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安石《江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安石《江上》王安石《江上》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1。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2。 【注释】 1.西风:秋风。晚红:形容开放是节晚的花。脱晚红:花都谢了。 2.被:穿,依附。横笛:横吹的笛。乱山:船行波动,乡思撩乱,所以看上去远山也乱。 今译 江水荡漾,沉醉西风, 吹落了迟开的江花。 我的离别之情,被横笛吹送, 吹送给远处的青山, 船行波动,远山一片乱影。 王安石《江上》王安石《江上》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①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② 【注释】 ①西风:秋风。晚红:形容开放时节晚的花。“脱晚红”,花都谢了。②被:穿,依附。横笛:横吹的笛。乱山:船行波动,乡思撩乱,所以看去远山也乱。 【译文】江水荡漾,沉醉西风,吹落了迟开的江花。我的离别之情,被横笛吹送,吹送给远处的青山。船行波动,远山一片乱影。 (王 洪译) 【集评】 今·刘逸生:“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折。”(《宋诗鉴赏辞典》第253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这诗写旅途江上的离情乡思,生动地把江行波动的感觉和心中的波动情绪溶为一体,准确地用形象鲜明、感觉具体的语词表达出来,构思精巧,铸词精美,情深意长,余韵悠扬,堪称佳作。……这四句诗中都有一个突出的耀眼的词:‘漾’、‘脱’、‘被’、‘乱’。前三个是动词,却有情态;后一个是形容词,却有动态。它们生动巧妙地使景有情,使情有形。”(《宋人绝句选》第57页) 【总案】 把抽象的无形的“离情”,铸造成有形体有动态的鲜明意象,是这首诗艺术上最成功之处。唐代李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维有“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之江东》),贾岛有“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寄韩潮州》);宋代郑文宝有“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柳枝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王安石此诗三四两句同一机杼,却又有独特的创造,并不雷同。 王安石《江上》王安石《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①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释】 ①晚云:一作“晓云”。低徊:本指人的徘徊沉思,此却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情趣横生,静中有动。 【译文】 笼罩江北的秋云半阴半开,含着雨意的晚云低首徘徊。四处青山缭绕,只疑江面无路,忽然之间,有千万点船帆隐映而来。 (王 洪译) 【集评】 今·钟元凯:“全诗并没有出现舟行的字样,但画面的流动感却使人分明感到置身舟中在沿江而行。……在章法上的抑扬开阖亦颇具匠心。首两句先扬后抑,由开至阖;后两句先抑后扬,由阖而开。全诗虽然仅四句,也布置得波澜起伏,几经顿挫跌宕,腾挪回旋,显得夭矫多姿。”(《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第637页) 【总案】 李白《望天门山》诗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王安石此诗好像是步李白韵,意境也有相似之处,当是学习、借鉴李诗之作。但三、四句,在写景中蕴含着豁然开朗的喜悦与人生境遇中遇塞而通的深邃哲理。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确实由此生发。 王安石《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这首七绝诗境优美、技法精湛,用的是欲擒故纵法。诗人所写“江北秋阴一半开”江上晨景,本是满天秋阴,突然间消散了一半,透出了缕缕霞光。这美好的景色,对于晓行的诗人来说,无疑是挺合适的天气。但好景不长,“晓云含雨却低回”,回即徘徊。黑压压的雨云在低空回旋、徘徊、缓缓移动,眼看一场秋雨会不可避免地降落下来。雨云压顶,来回盘旋,江面上的情景自可想见,给轻舟远航带来了诸多不便。加之“青山缭绕”,江上迷路,诗人简直是无所措手足了。第四句,突然一转,“忽见千帆隐映来”,“隐映”描述的是重叠的样子,千帆竞发,迎面驶来,江路畅通,只管轻舟直下好了。诗人写云雨低回、青山缭绕、江上无路,在诗法上是“纵”,故意地“纵”,而“忽见千帆隐映来”是“擒”。诗人欲擒,不直用笔墨,而是反转用笔,把文势荡开去,然后再收回来,纵而后擒,文势尽跌宕起伏之妙。这比起径情直遂的笔法要高明多了。同时,前有纵,后有擒,在收缩顿挫中,才益发显示出“千帆隐映”的绝胜美景。 另外,江面无路所产生的焦虑心情,经过“忽见千帆隐映来”的画面突转,形成眼目的骤然一亮、心境的骤然一振,画面的擒纵所造成的诗情的抑扬,更能反映出山重水复之后突见柳暗花明的惊喜心情。可见,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多少懂得点审美心理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