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冰

追思录:王冰(1926—1970) 沈 通 中国电影年鉴(1981)第240页

王冰

唐代医家。自号启玄子。曾官太仆令。王氏认为《素问》的“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乃“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又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一以参酌,详加次注,“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于公元762年撰成《注黄帝素问》24卷,是继全元起注《黄帝素问》后又一次整理注释,世称《次注黄帝素问》。王氏在《次注》中,作了不少发挥,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王冰

号启玄(元)子,唐代景云至贞元(710~804)年间人。《唐人物志》:“冰仕唐为太仆令,年八十余,以寿终。”因之,后世常称他为“王太仆”。冰青年时学医于郭子斋堂,被授以张公秘本的《黄帝内经》。据此,他又参考全元起等人的有关注释,经历十二年的时间,在宝应元年(762年),将残破不全的《内经》整理、补阙、改编,发挥成为今天仍在流行的24卷本。对中医学的承前启后,作出了重大贡献。王冰的其它著作尚有:《玄珠密语》10卷、《元和纪用经》1卷、《昭明隐旨》3卷、《天元玉册》30卷。从主导思想和行文特点看,可能有所伪托,不一定全是王氏的作品。
王冰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医学家。注释《内经》需要医、药、天文、历法、乐律、地理,以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相当熟练的写作技能,可以说是集盛唐文化之大成。王冰之所以能够担负起这一重任,既有高度发达的唐文化做为依靠,也有其个人的原因。这就是他自幼信仰道教,终身爱好养生。信道使他俱备了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养生使他酷爱医学,终于成了能身兼二任,整理《内经》的人物。王冰对医学的主要贡献有三。
一、次注《素问》:祖国古代的优秀医学典籍当不只是《素问》一种,其所以失传,主要是没有得力的人加以整理和注释,以致讹误不堪,面目全非,年久失传。《素问》在当时也面临着这样的命运。王冰是从丧钟下拯救了《素问》。
二、传《运气》之学:林亿等人认为《素问》中的《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 《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七篇大论是王冰取自《阴阳大论》补入的,不一定完全可信。但王冰在整理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则是肯定的。王冰是精于运气学说的,而且他的着眼点是星体的有规律运行引起气候的规律性改变,并从运行失常的规律中去找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诊断治疗规律。所以,我们说,从对机体与环境相平衡这一规律的认识和发挥上,王冰也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三、对辨证论治的发挥:王冰是古代医学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典范。他认为辨证首先要了解脏腑的性质,如肝气温和,心气暑热,肺气清凉,肾气寒冽,脾气兼并; 并在此基础上把病变分为运气和非运气两类; 再将每类分为外感或内伤两种。进而细致地辨别其阴阳水火的虚实所在,以决定“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王氏的这些医学思想对后世的张元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赵养葵等医学流派均有深刻的影响。

王冰

唐代医学家。公元710年生。毕生研究《内经》,并得《黄帝内经素问》8卷本,缺第7卷。经其修改,补充了大论7篇,才成为今天看到的《内经》版本。合81篇,分24卷。自北宋以来,学习《内经》,一直以王冰注本为主。还著有《玄珠密语》10卷,《昭明隐旨》3卷。公元804年去世。

王冰

王冰约710—805

唐著名医学家。号启玄(元)子。他青年时就喜好养生,留心医药,曾跟随郭斋堂、元珠学医。宝应(762—763)年间曾任太仆令。他鉴于当时传世的《素问》错误较多,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于是精勤博访,对《素问》进行了系统整理,对该书内容重新编排,并加注释,历12年之久,完成了此项工程。王冰所注的《黄帝内经素问》,保存了古代医籍内容,他的注释,对解释古奥医理,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王冰所注的《素问》,后经宋臣林亿等校正,成为范本流传下来。王冰对运气学说也有研究,他补入《素问》中的七篇有关运气学说的内容,是后代研究运气学说的渊源。另王氏著有《玄珠》一书,已佚。今存题为王冰所著的著作有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10卷、《天元玉册》30卷、《昭明隐旨》3卷、《元和纪用经》 1卷,皆为后世托名之作。

☚ 陈藏器   钱乙 ☛
王冰

王冰

唐代医学家 自号启玄子。唐代宗宝应年间 (762—763) 为太仆令,故后人亦称王太仆。平素钻研医学,得先师所藏太素及金元起书,加以编次。积12年时间,注释《黄帝内经素问》 九卷,并改编成二十四卷。对保存及传播古代医学文献作出了贡献,但其释文中也掺杂了不少玄学等唯心思想。又著《天元玉册》、《元和纪用经》、《玄珠密语》等书。

☚ 王焘   桑道茂 ☛

王冰约710~804年wáng bīng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医家书目(19)。人名。唐代著名医家。别号启元子,宝应年间任太仆令,因而后人称:王太仆。长于医术和养生,深研《内经》,补辑修订,并逐篇详加注释,历时十二年始成编,即今流传下来有《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本,在保存整理古典医籍工作上,做出了贡献。著述,世传的还有《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等。据考均为后人托名王氏所著(见王冰注、王太仆)。

王冰wángbīng

唐代医学家。号启元子。据《古今医统》等书记载, 他在宝应年间(762 ~763)任太仆令。笃好医方, 长于医术和养生。先后用12 年时间整理注释《素问》, 改编成24 卷, 并补入“天元纪大论”等7 篇大论。在保存整理古典医籍方面作出贡献, 对于辨证论治等医理也有发挥。另有《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天元玉册》等书, 传为王冰之作。

王冰

王冰

王冰(八世纪),唐代研究《内经·素问》的注释家。号启玄子。他从青年时起就笃好养生,留心医学,曾在朝廷任过太仆令官职。他用了十二年(750~762年)的辛勤劳动,对《素问》一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辑其所佚,并作注释,在保存古代医籍和解释古奥学术含意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传《黄帝内经素问》即王氏次注本,他的整理态度十分严谨,“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古今必分,字不杂揉”。注释深入浅出,易于理解,颇多有学术价值的发挥。如对“阴阳互根”理论的注释,作了“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的精辟阐述,更形象地强调:“滋苗者必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代林亿评价其功绩时指出:由于王氏的注解,使得“三皇遗文,烂然可观。”

☚ 宇妥·元丹贡布   蔺道人 ☛

王冰

唐著名医学家。号启元子。宝应年间(公元762—763年)任太仆令。笃好医方,长于医术和养生。先后用十二年时间整理注释《黄帝素问》,改编成二十四卷,并补入“天元纪大论”等十大论,为八十一篇。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成书。还有《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天元玉册》,传为王冰所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