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恢❶王恢(?—前133)。西汉将领。燕(今北京一带)人,熟悉匈奴情况。初为大行。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郢发兵击南越边邑,汉武帝派他和大农令韩安国率兵击闽越。兵未至,郢弟馀善等杀郢,汉罢兵。同年,匈奴来请和亲。他认为和亲只能维持数年和平,不如勿许,应发兵击之。元光二年(前133年),他力主用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聂壹(一作聂翁壹)引诱匈奴入境,伏兵击之。汉武帝采纳其议,任他为将屯将军,与韩安国、李广等四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埋伏于马邑旁山谷中,由聂壹诱引匈奴单于。匈奴单于发觉汉之埋伏,引兵还。他本担负从代(今山西境)袭击匈奴辎重任务,闻单于还,兵多,未敢出击。由此获罪,自杀。 王恢❶(?~前133)西汉将领。燕(今北京一带)人。初为大行。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发兵击南越边邑,汉武帝派他和大农令韩安国率兵击闽越。兵未至,郢弟馀善等杀郢,汉罢兵。同年,匈奴来请和亲。他认为和亲只能维持数年和平,不如勿许,应发兵击之。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他力主用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聂壹(一作聂翁壹)引诱匈奴入境,伏兵击之。汉武帝采纳其议,任他为将屯将军,与韩安国、李广等四将军率30万大军埋伏于马邑旁山谷中,由聂壹诱引匈奴单于。匈奴单于发觉汉之埋伏,引兵还。他本担负从代(今山西境)袭击匈奴辎重任务,闻单于还,兵多,未敢出击。由此获罪, 自杀。 王恢❶西汉将。燕(今属河北境)人。数为边吏,熟悉匈奴情况。建元中匈奴请和亲,恢与韩安国廷争,反对和亲。元光元年 (前134),其阴遣马邑豪帅聂翁壹为间,诱匈奴入马邑。单于信之,率师十万入塞。时汉军三十万已伏邑。后匈奴得悉有伏兵,急退。恢帅兵追击,虑为所败,引军罢归。武帝怒其不击单于辎重,欲诛之,遂自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