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
通过避免破坏性的沿海地区开发和捕鱼方式以及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严格控制海洋污染,实现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有多种自然原因可以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理退化和破坏,其中包括: 龙卷风、飓风、台风、火山活动、地震和海啸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这些因素可以对珊瑚礁的结构造成很大的物理破坏,从而改变生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而言。对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措施是: 避免破坏性的沿海地区开发和捕鱼方式以及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严格控制海洋污染。全世界所有珊瑚礁的36%受到过度采伐的威胁,30%受到沿海地区开发的威胁,22%受到内陆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威胁,12%受到海洋污染的威胁。要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必须控制内陆水土流失和海洋污染,避免沿海地区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开采。很多珊瑚礁物种,包括大砗磲、海参、鲨鱼、龙虾、大双棘石斑鱼、红鳍笛鲷和隆头鱼,都直接地遭到过度捕捞。这些为人所需求的物种的种群正在缩小,致使以前没有捕捞活动的边缘珊瑚礁地区也受到越来越大的捕鱼压力,包括毁灭性捕鱼做法的压力。要控制沿海过度捕捞活动,为珊瑚礁生存繁衍提供空间。大规模的沿海地区开发会直接和间接地助长珊瑚礁的物理退化和毁坏。航道和港口的疏浚以及生长珊瑚礁的浅海海域发生的淤积直接助长了珊瑚礁覆盖面的减少。在航道和港口疏浚中应该避免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来自城市地区的以及流域内的砍伐活动造成的淀积窒息了珊瑚,并使共生海藻和珊瑚虫无法采集阳光和浮游生物。这些问题在靠近河流入海口和城市中心的地方以及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尤其严重。封闭海域内的淀积最终会产生富营养化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很少的生物可以存活。
应该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以减轻沉淀物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窒息作用。规划不当的城市、工业和港口开发会间接地助长来自陆地的污染对海洋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这些影响或是直接来自对水源的污染,或是间接来自受到污染的沉积物。丧失了树木和其他植被的流域易于发生水土流失和洪水。在高水位期间,这些流域内的淤泥和污染物流入的区域大大超出正常的范围,珊瑚礁即使没有受到损害,其生长一般也受到河流排出物的限制。
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在工业和港口开发过程中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对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作用。爆炸捕鱼、用氰化物或其他有毒化学品捕鱼以及在较深的礁石上使用拖网对珊瑚礁和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破坏。由于这些捕鱼方式,一般对捕捞物不加选择,大量其他物种会随同种群较小的鱼种一起被捕入网内,或在捕捞过程中被毒药或炸药杀死。由于并非所有捕鱼方式都是毁灭性的,这种情况对珊瑚礁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没有过度采伐那么广泛,但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物理退化和毁坏。要避免不合理的捕鱼方式。尤其是爆炸捕鱼。爆炸捕鱼方式必然破坏石质珊瑚礁,并杀死周围大面积海域内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这种方式造成的变化会减少可以生存的小生境,或改变生态系统的动态,从而可能降低生物多样性。为石灰生产开采珊瑚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不仅是造成珊瑚礁的物理毁坏,从而损害了珊瑚礁的保护沿海地区的功能和削弱生物多样性,而且还助长了为生产石灰采集木柴而进行的对次生林的砍伐。
应该严格禁止为生产石灰而对珊瑚礁进行开采。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和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休闲利用助长珊瑚礁的物理退化和毁坏。造成物理破坏的原因可以是为进行旅游活动对沿海地区进行的开发,也可以是船只的搁浅、船锚带来的破坏、采集纪念品的活动或潜水者和游泳者的接触。在开展休闲渔业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将对珊瑚礁的破坏减小到最低。要实现以上的保护措施,必须加强立法监督和宣传,让更多人认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功能,才能使得上述限制和保护措施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