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沂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沂孙1230—约1291

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人称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至元中曾任庆元路(路治今鄞县)学正。他的词多感时伤世之言,但很隐晦曲折,难以捉摸,反映了南宋灭亡前后部分作家悲哀绝望而又不便明言的心理。咏物之作颇多。著有《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

2

(词)宋·王沂孙

晚寒伫立,记铅轻黛浅,初认冰魂。

碧罗衬玉,犹凝茸唾香痕。

净洗妒春颜色,胜小红、临水湔裙。

烟渡远,应怜旧曲,换叶移根。

山中去年人别,怪月悄风轻,闲掩重门。

琼肌瘦损,那堪燕子黄昏。

几片过溪浮玉,似夜归、深雪前村。

芳梦冷,双禽误宿粉云。

(词)宋·王沂孙

绀葩乍坼。

笑烂漫娇红,不是春色。

换了素妆,重把青螺轻拂。

旧歌共渡烟江,却占玉奴标格。

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

闲门昼掩凄恻。

似淡月梨花,重化清魄。

尚带唾痕香凝,怎忍攀摘。

嫩绿渐暖溪阴,蔌蔌粉云飞出。

芳艳冷、刘郎未应认得。


5

(词)宋·王沂孙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

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燐。

练裳暗近。

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

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

楼阴时过数点,倚栏人未睡,曾赋幽恨。

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

何人为省。

但隔水馀晖,傍林残影。

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词)宋·王沂孙

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馀音更苦。

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

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词)宋·王沂孙

冷烟残水山阴道,家家拥门黄叶。

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艇将归时节。

江南恨切。

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阕。

换尽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绝。

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

短褐临流,幽怀倚石,山色重逢都别。

江云冻结。

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词)宋·王沂孙

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

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

凄凉倦耳。

谩重拂琴丝,怕寻冠珥。

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

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

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

窗明月碎。

甚已绝馀音,尚遗枯蜕。

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

(词)宋·王沂孙

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悽惋。

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

登临顿懒。

更葵箑难留,苧衣将换。

试语孤怀,岂无人与共幽怨。

迟迟终是也别,算何如趁取,凉生江满。

挂月催程,收风借泊,休忆征帆已远。

山阴路畔。

纵鸣壁犹蛩,过楼初雁。

政恐黄花,笑人归较晚。


1

(词)宋·王沂孙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

断魂十里。

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故山岁晚谁堪寄。

琅玕聊自倚。

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归去,馀香空翠被。


1

(词)宋·王沂孙

阴积龙荒,寒度雁门,西北高楼独倚。

怅短景无多,乱山如此。

欲唤飞琼起舞,怕搅碎、纷纷银河水。

冻云一片,藏花护玉,未教轻坠。

清致。

悄无似。

有照水一枝,已搀春意。

误几度凭栏,莫愁凝睇。

应是梨花梦好,未肯放、东风来人世。

待翠管、吹破苍茫,看取玉壶天地。


1

(词)宋·王沂孙

扫芳林。

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

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

晚窗自吟。

沉沉。

幽径芳寻。

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

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

料如今。

门前数重翠阴。


1

(词)宋·王沂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云天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谩惜馀熏,空篝素被。


1

(词)宋·王沂孙

妾似春蚕抽缕。

君似筝弦移柱。

无语结同心,满地落花飞絮。

归去。

归去。

遥指乱云遮处。


1

(词)宋·王沂孙

疏帘蝶粉,幽径燕泥,花间小雨初足。

又是禁城寒食,轻舟泛晴渌。

寻芳地,来去熟。

尚彷佛、大堤南北。

望杨柳、一片阴阴,摇曳新绿。

重访艳歌人,听取春声,犹是杜郎曲。

荡漾去年春色,深深杏花屋。

东风曾共宿。

记小刻、近窗新竹。

旧游远,沈醉归来,满院银烛。


1

(词)宋·王沂孙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

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销黯。

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

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

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

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1

(词)宋·王沂孙

甲戌冬,别周公谨丈于孤山中。次冬,公谨游会稽,相会一月又次冬,公谨自剡还,执手聚别,且复别去。怅然于怀,敬赋此解

花边短笛。

初结孤山约。

雨悄风轻寒漠漠。

翠镜秦鬟钗别,同折幽芳怨摇落。

素裳薄。

重拈旧红萼。

叹携手、转离索。

料青禽、一梦春无几,后夜相思,素蟾低照,谁扫花阴共酌。


1

(词)宋·王沂孙

琼妃卧月。

任素裳瘦损,罗带重结。

石径春寒,碧藓参差,相思曾步芳屧。

离魂分破东风恨,又梦入、水孤云阔。

算如今、也厌娉婷,带了一痕残雪。

犹记冰奁半掩,冷枝画未就,归棹轻折。

几度黄昏,忽到窗前,重想故人初别。

苍虬欲捲涟漪去,慢蜕却、连环香骨。

早又是,翠荫蒙茸,不似一枝清绝。


1

(词)宋·王沂孙

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故山夜永。

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1

(词)宋·王沂孙

褪粉轻盈琼靥,护香重叠冰绡。

数枝谁带玉痕描。

夜夜东风不扫。

溪上横斜影淡,梦中落莫魂销。

峭寒未肯放春娇。

素被独眠清晓。


1

(词)宋·王沂孙

雨叶吟蝉,露草流萤,岁华将晚。

对静夜无眠,稀星散、时度绛河清浅。

甚处画角凄凉,引轻寒催燕。

西楼外,斜月未沈,风急雁行吹断。

此际怎消遣。

要相见、除非待梦见。

盈盈洞房泪眼,看人似、冷落过秋纨扇。

痛惜小院桐阴,空啼鸦零乱。

厌厌地,终日为伊,香愁粉怨。


1

(词)宋·王沂孙

泛孤艇、东皋过遍。

尚记当日,绿阴门掩。

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

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

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

天涯梦短。

想忘了、绮疏雕槛。

望不尽、苒苒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

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


2

(词)宋·王沂孙

兰缸花半绽。

正西窗凄凄,断萤新雁。

别久逢稀,谩相看华发,共成销黯。

总是飘零,更休赋、梨花秋苑。

何况如今,离思难禁,俊才都减。

今夜山高江浅。

又月落帆空,酒醒人远。

彩袖乌纱,解愁人、惟有断歌幽婉。

一信东风,再约看、红腮青眼。

只恐扁舟西去,苹花弄晚。

(词)宋·王沂孙

红缨悬翠葆。

渐金铃枝深,瑶阶花少。

万颗燕支,赠旧情、争奈弄珠人老。

扇底清歌,还记得、樊姬娇小。

几度相思,红豆都销,碧丝空袅。

芳意荼蘼开早。

正夜色瑛盘,素蟾低照。

荐笋同时,叹故园春事,已无多了。

贮满筠笼,偏暗触、天涯怀抱。

谩想青衣初见,花阴梦好。


1

(词)宋·王沂孙

明玉擎金,纤罗飘带,为君起舞回雪。

柔影参差,幽芳零乱,翠围腰瘦一捻。

岁华相误,记前度、湘皋怨别。

哀弦重听,都是凄凉,未须弹彻。

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绝。

花恼难禁,酒销欲尽,门外冰澌初结。

试招仙魄,怕今夜、瑶簪冻折。

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


2

(词)宋·王沂孙

柳下碧粼粼,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

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

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

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蒲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

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

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蘋花怨。

采香幽径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词)宋·王沂孙

柳外碧连天,漾翠纹渐平,低蘸云影。

应是雪初消,巴山路、蛾眉乍窥清镜。

绿痕无际,几番飘荡江南恨。

弄波素袜知甚处,空把落红流尽。

何时橘里莼乡,泛一舸翩翩,东风归兴。

孤梦绕沧浪,蘋花岸、漠漠雨昏烟暝。

连筒接缕,故溪深掩柴门静。

只愁双燕衔芳去,拂破蓝光千顷。


2

(词)宋·王沂孙

洗芳林、夜来风雨。

匆匆还送春去。

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

君听取。

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

君行到处。

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

春还住。

休索吟春伴侣。

残花今已尘土。

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

能唤否。

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

烦君妙语。

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

(词)宋·王沂孙

玉帘寒、翠痕微断,浮空清影零碎。

碧芽也抱春洲怨,双卷小缄芳字。

还又似。

系罗带相思,几点青钿缀。

吴中旧事。

怅酪乳争奇,鲈鱼谩好,谁与共秋醉。

江湖兴,昨夜西风又起。

年年轻误归计。

如今不怕归无准,却怕故人千里。

何况是。

正落日垂虹,怎赋登临意。

沧浪梦里。

纵一舸重游,孤怀暗老,馀恨渺烟水。


2

(词)宋·王沂孙

万珠悬碧。

想炎荒树密,□□□□。

恨绛娣、先整吴帆,政鬟翠逞娇,故林难别。

岁晚相逢,荐青子、独夸冰颊。

点红盐乱落,最是夜寒,酒醒时节。

霜槎猬芒冻裂。

把孤花细嚼,时咽芳冽。

断味惜、回涩馀甘,似重省家山,旧游风月。

崖蜜重尝,到了输他清绝。

更留人、绀丸半颗,素瓯泛雪。

(词)宋·王沂孙

画阑人寂,喜轻盈照水,犯寒先拆。

袅芳枝、云缕鲛绡,露浅浅涂黄,汉宫娇额。

剪玉裁冰,已占断、江南春色。

恨风前素艳,雪里暗香,偶成抛掷。

如今眼穿故国。

待拈花嗅蕊。

时话思忆。

想陇头、依约飘零,甚千里芳心,杳无消息。

粉怯珠愁,又只恐、吹残羌笛。

正斜飞、半窗晓月,梦回陇驿。


2

(词)宋·王沂孙

桂嫩传香,榆高送影,轻罗小扇凉生。

正鸳机梭静,凤渚桥成。

穿线人来月底,曝衣花入风庭。

看星残靥碎,露滴珠融,笑掩云扃。

彩盘凝望仙子,但三星隐隐,一水盈盈。

暗想凭肩私语,鬓乱钗横。

蛛网飘丝罥恨,玉签传点催明。

算人间待巧,似恁匆匆,有甚心情。

(词)宋·王沂孙

露掌秋深,花签漏永,那堪此夕新晴。

正纤尘飞尽,万籁无声。

金镜开奁弄影,玉壶盛水侵棱。

纵帘斜树隔,烛暗花残,不碍虚明。

美人凝恨歌黛,念经年间阻,只恐云生。

早是宫鞋鸳小,翠鬓蝉轻。

蟾润妆梅夜发,桂熏仙骨香清。

看姮蛾此际,多情又似无情。


3

(词)宋·王沂孙

夜滴研朱,晨妆试酒,寒树偷分春艳。

赋冷吴江,一片试霜犹浅。

惊汉殿、绛点初凝,认隋苑、綵枝重剪。

问仙丹,鍊熟何迟,少年色换已秋晚。

疏枝频撼暮雨,消得西风几度,舞衣吹断。

绿水荒沟,终是赋情人远。

空一似、零落桃花,又等闲、误他刘阮。

且留取,闲写幽情,石阑三四片。

(词)宋·王沂孙

玉杵馀丹,金刀剩綵,重染吴江孤树。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词)宋·王沂孙

屋角疏星,庭阴暗水,犹记藏鸦新树。

试折梨花,行入小阑深处。

听粉片、簌簌飘阶,有人在、夜窗无语。

料如今,门掩孤灯,画屏尘满断肠句。

佳期浑似流水,还见梧桐几叶,轻敲朱户。

一片秋声,应做两边愁绪。

江路远、归雁无凭,写绣笺、倩谁将去。

谩无聊,犹掩芳樽,醉听深夜雨。


4

(词)宋·王沂孙

啼螀门静,落叶阶深,秋声又入吾庐。

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

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蒲。

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

昨夜西风初起,想莼边呼棹,橘后思书。

短景凄然,残歌空扣铜壶。

当时送行共约,雁归时、人赋归欤。

雁归也,问人归、如雁也无。

(词)宋·王沂孙

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

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

平生此兴不浅,记当年、独据胡床。

怎知道,是岁华换却,处处堪伤。

已是南楼曲断,纵疏花淡月,也只凄凉。

冷雨斜风,何况独掩西窗。

天涯故人总老,漫相思、永夜相望。

断梦远,趁秋声、一片渡江。

(词)宋·王沂孙

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洲。

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

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

断肠句,试重拈綵笔,与赋闲愁。

犹记凌波去后,问明珰罗袜,却为谁留。

枉梦相思,几回南浦行舟。

莫辞玉尊起舞,怕重来、燕子空楼。

漫惆怅,抱琵琶、闲过此秋。

(词)宋·王沂孙

风声从臾,云意商量,连朝滕六迟疑。

茸帽貂裘,兔园准拟吟诗。

红炉旋添兽炭,办金船、羔酒熔脂。

问剪水,恁工夫犹未,还待何时。

休被梅花争白,好夸奇斗巧,早遍琼枝。

彩索金铃,佳人等塑狮儿。

怕寒绣帏慵起,梦梨云、说与春知。

莫误了,约王猷、船过剡溪。


4

(词)宋·王沂孙

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

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

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

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

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

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

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词)宋·王沂孙

霜楮刳皮,冰花擘茧,满腔絮湿湘帘。

抱瓮工夫,何须待吐吴蚕。

水香玉色难裁剪,更绣针、茸线休拈。

伴梅花,暗卷春风,斗帐孤眠。

篝熏鹊锦熊毡。

一任粉融脂涴,犹怯痴寒。

我睡方浓,笑他欠此清缘。

揉来细软烘烘暖,尽何妨、挟纩装绵。

酒魂醒,半榻梨云,记坐诗禅。

(词)宋·王沂孙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

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

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

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

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

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

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

(词)宋·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

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

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5

(词)宋·王沂孙

思飘飘。

拥仙姝独步,明月照苍翘。

花候犹迟,庭阴不扫,门掩山意萧条。

抱芳恨、佳人分薄,似未许、芳魄化春娇。

雨涩风悭,雾轻波细,湘梦迢迢。

谁伴碧尊雕俎,唤琼肌皎皎,绿鬓萧萧。

青凤啼空,玉龙舞夜,遥睇河汉光摇。

未须赋、疏香淡影,且同倚、枯藓听吹箫。

听久馀音欲绝,寒透鲛绡。

(词)宋·王沂孙

玉婵娟。

甚春馀雪尽,犹未跨青鸾。

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

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阑干。

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

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

冰粟微销,尘衣不浣,相见还误轻攀。

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

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

(词)宋·王沂孙

小庭深。

有苍苔老树,风物似山林。

侵户清寒,捎池急雨,时听飞过啼禽。

埽荒径、残梅似雪,甚过了、人日更多阴。

压酒人家,试灯天气,相次登临。

犹记旧游亭馆,正垂杨引缕,嫩草抽簪。

罗带同心,泥金半臂,花畔低唱轻斟。

又争信、风流一别,念前事、空惹恨沈沈。

野服山筇醉赏,不似如今。

(词)宋·王沂孙

占芳菲。

趁东风妩媚,重拂淡胭脂。

青凤衔丹,琼奴试酒,惊换玉质冰姿。

甚春色、江南太早,有人怪、和雪杏花飞。

藓佩萧疏,茜裙零乱,山意霏霏。

空惹别愁无数,照珊瑚海影,冷月枯枝。

吴艳离魂,蜀妖浥泪,孤负多少心期。

岁寒事、无人共省,破丹雾、应有鹤归时。

可惜鲛绡碎剪,不寄相思。

(词)宋·王沂孙

剪丹云。

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

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

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

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

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

玉管难留,金尊易泣,几度残醉纷纷。

漫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

一树珊瑚澹月,独照黄昏。


5

(词)宋·王沂孙

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

玉阑干畔,柳丝一把,和风半倚。

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

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

池馆家家芳事。

记当时、买栽无地。

争如一朵,幽人独对,水边竹际。

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来还醉。

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

(词)宋·王沂孙

淡妆不扫蛾眉,为谁伫立羞明镜。

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

薄露初匀,纤尘不染,移根玉井。

想飘然一叶,飕飕短发,中流卧、浮烟艇。

可惜瑶台路迥。

抱凄凉、月中难认。

相逢还是,冰壶浴罢,牙床酒醒。

步袜空留,羽衣微褪,粉残香冷。

望海山依约,时时梦想,素波千顷。

(词)宋·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崖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

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词)宋·王沂孙

翠云遥拥环妃,夜凉按彻霓裳舞。

铅华净洗,娟娟出浴,盈盈解语。

太液荒寒,海山依约,断魂何许。

甚人间、别有冰肌雪艳,娇无奈、频相顾。

三十六陂烟雨。

旧凄凉、向谁堪诉。

如今谩说,仙姿自洁,芳心更苦。

罗袜初停,玉珰还解,早淩波去。

试乘风一叶,重来月底,与修花谱。

(词)宋·王沂孙

世间无此娉婷,玉环未破东风睡。

将开半敛,似红还白,馀花怎比。

偏占年华,禁烟才过,夹衣初试。

叹黄州一梦,燕宫绝笔,无人解、看花意。

犹记花阴同醉。

小阑干、月高人起。

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

银烛延娇,绿房留艳,夜深花底。

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泪。

王沂孙

王沂孙

宋末元初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宋亡后仕元为庆元路学正。词多咏物之作,往往以曲折隐晦的笔触写故国之思、身世之感,风格凄凉哀婉,很得清代词人推崇。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汪元量   五、元明 ☛
王沂孙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

字圣与,又字咏道,有碧山、中仙、玉笥山人诸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生年在周密之后,张炎之前。据其《淡黄柳》词题,沂孙于咸淳十年(1274),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景炎元年(1276)冬,周密自剡还会稽,二人又复聚别。景炎三年(1278),在越与李彭老、仇远、张炎等赋《天香》诸调,编为《乐府补题》一卷。元袁桷《延祐四明志·职官考上》有“皇朝庆元路学正王沂孙”语。至元二十三年(1286),沂孙在杭,与徐天祐、戴表元、周密等十四人宴集于杨氏池堂(见《剡源文集》卷一○《杨氏池堂宴集诗序》)。二十四年,周密得《保母帖》,王沂孙题诗,在赵孟頫丁亥(1287)八月跋之后,鲜于枢戊子(1288)再观之前。王沂孙生平其信实可靠者,仅上述数则。或据周密《志雅堂杂抄》记“辛卯(1291)十二月初六日乩仙”,“王中仙”“在冥司幽滞未化”语,定王沂孙卒于至元二十八年前。杨海明《王沂孙生卒年新考》(《唐宋词论稿》)谓遍检各本《志雅堂杂抄》,有“王中企”而无王中仙,盖后人误引,未可据以定沂孙之卒。夏承焘《周草窗年谱》云:“沂孙殆少于草窗,长于仇远,若生于淳祐、宝祐间,卒年才四十左右耳。”夏敬观《王碧山年岁考》谓碧山生在草窗之前,约当公元1220至1230年之间。吴则虞《王沂孙事迹考略》(《花外集笺注》附录)谓“假令碧山与玉田同年生(1248),卒年约在四十一二岁之间”。常国武《王沂孙出仕及生卒年岁问题的探索》(《文学遗产》第十一辑)则谓沂孙与周密年岁相近而稍长,卒年在六十岁以上。杨海明《王沂孙生卒年新考》假设沂孙生于1240年,卒于1310年,卒年七十左右。以上均有待确证,方可论定。有《花外集》一卷,又名《玉笥山人词集》,又名《碧山乐府》。张炎《琐窗寒》序,谓沂孙“能文工词,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著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又《宋四家词选目录叙论》云:“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

☚ 詹玉   黄公绍 ☛

王沂孙?—约1290

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玉笥村民。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市)玉笥山(即天柱山)下。南宋词人。“格律派”代表作家之一。入元,曾任庆元路(治今鄞县)学正。工词,常与张炎、周密唱和。著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又名《玉笥山人词集》一卷。
索引:王沂孙,圣与,碧山、中仙、玉笥山人、玉笥村民。

王沂孙

王沂孙

碧山能文、工词,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宋·张炎《山中白云词》卷一〔琐窗寒〕词序》)
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著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中仙最近叔夏一派,然玉田自逊其深远。(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碧山胸次恬淡,故“黍离”、“麦秀”之感,只以唱叹出之,无剑拔弩张习气。(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词以思笔为入门阶陛。碧山思笔,可谓双绝,幽折处大胜白石。惟圭角太分明,反复读之,有水清无鱼之情。(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碧山餍心切理,言近指远,声容调度,一一可循。(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之,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王圣与工于体物,而不滞色相。(清·邓廷桢《双砚斋词话》)
王碧山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诗中之曹子建、杜子美也。词人有此,庶几无憾。(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予尝谓白石之词,空前绝后,匪特无可此肩,抑且无从入手,而能学之者,则惟中仙。其词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其气清,故无惉懑之音;其笔超,故有宕往之趣,是真白石入室弟子也(清·戈载《七家词选》)
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价之高,无如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二绝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碧山词,观其全体,固自高绝;即于一字一句间求之,亦无不工雅,琼枝寸寸玉,旃檀片片香;吾于词见碧山矣,于诗则未有所遇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碧山词,颉颃双白,揖让二窗,实为南渡之杰。(王鹏运《花外集跋》)
诗有诗品,词有词品。碧山词性情和厚,学力精深。怨慕幽思。本诸忠厚而运以顿挫之姿、沉郁之笔。论其词品,已臻绝顶,古今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白石词,雅矣正矣,沉郁顿挫矣,然以碧山较之,觉白石犹有未能免俗处。少游、美成,词坛领袖也,所可议者,好作艳语,不免于俚耳。故大雅一席,终让碧山。(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词选》云:“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自是确论。读碧山词者,不得不兼时世言之,亦是定理。或谓不宜附会穿凿,此特老生常谈,知其一,不知其二。古人诗词,有不容穿凿者,有必须考镜者,明眼人自能辨之。否则徒为大言欺人,彼方自谓识超,吾则笑其未解。碧山咏物诸篇,固是君国之忧,时时寄托,却无一笔犯复,字字贴切故也,就题论题,亦觉踌躇满志。(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草窗、西麓、碧山、玉田,同时并出,人品亦不甚相远。四家之词,沉郁至碧山止矣。而玉田之超逸,西麓之淡雅,亦各出其长以争胜,要皆以忠厚为主,故是感发人之性情。草窗虽工词,而感寓不及三家之正。本原一薄,结构虽工,终非正声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初学作词,最宜读碧山乐府,如书中欧阳信本,准绳规矩极佳。二晏如右军父子,贺方回如李北海,白石如虞伯施而隽上过之,公瑾如褚登善,梦窗如鲁公,稼轩如诚悬,玉田如赵文敏。(况周颐《蕙风词话》

☚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南浦(柳下碧粼粼) ☛

王沂孙

王沂孙?—约1289

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又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为会稽富豪子弟。宋亡前往来于临安(今杭州)、会稽间,与周密、赵与仁、陈允平等临安词人交游唱和,组织吟社、讲论创作不休。宋亡,三度游杭凭吊故都。又在会稽几次参与了《乐府补题》咏物聚会,借咏物抒写亡国破家之痛。元至元年间,被元朝强征,出为庆元路学正。旋辞官归里以终。其词多为咏物词。时人称其“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张炎《琐寒窗序》)后人亦将他与姜夔并称为“二白”(白石《山中白云》)。其咏物词代表了宋代咏物词的最高成就,以词言志,借物写心,物我一体。从形和神两方面兼融了周邦彦和苏轼、姜夔的艺术传统,讲究章法和字面,声律谨严,重品格,从而形成浑厚和雅的独特面貌。有《花外集》。

☚ 詹玉   黄公绍 ☛
王沂孙

王沂孙

(生卒年不详)宋末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 家住玉笥山,亦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工文词,广交游。元兵入会稽,杨连真伽掘宋帝六陵,王沂孙与唐珏、周密等作《乐府补题》,托物抒情,寄托亡国之恸。
王沂孙今存词60余首,风格含蓄深婉、平和清峭。他的词多是咏物之作。代表作品有〔水龙吟〕《白莲》、〔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家国沦丧之恨、个人身世之叹。
他的词层次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然而因为好用典故,作品往往显得晦涩难解。入元以后的作品,消极绝望情绪较重,被称为亡国哀音。
清代常州派词家对王沂孙这种深密典雅的咏物词体,大加赞赏。
他的词集有 《花外集》,又称 《碧山乐府》。

☚ 王安石   文天祥 ☛

王沂孙约1230—1291

宋元间词人。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入元,曾任庆元路学正。词多咏物之作,间寓感事伤时之情,手法曲折,语意含蓄,风格凄婉。清人陈廷焯曾称他与周邦彦、姜夔为“词坛三绝”。《眉妩·新月》、《齐天乐·蝉》为其代表作。有《碧山乐府》一卷,一名《花外集》或《玉笥山人词集》。

王沂孙Wang Yisun

lyric writer of the Song Dynasty,also named Bishan,meaning Green Mountain.Works: Ballads of Green Mountain,etc.

王沂孙

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入元,曾任庆元路学正。词属姜夔一派,有不少咏物之作,寄托兴亡之感,缅怀身世,音调凄婉,而词意隐晦。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