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故相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故相除 儒家对事物发展变易规律的认识。 《周易·系辞传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传》作者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交迭,没有穷尽,因此,人应不断进取,日有更新。《周易·系辞传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易之道认为,事物发展到穷困境地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后就会畅通不塞,畅通不塞就会持之长久。《周易》所阐扬的日新之化和穷极则变的观点,符合事物发展变易的客观规律,为后儒所重视。 宋明理学时期,儒者多将“理”凝固化,绝对化,认为“理”即是“道”,属于“形而上”者,无始无终,不生不灭。变化的只有“形而下”的“气”。 北宋王安石以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将宇宙变化的过程概括为“新故相除”,从而发展了《周易》的认识论。 “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辨,新故相除者,人也。”(《扬龟山先生集字说辨》引《字说》)王安石认为,在自然界是阴阳二气相推而产生除旧布新的变化,在社会中是不同观点之争而引起革故鼎新的变化。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进一步发展了新故相除的思想,认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思问录外篇》),自然与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变易中进化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