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平赋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平赋书 《平赋书》唐代李翱所著反映其轻税主张的文章。李翱 (772—841),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东)人,一说赵郡人,贞元十四年 (798年) 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从韩愈学古文,为古文运动的参加者。反对两税法,认为两税纳钱致使“豪家大贾,皆多积钱以逐轻重,故农人日困,末业日增”(《全唐文》卷六三四,《改税法疏》),因撰《平赋书》提出采行久已过时的“什 一之税”的赋税主张。书中盛赞孟子的“什一之道”,强调“理人者莫大于既富之又教之”; 认为“四人之苦者,莫甚于农人”; 从国家危亡和财政收入着眼反对重敛,认为“重敛则人贫”,人贫则将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轻敛则人乐其生,人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口来。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则土地无荒,桑柘日繁,尽力耕之,地有余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四邻之人,归之如父母”,故“轻赋之得财愈多”; 在“秦灭古法,隳井田”而井田不可卒复的情境下,以为可行于当时者惟有什一之税; 从千里之都到“牛豚之所息,葱韭菜蔬之所生植”,以每一亩土地都能平均负担租税为原则,对所取租税繁加统算,得出相当具体的租税额。以为施行什一之税便足以“贡于天子”,“给州县凡执事者之禄,以供宾客,以输四方,以御水旱之灾”,并可以达到“老者得其安,幼弱者得其养,鳏寡孤独有不人疾者皆乐其生”,“虽有强暴之兵不敢陵”,“虽欲危亡,弗可得也”的治世景象。《平赋书》所描绘的推行什一之税的美妙图景系没有科学依据的闭门造车。以往儒家主张薄赋敛,多从缓和阶级矛盾以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角度出发,李翱从财政收入的角度主张“轻敛”,将财政政策结合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加以考虑,有其自己的特点。 ☚ 齐民要术 四时纂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