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树后庭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树后庭花

典源出处 《陈书 ·皇后传论》:“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 《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释义用法 南朝陈后主在后宫狎游,会嫔妃、文人等为艳诗,其中佳者则谱以曲,所作艳词之一即名 《玉树后庭花》,描写后宫美色,陈后主终因游逸荒淫而丧国。后以“玉树后庭花”指亡国之曲; 以“玉树歌残”等咏亡国之恨。
用典形式
【玉树】 唐·李商隐:“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宋·杜:“玉树声销, 金莲影散,多少伤心事。”清·张笃庆:“望仙阁里千回醉,只是难忘玉树音。”
【庭曲】 元·仇远:“谩凝睇, 鸾秦女。想庭曲,霓裳正舞。”
【庭花】 宋·汪元量:“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
【商女】 元·萨都拉:“六朝歌舞繁华歇,商女犹能唱后庭。”
【玉树尘】 唐·李商隐:“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
【玉树花】 元 ·萨都拉:“东风不识陈宫恨,一路吹开玉树花。”
【后庭曲】 元 ·萨都拉:“休唱当时后庭曲,六朝宫殿草萧萧。
【后庭花】 唐·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 ·刘禹锡:“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金 ·吴激:“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
【歌玉树】 清·赵进美:“莫向后庭歌玉树,故宫风雨已全非。”清 ·孙致弥:“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玉树庭花】 宋·欧阳修:“可怜玉树庭花后,又向江都月下闻。”
【玉树凋土】 宋·刘辰翁:“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渡。”
【玉树歌残】 唐·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明 ·曾棨:“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后庭玉树】 唐·李商隐:“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
【后庭余唱】 宋·王安石:“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后庭遗曲】 宋 ·王安石:“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琼树遗音】 宋·李宗谔:“平昔金铺空废苑,于今琼树有遗音。”
【歌残玉树】 清 ·何焯:“寥落寒云蔽旧京,歌残玉树听凄清。”
【歌翻玉树】 宋 ·杨亿:“步试金莲波溅袜,歌翻玉树涕沾衣。”
【玉树后庭曲】 元·张逊:“玉树后庭曲,千载有余愁。”
【玉树后庭花】 唐·温庭筠:“宁知玉树后庭花,留待野棠如雪枝。”
【琼树朝朝见】 唐·李商隐:“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玉树后庭花yù shù hòu tíng huā

南朝陈后主叔宝所制的赞美妃嫔的艳歌,后借指亡国的靡靡之音;也形容君主逸乐亡国。《南史·张贵妃传》:“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隋书·音乐志上》:“及后主嗣位,耽荒于酒,视朝之外,多在宴筵。……又于清乐中造《黄鹂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臂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薄。”温庭筠《鸡鸣埭曲》:宁知玉树后庭花,留待野棠如雪枝。许浑《陈宫怨》之一:草生宫阙国无主,玉树后庭花为谁。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乐府歌曲名。《吴声歌》之一。南朝陈后主(叔宝)作。歌辞今存,系赞美其妃嫔姿色。陈朝不久为隋所灭,此曲被视为亡国之音。唐杜牧《泊秦淮》即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读曲歌   春江花月夜 ☛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南朝时期歌舞曲。传陈后主叔宝作曲填词。《隋书·音乐志》载:“陈后主于清乐中造《黄鹂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其词为“丽字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脍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据《陈书·后主沈皇后传》载:“(后主)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叠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后隋炀帝杨广重填新词,仍是淫辞艳篇。此歌舞曲被后世指斥为亡国之音。唐代用为大曲。

☚ 大风歌   春江花月夜 ☛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即《后庭花》。宋张先有词名《玉树后庭花》,见《张子野词》。

☚ 玉炉三涧雪   玉珥坠金环 ☛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南朝乐府篇名。陈后主(陈叔宝)作。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见《乐府诗集》卷四七。其题解称:“《隋书·乐志》曰:‘陈后主于清乐中造《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五行志》曰:‘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歌谶,此其不久兆也。’《南史》曰:‘后主张贵妃,名丽华,与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并有宠,又以宫人袁大捨等为女学士。每引宾客游宴,则使诸贵人、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选宫女千数歌之。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乐府诗集》所收陈后主《玉树后庭花》,其词曰:“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内容系赞美其妃嫔的姿色娇艳,光彩照人。陈叔宝终日沉溺于声色,陈朝不久即为隋所灭,《玉树后庭花》遂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唐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即指此曲。

☚ 春江花月夜   黄竹子歌 ☛

玉树后庭花

典源出处 《陈书 ·皇后传论》:“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 《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释义用法 南朝陈后主在后宫狎游,会嫔妃、文人等为艳诗,其中佳者则谱以曲,所作艳词之一即名 《玉树后庭花》,描写后宫美色,陈后主终因游逸荒淫而丧国。后以“玉树后庭花”指亡国之曲; 以“玉树歌残”等咏亡国之恨。

用典形式

【玉树】 唐·李商隐:“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宋·杜:“玉树声销, 金莲影散,多少伤心事。”清·张笃庆:“望仙阁里千回醉,只是难忘玉树音。”

【庭曲】 元·仇远:“谩凝睇, 鸾秦女。想庭曲,霓裳正舞。”

【庭花】 宋·汪元量:“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

【商女】 元·萨都拉:“六朝歌舞繁华歇,商女犹能唱后庭。”

【玉树尘】 唐·李商隐:“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

【玉树花】 元 ·萨都拉:“东风不识陈宫恨,一路吹开玉树花。”

【后庭曲】 元 ·萨都拉:“休唱当时后庭曲,六朝宫殿草萧萧。

【后庭花】 唐·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 ·刘禹锡:“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金 ·吴激:“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

【歌玉树】 清·赵进美:“莫向后庭歌玉树,故宫风雨已全非。”清 ·孙致弥:“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玉树庭花】 宋·欧阳修:“可怜玉树庭花后,又向江都月下闻。”

【玉树凋土】 宋·刘辰翁:“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渡。”

【玉树歌残】 唐·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明 ·曾棨:“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后庭玉树】 唐·李商隐:“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

【后庭余唱】 宋·王安石:“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后庭遗曲】 宋 ·王安石:“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琼树遗音】 宋·李宗谔:“平昔金铺空废苑,于今琼树有遗音。”

【歌残玉树】 清 ·何焯:“寥落寒云蔽旧京,歌残玉树听凄清。”

【歌翻玉树】 宋 ·杨亿:“步试金莲波溅袜,歌翻玉树涕沾衣。”

【玉树后庭曲】 元·张逊:“玉树后庭曲,千载有余愁。”

【玉树后庭花】 唐·温庭筠:“宁知玉树后庭花,留待野棠如雪枝。”

【琼树朝朝见】 唐·李商隐:“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玉树后庭花”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 元曲典故 - 可可诗词网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陈书》卷七《张贵妃传》:“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隋书·乐志》:“陈后主于清乐中造《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丽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又,见《六朝事迹》。又杜牧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释义】《玉树后庭花》为陈后主及其幸臣所造曲调,后来被视作亡国之音。

【例句】①胭脂井金陵草萋,后庭空玉树花飞。(卢挚〔双调·蟾宫曲〕《丽华》)作者把《玉树后庭花》曲名作文字上的变动以写陈王朝的覆亡。②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张可久〔双调·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用陈后主典故咏怀金陵,潘丽华应是张丽华之误,但“金莲”典故又属潘淑妃,恐有误。③我觑他似那张丽华潘妃面,虽不得朝朝玉树,也能够步步金莲。(兰楚芳套曲〔中吕·粉蝶儿〕,〔耍孩儿〕)“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此用张丽华、潘淑妃两则典故。④可知道陈后主遭着杀伐,皆因唱《后庭花》。(白朴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三折〔风入松〕)唐明皇不认为自己与贵妃有败国亡家的罪,不像陈后主。

玉树后庭花

流传于唐代的著名清乐曲。原为陈后主所作,曲调愁怨,人称“亡国之声”。盛唐时改制为教坊大曲,配舞,又编入法曲。据日本所传,此曲用舞女十二人,演奏八遍,其中一遍十四拍,另七遍各十二拍,遍前遍末均有笛乐过渡。属平调(林钟羽)曲。《玉树后庭花》又曾作为小曲流传,名为《后庭花》。唐代诗人所作《玉树后庭花》辞,为五绝体,所配即是小曲《后庭花》调。唐代诗人常咏及此曲。如张继《华清宫》诗:“《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间舞月中歌。”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陈书.皇后传论》:“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后用来咏亡国之恨或指亡国之曲。温庭筠《鸡鸣埭曲》:“宁知玉树后庭花,留待野棠如雪枝。”许浑《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戌楼空。”

玉树后庭花

代称亡国之音。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 玉树歌

玉树后庭花

乐府吴声歌曲。代指亡国之音。南朝陈代末年,后主陈叔宝沉溺声色,不理朝政,国家一片混乱。为讨得宠妃张丽华的欢心,陈后主日夜欢饮宴游,并召集贵人、学士及众多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他让乐工把诗歌谱成曲子,交给歌女演唱。其中有一首名为《玉树后庭花》,这支曲子歌词绮艳,声调凄哀,颇似亡国之音。不久,南朝陈果然灭亡了。(见《陈书·张贵妃传》)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中国古代著名宫廷乐歌。其歌辞,为南北朝时期陈朝后主陈叔宝于祯明初年 (587—589) 与词臣、妃子共作,“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其歌辞曰: “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用以形容张贵妃、孔贵妃等人之美貌,及宫廷中的腐朽生活。其曲调,则选用清商乐中的商调。并选宫中美女千人练习演唱,以此为乐。不久,隋军南下,陈国灭亡。隋炀帝时,仍用其曲调,而改词为新歌,加以演唱。不久,隋亦亡。唐代,又定该曲为教坊歌舞大曲,至武则天执政时,词、曲尚存。安、史乱后,已不复能用管、弦乐器加以演奏。五代时,该曲传入蜀中,仅存两段,各四句。至宋代,所传者亦两段,而每段各六句,皆为残曲。因该乐歌之词曲极为 “绮艳”、“轻薄”, 遂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 熊罴十二案   春江花月夜 ☛

《玉树后庭花》yu shu hou ting hua

Jade Tree and Flower in the Backyard→陈叔宝 (Chen Shubao)

玉树后庭花

乐府《吴声歌曲》名。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制作。内容系赞美后宫嫔妃的姿色艳质,其歌词绮迷,男女唱和,其音甚哀。后不久,陈亡,后人视之为亡国之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