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惟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惟一

北宋针灸学家。仁宗、英宗时的太医官。生卒年和籍贯不详。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在精心钻研古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把针灸的穴位固定下来,画《明堂图》,将穴位的位置和名称标在图上。主持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两具,上钻各穴位,标注名称,并写成说明针灸穴位的书《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大大便利了针灸教学之用和实际临床操作。不久,《图经》即在汴京刻右流传。后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为世界医学作出了贡献。

王惟一(?—1326)

元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徙居华亭(今上海松江)。字景阳,号景阳子、雷霆散吏。粗通六经。曾为吏,向往入道。游方外三十余年参求师友,遇高道授以还丹九转心法,尤服膺莫起炎之学。会通道儒,阐发南宗神霄雷霆丹道之学。晚年居住太仓樊泾岳祠。能诗词,创作《得道歌》。著有《明道篇》《金丹枢要》《先天易赞》《祈祷问答》《道法心传》《道法精微》等。

12

(词)元·王惟一

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

纤毫物欲不相侵。

方得神凝气定。

动静不离中正,阳生剥尽群阴。

龙降龙伏鬼神钦。

行满便登仙境。

(词)元·王惟一

得一金丹事毕,休寻白虎青龙。

泥文执象理难通。

妙处非铅非汞。

温养身心不动,满怀和气春风。

顿然罔念又无功。

还藉黄婆提董。

(词)元·王惟一

真火本来无候,休拘日月时年。

试思混沌未分前。

招甚时年证验。

跳出五行外面,丝毫不染尘缘。

方知这个妙中玄。

一粒宝珠出现。

(词)元·王惟一

吾道至尊至贵,若非宿骨难知。

直须克己至无为。

方见本然天理。

万化皆从中起,古今无剩无亏。

若能动静不相违。

可与神化何异。

(词)元·王惟一

一点真阳在坎,移来点化离阴。

这些造化义幽深。

须是明心见性。

妙在一尘不染,自然对境无心。

可怜世上少知音。

会得超凡入圣。

(词)元·王惟一

大药元无斤两,谁知愈采无穷。

西南幽远路难通。

意到不劳神用。

坤癸结成真种,移来栽在乾宫。

山头雨打任狂风。

吹撼根深不动。

(词)元·王惟一

沐浴即非卯酉。

子时冬至休求。

但行中道本无修。

方信无中生有。

宇宙在乎吾手,常骑铁马闲游。

无拘无束且优游。

日夜簪花酌酒。

(词)元·王惟一

大道古今一脉,圣人口口相传。

奈何百姓不知焉。

尽逐色声迷恋。

在迩不须求远,何消更遇神仙。

分明只在眼睛前。

日用常行不见。

(词)元·王惟一

离坎不分南北,木金岂间西东。

但诚一念守其中。

勿使心神恣纵。

要识前身真种,洞观物我皆空。

寂然安静到鸿濛。

四象五行无用。

按:以上十二首见王惟一明道篇
(词)元·王惟一

日月相交晦朔,龟蛇产在虚危。

巽风长向坎中吹。

火燥必资神水。

动静皆由心意,与天合德无违。

洞然妙理更何疑。

说甚短长生死。

(词)元·王惟一

看尽丹经万卷。

不明真汞真铅。

那堪火候不曾传。

都是肓修瞎鍊。

一句真诠妙显,得知心得昭然。

神归气伏不欹偏。

刻刻打成一片。

(词)元·王惟一

太极未分混沌,两仪已非其中。

一阳才动破鸿濛。

造化从兹运用。

水火升沉南北,木金间隔西东。

略移斗柄指坤宫。

尽把五行错综。

王惟一

王惟一?—1326

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初以儒为吏,弃去为道士,自号景阳子。晚年寓樊泾岳祠。泰定三年卒。事见《至正昆山郡志》卷五、《吴中人物志》卷一一。著有《明道篇》。词见《道藏洞真部》,有《西江月》十二首,皆炼形服气之语。

☚ 朱思本   明 ☛

王惟一

 北宋著名针灸学家,曾为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受诏设计并监制了中外闻名的两个“针炙铜人”。铜人造型精巧,躯壳可拆卸,内藏脏器,外用蜡封,体表面刻穴六百五十七个,体内灌水。是古代较为精密的医学模型,我国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后俱失存。另外,他还根据历代针灸书,考订伪误,撰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炙图经》三卷,较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孔穴多出三个双穴,二个单穴,共有三百五十四个穴名,六百五十七个穴位。在当时即刻印刊行,为我国针炙史上新的里程碑。

王惟一约987~1067

宋代著名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1023年(天圣初年)奉命编修针灸书,他对古医书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订,将历代医家对针灸穴位反复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于1026年(天圣四年)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1029年,由政府颁行各州。1029年他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合可分,体表刻有针灸穴位名,用金字标明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生之用。对我国乃至国外针灸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王惟一(约987~1067)

北宋时期的著名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曾任尚药御、太医局翰林医官等职。奉敕于1026年主持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总结了过去医家和劳动人民积累的针灸学经验,对经络、穴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订。1027年,又在敕命下设计和主持制造了针灸铜人孔穴模型两具,作为教学和考试医生之用。对国内外针灸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王惟一

041 王惟一约11世纪

宋代针灸学家。宋仁宗时为翰林医官。天圣4年(1026年)他主持设计铸造两具立体针灸腧穴铜人,与成人男子体型相等,体表刻穴位657个,内藏脏器。可以按穴论病,用于针灸教学和考试医生,为古代精密医学模型,也是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创举。同时王氏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为解释针灸腧穴铜人而著。载腧穴657个,详论每一经穴的部位、主治、针灸法,内容简明扼要,图文并茂,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医官院将该书刊刻在四面石壁上,立于相国寺仁济殿内。王氏及其创造对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唐慎微   刘完素 ☛
王惟一

王惟一约981—1067年

宋代针炙学家。又名惟德。籍贯未详。宋仁宗时为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天圣初年奉诏编修针炙专书。惟一对古医籍中有关图文和针炙穴位详加考订,于天圣四年 (1026) 撰成《铜人腧穴针炙图经》三卷。王氏对经穴考据,造诣很深。书中详述手足三阴,手足三阳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记载经考订的穴名354个,穴位657个。叙述了针刺深浅,主治功能等,并附以经脉腧穴图。该书除由朝廷刻版印刷,颁行各州外,并刻石立于相国寺仁济殿内。天圣五年 (1027) 王惟一创制针炙铜人两具(详见 “针炙铜人”),作为针炙教学和考试之用。针炙铜人制作精巧,它不仅在针炙发展史上有特殊意义,同时也是医学教育史上直观教具和人体模型的创始。王氏还著有 《集注八十一难经》、《明堂经》等,均佚。

☚ 孙兆   嵇清 ☛

王惟一

宋针灸学家。仁宗、英宗时代的御用医官。在总结前人针灸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考定了明堂图经络孔穴,并主持设计铸作立体铜人孔穴模型。亦参与校正《黄帝八十一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早就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对祖国医学有重大贡献。

王惟一(约987—1067)wángwéiyī

北宋著名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等职。总结过去医家以及劳动人民的针灸学经验, 对经络、穴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定, 1026 年主持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027 年又设计并主持铸造成针灸铜人孔穴模型两具, 作为教学和考试医生之用。对我国乃至国外针灸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王惟一

王惟一约987—1067

北宋著名医学家。又名惟德。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等职。精医术, 尤擅针灸。宋天圣四年 (公元1026年) 主持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经络、穴位进行详细考定。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 又设计并主持铸造成针灸铜人孔穴模型两具,作为教学和考定医生之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