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态伦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态伦理学

又称环境伦理学。它是由生态科学、环境科学与伦理学相互渗透而综合形成的一门新的伦理科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科学。它的研究任务是确立与制定人类与自然交往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以维护生态平衡,更好地利用生物资源,使人类在良好的生态状况下生存和发展。生态伦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40至50年代。它是由法国哲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施韦兹和英国环境学家莱奥波尔德创立的。施韦兹于1923年出版的《文化哲学》中提出了建立生态伦理学的构想。他主张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凡是维护生命、完善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行为都是善的。莱奥波尔德于1949年出版的《大地伦理学》是第一部系统的生态伦理学专著,标志着生态伦理学的产生。莱奥波尔德的生态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一)重新确定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人类不是自然界的征服者、统治者和主人,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二)不局限于人类而从自然界着眼来认识人们行为的正当和错误,认为“凡是有助于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美好的东西,它就是正当的,除此之外,皆应列为错误的行为”。(三)把权利的概念推广到自然界的一切实体与一切过程中,认为各种动、植物都有自己生存繁殖的权利,不能随意剥夺。生态伦理学的产生以及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和自然的关系恶化的产物。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远古,由于生产力落后,人类顺从自然,把对自然的温顺、谦卑视为善,产生“自然崇拜”的观念。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便把有利于征服自然的行为视为善,产生“人是万物尺度”,“人定胜天”的观念。现代科学技术的盲目迅猛发展,加速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人们醒悟到,自己是自然大家庭普通一员,把保持和促进自然万物的和谐行为视为善。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人们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生态伦理学研究正在走向深入,创立了国际性学术期刊;定期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许多国家高等院校设置生态伦理学课程;不少有影响的生态伦理学著作相继问世等等。美国、英国、加拿大、挪威和澳大利亚出现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主要有生态中心论、人类中心论、生物中心论、生态协调论、生态人类论和人类控制论。我国生态问题没有西方突出,生态伦理学研究起步较晚,现在已经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

一门研究生态的伦理价值和人类对待生态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它是在生态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情况下诞生的。人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剧增、人的需求猛烈增长,造成了对生物圈的过度冲击,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自然界的危机,也孕育着或已经引起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生态问题对人类利益的严重威胁迫使人类反省自身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考生态中的伦理问题。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英国学者莱昂波特和法国哲学家施韦兹创立了生态伦理学。此后,该学科得到迅速发展。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生态与人类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关系,制定处理生态的道德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所引起的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权利问题,制定生态伦理规范,调节人与生物的关系;生态学领域中道德伦理范畴的意义,如生态学中善、恶、道德、不道德的意义等。生态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是:坚决反对以人为中心的“人类沙文主义”和“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准则”,主张人与自然的平等权利,尊重生态系统的平衡,主张建立一种生态道德;主张对一切生命应予极大的尊重,实行“泛人道主义”,凡“维护生命、完善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行为都是善的;主张把权力概念扩大到自然界的一切实体和一切过程中去,山川树木,鸟兽虫鱼,都有生存、繁衍的权力,人类应当尊重这种权利。生态伦理学吸收了生态科学、环境科学、道德哲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力图论证自然权利的合理性,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其研究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和移植法。我国生态伦理学的研究还刚开始。

☚ 卡扎菲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
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

研究生态环境的伦理价值和人类对待自然的行为规范的一门边缘学科。生态伦理学是一门研究生态道德的科学。它对目前全球生态系统中出现的环境道德现象加以理论概括和哲学探讨,研究生态道德的提出,生态意识的产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阐明生态道德的价值。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以及生态义务等。
生态伦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的哲学学科。它以现代生态科学和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以系统科学和社会学等为研究方法,以人和自然复杂的相互作用、价值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道德态度为基本内容,研究并阐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生态伦理学从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对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生态伦理思想,已成为现代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具备伦理学的基本属性。一方面,伦理学的使命不是提出道德要求,而是为道德要求提供道德理由,生态伦理学的使命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道德要求,而在于为该要求赋予道德理由和依据。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伦理学为完成该使命而形成的两种基本论证方案: 前者以 “等差式的伦理关联” 为理由,而后者以 “一致性的伦理关联” 为依据。另一方面,生态伦理学具有伦理学的根本局限,即纵然提供很好的道德理由或依据,不能担保人们在实践上必然遵循道德要求。
生态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态伦理学吸收了生态科学、环境科学、道德哲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成果充实到这门学科中来。
❶人对自然界的作用中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生态环境与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制定处理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以通过社会伦理功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节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保护环境、保护人的利益的目的。
❷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所引起的动物和植物生存权利的问题,制定生态伦理规范,以调节人与生物的关系,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的生存权利。
❸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道德伦理规范的意义,如研究生态学中的善、恶、道德、不道德等。

☚ 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学的行为规范 ☛
000025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