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理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理趣

理趣

在文学创作中,凡言理而不枯燥径露,而能别有趣味者,谓之有理趣。理趣为宋诗一大特征。词本主情,依恃音乐,以韵致见长,初不以寓理为其本色。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体格渐尊,旁畅展衍,人或视之如诗,则言情之外,时及于理。《魏庆之词话》引《古今词话》评东坡《蝶恋花》词云:“东坡蝶恋花词:(略)予得真本于友人处,‘绿水人家绕’作‘绿水人家晓’。‘多情却被无情恼’,盖行人多情,佳人无情耳。此二字极有理趣。”其实东坡词中有理趣者非此一端,其代表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皆从生活实境生发妙谛,情理俱胜,为词中一新境界。所以夏承焘认为以理入词是东坡所开创的(见《月轮山词论集》)。

☚ 意趣   雅正 ☛
理趣

理趣

古代诗学概念。“理趣”原指一般的道理旨趣。但经文学家的运用与引申,于是逐渐衍化为诗文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理,义理、哲理、道理;趣,情趣、风趣、趣味。诗有理趣,是指诗人在诗里讲述道理,发表议论,应该同时使作品充满诗意情趣,富有艺术感染力。有理趣的诗,不同于抽象地说理布道,而是寓道理于情趣之中,熔理和趣为一炉。诗有议论、言理的功能,自《诗经》以来,诗苑中不乏这类作品,东晋玄言诗是突出的一个阶段,“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文心雕龙·明诗》)。然而玄言诗除少数较佳的作品外,大都以抽象的语言谈道说理,诗意匮乏。宋诗于唐诗注重风情兴象之外,突出了诗歌议论化倾向,而议论化与宋代理学相结合,则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性理诗。这类作品以高谈心性之义为主,往往漠视诗歌的艺术性,被人讥为“语录讲义之押韵者”(刘克庄《吴恕斋诗存稿跋》)。严羽对宋诗议论叙理也持贬词,说是“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诗活·诗辨》)。但是人们基本倾向于诗可以言理,而又要求言理得趣。因为理语与理趣有别。理语属抽象思维,而理趣则合乎诗歌的形象思维。故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云:“理语不必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强调以理趣取代枯燥乏味的理语。理趣说正是主要从总结宋诗经验中得来的。刘克庄称赞诗人“深于理学”,作诗“皆关系伦纪教化”,同时又有“高风远韵”,诗体“清拔骏壮“(同上)。这实际上也是对诗有理趣的肯定。沈德潜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诗矣。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说诗晬语》)他举的这些例子说明,通过对具体景色、物候和形象的描摹,寓理于物象之中,泯没议论痕迹,是叙理得趣的有效方法。与理趣相对立是理障。胡应麟《诗薮》:“禅家戒事理二障,余戏谓宋人诗,病政坐此。……程、邵好谈理而为理缚,理障也。”(内编卷二)理障指写诗纯粹叙说道理,缺乏生动的风致情韵,有理无趣。理趣说既肯定了诗可以言理,又纠正了言理而无诗味的弊失,使诗的哲理性和兴味兼济谐合,相得益彰。

☚ 意趣   理趣与理障 ☛
理趣

理趣

即“意趣”,见该条。

☚ 意趣   旨趣 ☛
情趣

情趣

韵 意况 风趣 心趣 趣味 风致 情致 情味
见识情趣:见趣
兴致,情趣:心情 兴情
义理情趣:理趣
高远深长的意兴情趣:深情远韵 远韵深情
品德高尚,情趣高雅:高情远致 高情远意 高情远韵 高怀雅致
情趣兴致将尽:意兴阑珊
了无情趣:亡憀
(性情志趣:情趣)

另见:兴趣 兴致 意味 趣味 爱好

☚ 情趣   意趣 ☛

理趣lǐ qù

意旨,旨趣。《书·序》“雅诰奥义,其归一揆”孔疏:“虽事异坟典,而~~终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