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制造业
生产玩具的工业部门。澳门玩具制造工业从1960年起步,到90年代后期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期只有几家小型玩具工场,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只能生产非动力的低价玩具,产值低,外销市场狭小。20世纪70年代初有所发展,但速度缓慢。到70年代后期,玩具制造业经历10多年缓慢而艰难的发展,出现突破性的进展,玩具出口连续大幅增长。1979年玩具出口首次突破1000万澳门元,达1794万元。1985年更跃升为8.15亿澳门元。促使玩具制造业大发展的因素有:(1)澳门玩具输出占世界市场比重小,不受配额限制,还享有欧共体及美国给予的普惠制待遇。(2)香港玩具制造受西方贸易保护政策限制而失去优势,不少港商便到澳门设厂,生产玩具。如宝法德玩具厂、机铸玩具厂等大型企业。(3) 7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大批移民涌向澳门,为澳门工业提供廉价而充足的劳动力。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澳门玩具制造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采用自动冲床、自动注塑机、自动喷油机等,已能生产电动、遥控和精密组合玩具;还着重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以加强竞销能力。80年代中期,澳门玩具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美国为最大的市场,出口美国的玩具占总出口量一半以上。80年代后期,澳门玩具制造工业转向平缓增长期。1988年,产值首次超过毛针织工业而居于澳门工业的第二位。1989年其产值达15亿澳门元,出口值达13.4亿澳门元,员工人数7500多人,创历史最高纪录。进入90年代,玩具制造业遇到多种困难,劳工短缺,电费上涨,工人工资增加,运输费用上升,加上西方经济衰退,周边地区竞争加剧,部分厂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玩具的部分工序移到中国内地去加工,然后再回澳门组装成产品,部分工厂则迁移至东南亚地区。因此玩具制造业在90年代呈萎缩状态,1994年出口值跌至7.3亿澳门元,1996年更跌至2.7亿澳门元。1995年美国给予中国出口玩具零关税率,并将于1998年取消澳门特惠税,更加速玩具业退出澳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