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肃收容遣送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肃收容遣送站 甘肃收容遣送站民政部门为收容、救济、教育、遣送及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专设的特殊事业单位。它是依法保护被收容者合法权益,制止流浪乞讨现象,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救助性、保障性和强制性的职能,是社会福利工作的组成部分。1950年初,兰州市设立甘肃第一个“收容招待站”,随后天水、平凉也设站。当年三站共遣送各类人员13200多人。“一五”期间,在重点和交通要道增设收容站17个,遣送3万多人。1959年,全省收容站增至29个,遣送外省盲流人口25万多人,接收本省盲流7万多人。1961年,全省常年收容站增至31个,临时收容站100个。至1963年共遣送外省流入人口17万多人,接收本省流出人口21万多人。1964年,自流人口下降,全省除保留兰州、天水、酒泉等11个站外,其余45个全部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收遣对象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省收容站又增至66个。1979年,民政部确定兰州、天水、酒泉为全国对口接收站,加大收遣功能。1982年,按国务院《城市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规定,民政部门收容遣送的对象为三种人,即:家住农村流入城市乞讨的;城市居民中流落街头乞讨的;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收遣范围缩小,除保留兰州、天水、酒泉等20个收容站外,其余全部撤销。到1984年,每年收遣2万人左右。1987年以后,收遣对象的结构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收容的5400人中调查,属生活困难而流浪乞讨的占29%,盲目流入城市找工作乞讨的占30.8%,劳改、劳教倒流城市无法落户的占22%,出流顽劣儿童占6.7%,家庭无人照看的痴呆傻和精神病人占3.8%,以上访为名和惯流乞讨的占6.66%,到处流落的占1.76%。根据这种情况,省政府决定由民政、公安两部门分工负责,协作收遣与管理教育。全省有收容站25个,附设四边农场边劳动、边教育、边审查、边遣送2个。收容站的职能是: (1) 负责收容本地社会上的乞讨人员,并进行站内管理和法制教育;(2)保证被收容人员的生活和疾病治疗,审查登记后及时遣返;(3)与流出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订安置协议,解决屡遣屡返问题。1998年全省有收容遣送站25个,地、市级17个, 县市区级18个。 ☚ 甘肃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甘肃省精神病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