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

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

东晋。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献之(晋康帝建元二年—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即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尚新安公主。历官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人称王大令。王献之幼年从父学书,次习张芝草书,善书如其父。笔势流怿,婉转妍媚,媚趣则过其父,与父并称二王,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王羲之的字含蓄,更多古意,笔法被认为“内擫”;王献之的字风神骏快,笔法被认为“外拓”。王献之对最后完成楷书今体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梁萧衍《古人书人优劣论》:“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唐张怀瓘《书估》曰:“神用独超,天姿特秀,流便简易,志在惊奇,峻险高深,起自此子。然时有败累,不顾疵瑕。……可谓子为神骏,父(羲之)得灵和,父子真行,固为百代之楷法。”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耳。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明何良俊《四友斋论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扩,故散朗而多姿。”清阮元《北碑南帖论》: “王献之特精行楷,不习篆隶,谢安欲献之书太极殿榜,而献之斥韦仲将事以拒之,此自藏其短也。”清刘熙载《艺概》:“子敬书高致逸气,视诸右军,其如胡威之于父质手。”《鸭头丸帖》:“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帖上有宋徽宗时<宣和>、<政和>两印,后有元虞集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题跋,骑缝处有<天历之印> (元顺帝),有宋高宗赵构四言六句题赞。帖后有周寿昂跋。元代赐柯九思,明代归内府。《鸭头丸帖》是流传的王献之优秀作品,虽只寥寥两行,却清晰地显示了献之书法的强烈个性。在晋人超脱秀逸的时代基调之上,献之的书法实有一种遒峻奔放的气势,不愧为传世的书法名作。

☚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   张玄墓志 ☛
000018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