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清惠《满江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清惠《满江红》

《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释】 ①太液芙蓉:喻已身。白居易《长恨歌》:“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太液池在汉建章宫北,唐长安大明宫中也有太液池。浑:全。这几句写自己眼前的憔悴。②春风雨露:喻君恩。玉楼金阙:泛指南宋宫殿。③兰簪:本为女子插在髻上的首饰。这里借喻宫中后妃。晕潮:形容脸上泛起羞红的光彩。莲脸:指面容美如莲花。④鼙鼓:见汪无量《水龙吟》注②。揭天:震天。⑤风云:《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人常以龙虎形容君王的气派,以风云喻人的际遇或局势。⑥山河百二:借指南宋的江山。《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⑦关山月:关塞山川之晓月。《关山月》原是汉乐府横吹曲名,多写边塞之情。此处借用。⑧从容:舒缓不迫。这两句是指渴望不要受到胁迫侮辱,能够被容许到一清静所在安度余生。

【译文】 太液池的芙蓉花,完全失去了旧日的风姿美色。还曾记得,昔日皇宫中春风和煦,雨露承恩,升平欢歌。宫内后妃中,我美名四播,莲脸生花,红润彩艳,经常承欢侍宴在君王之侧。忽然一声,战鼓震天而来,繁华顿时消歇。

君王大臣皆作鸟兽散,风云变幻,灰飞烟灭。千古的愁恨,由谁来诉说?面对大好山河,悲哭欲绝,泪满衣襟,斑斑成血。客馆之中,梦里依然是尘土飞扬,半夜惊觉。破晓上路,宫车碾过了山川关塞和洒遍大地的明月。请问嫦娥,能不能舒缓不迫,让我与明月同圆同缺。

【集评】 宋·文天祥:“王夫人至燕,题驿中云:‘……。’中原传诵,惜末句少商量。”(《指南后录》卷一)

清·况周颐:“赵文敏《木兰花慢·和李筼房韵》云:‘但愿朱颜长在,任它花落花开。’‘言为心声,是亦‘随圆缺’之说矣。”(《蕙风词话》卷三)

清·陈廷焯:“凄凉怨慕。和者虽多,无出其右。”(《放歌集》卷二)

【总案】王清惠为宋宫廷昭仪,被掳北上,在驿站墙壁上题了这首词,抒写亡国的哀痛。同时的文天祥、邓剡、汪元量等皆有和词。她留恋旧日宫中富贵华美的生活,痛惜故国沦丧,被迫流离。词中写出了北行途中的艰辛困苦和担惊受怕,亦表明自身愿隐居避世,决不腼颜事敌的心志。上阕以花喻人,贴切工整,下阕赋笔直书,凄苦悲切。写出了亲身经历宫廷生活巨变的后妃们的独特感受。全词虽为纪事,然不做平铺直叙,今昔交错,顿挫起伏。感情倾泻而出,又极沉郁凝重。文天祥以为结句不妥,过于委婉。其实,王清惠的语气虽委婉,志向却很明确。作为一位昔日宫中的弱女子,也只能做如此反抗。况且,同时的七尺男儿,能赶上王清惠的就已寥寥无几。


王清惠《满江红》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王清惠《满江红》

《满江红》·王清惠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度宗时的昭仪(女官),被元军所俘,在北上途中题于驿馆壁上。词抒写了国破家亡、今非昔比的哀痛。传颂中原,颇有影响。太液芙蓉,太液池本汉代宫苑中池名,唐代长安大明宫中亦有太液池。白居易《长恨歌》有“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之句,是以芙蓉和柳比喻女子容貌。“浑不似”,全不似。这两句是以花比人,说自己本是宫中女官,容颜美丽,现在(亡国后)已面貌枯悴,完全失去旧时的风姿。兰簪,本为女子插在髻上的首饰。鼙鼓句,指敌兵攻陷临安。龙虎、风云,《易·乾·文言》: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人以龙虎比喻明君,风云比喻贤臣。这两句指王朝覆灭。“山河百二”,指险固的山河要塞痛失敌人之手。

文天祥曾有和作一首,还代她重作一首。题目中说: “王夫人至燕题驿中云,中原传诵。惜末句欠商量,代王夫人作。”这是因为文天祥认为,末句有幸免苟安之意。代作末二句为“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自誓大节不亏。其实,女词人的末三句的意思是要追随嫦娥到月宫中去,不愿留在人间,表示她不向元军低头,愿保冰洁之心。应当说王词与文词字里行间均充溢着亡国之痛与爱国之情,具为佳作,具是对南宋妃嫔和对自身的勉励之词。


唐宋词之《王清惠《满江红》》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王清惠《满江红》

王清惠《满江红》王清惠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释 ①太液:池名。汉唐两代皇室宫苑内都有太液池。此处借指宋朝宫苑。②玉楼金阙(què):极言皇宫楼阁的华美。阙,古代皇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③“忽一声”二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④山河百二:《史记《高祖本纪》中,田肯夸说关中地形险要时曾说:“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意思为秦兵据守关中,两万人可抵挡诸侯百万之兵。此处用“山河百二”借指宋代江山。

鉴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真所谓以血书者”。王清惠的这一首《满江红》,也可谓血书矣。

王清惠,南宋末年被选入宫为昭仪,才名冠绝宫廷。至元十三年正月(1276),元兵攻入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三月,三宫、后妃、侍臣等均被俘虏北上。王清惠也在被俘之列,经过汴京夷山驿站时,她在驿站墙壁上题下这首《满江红》。以昭仪的高贵之身忽然沦为俘虏,亲历宋亡并被驱逐北上,家破人亡自身前途难料,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词人将一腔伤痛沉重抒发于这首小词中,所以字字是血泪,句句是辛酸。

起笔遥想太液池中盛开的芙蓉花,“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语意双关。回忆旧日的风景颜色,恰如李煜在亡国后的遥想:“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浪淘沙》)而另一方面,这“颜色”又不仅仅是芙蓉花朵的娇颜,也是暗指自己曾经美好的容颜。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唐明皇不正是看见了太液芙蓉而想到了杨玉环么?“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如今“不似”昨日的,不仅是池中的芙蓉,也是自己盛年的容颜,是自己曾有的情怀。恰如李清照所写过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

自“曾记得”开始,将读者带入往昔的回忆。“春风雨露”,何等美好宜人的天气,李煜不是也总回忆起那一个春日么?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玉楼金阙”,何等精美富贵的皇家气派。“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以对仗极为工整的两句,追忆宫廷生活的优游和美。在后宫中,她娇嫩的容颜如同初绽的莲花,当陪伴在君王身边时,脸颊上常带着潮红。那大概是她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所以词人选用了如此精美的字句来描摹。然而,命运的转折在前方隐隐潜伏着。“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真如响鼓敲醒梦中人,蒙军南下,如龙卷风扫荡江南,于是“繁华歇”。“歇”是停止的意思,繁华停止了,歌舞升平停止了,属于她的时代,也停止了。

“龙虎散,风云灭”,以极为精练概括之语写南宋灭亡。《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如今一散一灭,象征着南宋王朝的灰飞烟灭。“千古恨,凭谁说”,极为沉痛沉着。李煜在《相见欢》中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亡国的遗恨,是千古难解的悲痛,也是无法向人倾吐的伤痛。“山河百二”,借代宋代江山,一方面是对南宋朝臣昏庸愚昧的指责,一方面却仍是难以舍弃的深情。面对这故国山河,女词人不禁“泪盈襟血”。据说杜鹃会啼叫到泣血,此时的女词人,也如杜鹃般,在声声的呼唤中,热泪盈眶,血洒衣襟。

亡国之痛已难以承受,还要忍受被蒙军俘虏北上的残酷现实。“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二句,便是写北上一路的辛酸艰苦。从前的昭仪,而今的俘虏;从前的高贵,而今的卑贱。当一路风尘地被赶往北方时,血泪相和,忍气吞声。夜里入梦,总是被驿馆中的声响惊动,天未拂晓,便被推醒继续赶路。梦境中都是飞扬的尘土,宫车碾碎了寒冷的月光。这一份颠沛流离,是何等凄凉难述。

生已无欢娱,死亦无法求。问天天不语,唤地地不应。悲恸的词人只有仰头问一声明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月宫中的嫦娥,你是否可以容纳我,让我和你同住于月宫中,共看月圆月缺呢?这最后一句,历来有许多评论。文天祥读到这一句时,曾感叹说:“惜哉,夫人于此少商量矣!”也许文天祥认为,王清惠应当杀身成仁以不负故国,而不应像词中所言,想要逃避到月宫中苟且偷生吧。所以文天祥用此词韵脚,代王清惠写了两首词,其一云:“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新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其二云:“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原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当此国破家亡之际,文天祥以死报国,固然可敬可佩,然而史载王清惠在抵达元上都后,就恳请为女道士,并以此终身。这一份忠贞,亦可圈可点。古人有言:“昭仪女冠之请,丞相黄冠之志,固先后合辙,从容圆缺,取义成仁,无有二也。”(清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确为的评。(黄阿莎)

孟蜀宫妓图 【明】 唐寅 故宫博物院藏

集评 明《杨慎:“王昭仪之词,传播中原。文天祥读至末句,叹曰:‘惜也,夫人于此少商量矣。’为之代作一篇云:‘试问琵琶(略)。’又和云:‘燕子楼中(略)。’”(《词品》卷六)

清《陈廷焯:“凄凉怨慕,和者虽多,无出其右。”(《词则《放歌集》卷二)

链接 邓剡同题之作。南宋词人邓剡有和王清惠《满江红》之作,录于此:“王母仙桃,亲曾醉、九重春色。谁信道、鹿衔花去,浪翻鳌阙。眉锁娇娥山宛转,髻梳堕马云欹侧。恨风沙、吹透汉宫衣,馀香歇。霓裳散,庭花灭。昭阳燕,应难说。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邓剡《满江红《广斋谓柳山和王夫人满江红韵,惜未见之,为赋一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