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泉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泉宫gān quán gōng秦·汉宫室名,秦始皇时所建,汉武帝又加以增修;后泛指宫室、行宫。《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三辅黄图》卷二引《关辅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故甘泉山,宫以山为名。宫周匝十余里。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十九里。”李隆基《春台望》:甘泉逶迤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之一: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甘泉宫 甘泉宫宫殿名。又名云阳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之甘泉山上。始建于秦始皇,汉武帝予以扩大,建通天、高光、迎风诸殿。扬雄有《甘泉赋》,描写其雄伟壮丽。 ☚ 功成而不隳,名立而不改 石渠阁 ☛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甘泉宫 甘泉宫 gānquángōng 亦稱“雲陽宫”、省稱“甘泉”。漢代宫名。座落於陝西淳化縣西北甘泉山。秦代始建,漢武帝時增築擴修,於此朝見諸侯王,餉外國使者,夏日亦在此避暑。今僅存遺跡。《三輔黄圖·甘泉宫》:“一曰雲陽宫……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漢武帝建元中增廣之。周圍一十九里,中有牛首山,望見長安城。”《史記·外戚世家》:“夫人死雲陽宫。”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雲陽宫,秦之甘泉宫。在雍州雲陽縣西北八十里。”《漢書·揚雄傳》:“甘泉,本秦離宫,武帝復增通天,高光、迎風宫。”唐·李郢《江上逢王將軍》詩:“虬鬚憔悴羽林郎,曾入甘泉侍武皇。”參閲《嘉慶重修一統志·邠州·古蹟》。 甘泉宫原为秦林光宫,秦二世胡亥所建,在池阳(今泾阳)县西北甘泉山上。汉武帝刘彻于建元元年(前140)扩建。在秦林光宫的基础上,以甘泉山为名,建成甘泉宫,周围45公里。在此范围内,还营建有高光宫、长定宫、竹宫、通天台、迎风馆、露寒馆、储胥馆等。甘泉宫为汉武帝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当时,此宫不只是西汉皇室的避暑胜地,而且许多重大的政事都在此处置。宫殿台基至今犹存,形似覆斗,远望似墓冢。 甘泉宫 甘泉宫秦汉宫殿。位于陕西淳化县北铁王乡凉武帝村。据《史记》等记载,甘泉,一名云阳宫,原为秦胡亥所建林光宫,在池阳(今泾阳)县西北甘泉山上。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扩建,名为甘泉宫。周回45公里,建有高光宫、长定宫、竹宫、通天台、迎风馆、露寒馆、储胥馆等。该宫成了汉武帝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今宫殿基址仍存,出土板瓦、筒瓦、子母砖、陶水道、五角形水道、圆形水道、壁画残片、汉瓦当等物。 ☚ 未央宫 长乐宫 ☛ 甘泉宫 甘泉宫秦汉宫殿。位于陕西淳化县北铁王乡凉武帝村。据《史记》等记载,甘泉,一名云阳宫,原为秦胡亥所建林光宫,在池阳(今泾阳)县西北甘泉山上。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扩建,名为甘泉宫。周回45公里,建有高光宫、长定宫、竹宫、通天台、迎风馆、露寒馆、储胥馆等。该宫成了汉武帝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今宫殿基址仍存,出土板瓦、筒瓦、子母砖、陶水道、五角形水道、圆形水道、壁画残片、汉瓦当等物。 ☚ 未央宫 长乐宫 ☛ 甘泉宫 甘泉宫在长安西北约三百里的甘泉山 (今陕西云阳县境内)上,即秦之林光宫。汉文帝、景帝曾游幸此处。武帝元狩三年 (前120年),扩建为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乙诸神而置祭具。后又建泰畤坛,泰乙居中。两处成为武帝祀奉泰乙神的神祠。其后又陆续建成许多殿宇,形成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唐仲友《汉甘泉宫记》说:“文物之盛莫如甘泉。盖自孝文迄于元、成,尝于此整军经武,祀神考政、行庆赏朝会之礼,非止为清暑也”。汉武帝每于五月到此避暑,八月乃归。在这段期间内,甘泉宫便成了皇帝处理政务,接见臣僚和外国使节的地方,为此而建置百官邸舍和接待外宾的馆驿。甘泉宫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等多种功能,可算是历史上第一座宫、苑结合的离宫御苑。 ☚ 昆明池 影娥池 ☛ 甘泉宫❶位于乾县注泔乡孔头村,是秦代行宫,距咸阳60公里。秦始皇帝之母曾居于此,秦始皇帝亦常巡幸。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修筑了甘泉宫至咸阳的通道。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1988年,文物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秦代建筑遗址,整个夯土台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高出地表4米。夯土层每层厚6至7厘米。在夯土台南有东西对峙的两个高台,高9米,应为两阙。并有两片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大量龙纹空心砖、绳纹铺地砖、圆形陶水道、陶井圈及云纹瓦当。遗址保存完好,尚待发掘。 甘泉宫❶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