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环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環跳
環跳  huántiào

足少陽膽經穴。在髀樞中。因髀樞之骨如環,人之下肢屈伸跳躍全仗此骨爲之樞紐,又善治腿股風痹,故名。主治腰腿痹痛,皮疹,水腫。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氣穴論》“兩髀厭分中”王冰注:“謂環跳穴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環跳,在髀樞中,側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陽脈氣所發。刺入一寸,留二十呼,灸五十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環跳在髀樞,側卧屈足取,能針偏廢軀,摺腰返顧難,冷風并濕痹,身體似繩牽,腿胯連腨痛,屈轉重籲嘆,若人能針灸,頃刻病消痊。”

環跳

(《醫宗金鑒》)

环跳huantiao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手册》。马位于股骨大转子前方6厘米,臀肌下缘凹陷处;牛位于股骨中转子前方的臀肌下缘凹陷处。针尖经过马、牛臀中肌达股四头肌内,穴部有髂股动、静脉和股神经分布;左右侧各一穴。以火针或圆利针直刺3~4.5厘米,毫针直刺6厘米。主治腰胯痛、腰胯风湿、后肢麻木。

环跳

经穴名。代号GB30。出 《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镮铫。别名膑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太阳之会。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屈股取穴。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其内侧为臀下动、静脉。主治腰腿痹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风疹,脚气; 以及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疾患等。直刺2~3寸。艾炷灸5~10壮; 或艾条灸10~20分钟 (图84)。

图84

环跳

❶指髋臼。《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环跳者,髋骨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纳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名曰玑,又名髀枢,即环跳穴处也。”
❷经穴名。

环跳Huant'iao

系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股骨大转子的后方,侧卧当股骨大转子与骶骨裂孔的联线中1/3与外1/3的交界处。施针时直刺1~3寸。主要治疗腰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腿痛等。

环跳

经穴名。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风疹,膝踝肿痛等。直刺2—2.5寸;可灸。

环跳

环跳

足少阳胆经穴。取穴:侧卧,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上,外三分之一与内三分之二的交界处(见图2-1-5)。主治:坐骨神经痛、股腿痛、半身不遂、遍身风疹。刺灸法:
❶针尖略向下方刺2~3寸。针感到达下肢。
❷针尖斜向外生殖器及少腹方向刺2~3寸。

☚ 肩井   阳陵泉 ☛

环跳huántiào

❶经穴名。代号GB30。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 交点处。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髋关节疾患。直刺2 ~ 3 寸。灸5 ~ 10 壮或10 ~ 20分钟。
❷指髋臼。《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环跳者, 髋骨外向之凹, 其形似臼,以纳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 名曰机, 又名髀枢, 即环跳穴处也。”

环跳

环跳G30Huantiao

足少阳胆经穴。首见《甲乙经》。别名膑骨、分中、髋骨、髀厌。是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又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折点处。侧卧,伸下腿,屈上腿取之。相当于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 并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一般直刺2~3寸。针后局部痠胀:或有麻电感沿股后侧或外侧、腘窝、腓肠肌、足趾传导。有时针感可传向外生殖器。艾炷灸5~7壮; 艾卷灸10~15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不遂,膝胫痠痛,冷风湿痹,脚气,风疹,水肿等。现又多用以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髋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疾患等。也可用作辅助诊断,如《循经考穴编》:“环跳痛不已,防生附骨疽。”可供参考。

环跳

☚ 居髎   风市 ☛

环跳

Huantiao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