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肃汉长城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肃汉长城遗址 甘肃汉长城遗址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湾窑墩,沿疏勒河经后坑子、玉门关、大月牙湖,由三个墩入安西,过西湖、望火堡、布隆吉、桥湾,穿玉门市北石河沿岸,进金塔后沿弱水北通居延。另一路从金塔顺黑河经高台、临泽、张掖、山丹,过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地,渡黄河入宁夏。在甘肃境内全长1 000余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止于太初四年(前101年)。因军事防御之需要而分段建造,故其制不一。大体上是先设亭障,再视地势之需要而筑墙垣, 故有些地方有亭障而无墙垣,时断时续,但总体上仍能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整体的军事防御报警系统。建造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起沙土夯墙,并夹杂红柳、胡杨、芦苇和罗布麻等物,以粘接固络,坚固异常。外侧取土处即成护壕,壕内平铺细沙,以检查过境者足迹,称作“天田”。内侧高峻处,燧、墩、堡、城连属相望,所谓 “五里一燧, 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烽燧有夯土板筑,芦苇、胡杨、红柳等夹砂土夯筑,夯土外包土坯构筑,土坯垒砌等多种形式,高者达10米。虽历两千年风沙雪雨,有些地段仍坚固如磐,屹立于戈壁沙漠之中,如矫龙蜿蜒,气势不凡。保存较好的有玉门关段、西湖段、弱水段和民勤段。沿线遗存烽燧,残垣底宽3~8米不等,高3米以上,有达10米者。遇大敌烽燧递传,日达千里而至长安。长城不仅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 而且也是关内外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甘肃秦长城遗址 甘肃明长城遗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