; 采用多种绿化形式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立体的、广泛的绿化环境,改善建筑小气候,使人类贴近自然。在生态的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的废物成为其他元素的资源。
建筑方案设计。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降低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型体; 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 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变化余地,经过改造和装饰可以再生使用。
建筑构造设计。注重建筑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用。建筑外表面应考虑围护结构的热效率;设计规模恰当有效的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 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可选择的再生能源,形成与建筑空间使用配套的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系统,建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 从节能出发做好照明、器具设备和电气负荷的最优化设计; 考虑建筑空间的建筑材料中易挥发的有机成分,尽量减少微生物生长的机会,提供新鲜的空气,创造易于接近日光和公共适宜环境,同时要考虑室内空间维修和清洁材料挥发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建筑构造使用可循环或带有可循环材料 (如钢材、铝材等) 的产品,考虑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再利用,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为建筑物主人使用可循环设施提供方便,通过中水的再利用和节水装置来使生活污水降到最低; 建筑屋顶、地面、门窗要进行绝热处理; 广泛应用建筑采暖节能、制冷节能、通风节能、照明节能等建筑节能技术。通过以上设计,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将建筑设计成为和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的建筑设计其最终目标是使建筑系统达到良性循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要使建筑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和构配件的生产各环节相互配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