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形错银铜带钩pipɑxinɡ cuoyin tonɡdɑiɡou
秦带钩。1995年咸阳市渭城区渭阳乡(今渭阳街道办事处)塔儿坡秦墓出土。24件。钩体呈反琵琶形,断面半圆形。钩首多为水禽头或兽头。依体形分为4式。一式12件。体短小,钮近尾部,上饰简单蔓草纹、云纹等。钩首分别为蛇头、鹅头、鸭头或兽头等。长为5.1厘米~7.6厘米,腹宽1.1厘米~1.3厘米,腹厚0.4厘米~0.8厘米不等。钩面饰错银倒山字纹、圆圈纹、圆点纹、简单云纹和变形云纹等。二式2件。较长,体较粗,钮近中部,纹饰较密。一件钩颈歪向一侧,钩首紧贴钩颈,钩首兽面,钩面以银线错以边框,内错蔓草纹、云纹和圆点纹。长7厘米,腹宽1.2厘米,腹厚0.8厘米。另一件钩首残,钩面有银线错饰涡纹、卷云纹、几何条纹和X纹。钩体背面饰错银水滴纹。钮面正中饰错银圆圈纹。残长7.7厘米,腹宽1.3厘米,腹厚0.7厘米。三式7件。体长,粗壮,钮位于体中部。纹饰繁密。钩首蛇头、马头等。钩面错银蔓草纹、云纹、圆点纹、涡纹、山字纹、卷云纹、“8”字形、圆点等,其中一件马头带钩用银线错眼、鼻、嘴。钩面错银线边框,框内错变形三角纹、云纹和圆点纹。长10厘米~15.3厘米,腹宽1.3厘米~2厘米,腹厚0.7厘米~1.2厘米不等。四式3件。体瘦长,钮位于中部,纹饰较繁。一件钩首蛇头,钩面用银线错边框,框内错连弧纹、蔓草纹、云纹和圆点。钩体背部近尾部阴刻1字。长8.5厘米,腹宽1.2厘米,腹厚0.6厘米;一件钩首水禽头,银线错出水禽眼和嘴。钩面用错银卷云纹、蔓草纹、涡纹和圆点。长15.8厘米,腹宽1.1厘米,腹厚0.7厘米。现藏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