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獻獻(献)Xiàn现行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獻xiàn❶祭獻。張衡《東京賦》:“獻鼈蜃與龜魚,供蝸螷與菱芡。”李善注:“《周禮》曰:春獻鼈蜃。”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獻(二) 通“善”。按:今方言中“善”、“鳝”亦有读若“獻”音者,当是古音遗存,即古代“善”与“獻”音近或音同,故得通假。 《尚书·酒诰》:“女劼毖殷獻臣。”传:“汝当固慎殷之善臣信用之。”(劼,勤。毖,亲密。)《庄子·大宗师》:“獻笑不及排。”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獻(四) 通“轩”。 《文选》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驺虞承獻。”注引刘熙《孟子注》曰:“獻犹轩,轩在物上之偁也。”按:“獻”同“䡾”,《说文》谓“载高貌”。 “轩”有举义,故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獻(三) 通“贤”,贤人;贤才。按:《尔雅·释言》:“獻,圣也。” 《尚书·益稷》:“万邦黎獻,共惟帝臣。”汉 孔安国传:“獻,贤也。万国众贤,共为帝臣。”蔡沈集传:“黎獻,黎民之贤者也。”《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宋 朱熹注:“文,典籍也;獻,贤才也。”按:贤,即贤材,此指耆旧言。唐 方干《途中寄刘沆》诗:“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獻臣。”(《全唐诗》六四八)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獻(一) 通“甗”,古炊器。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周郑大师小子甗铭》:“郑太师小子侯父作实獻,子孙永宝用。”清 阮元释:“‘甗’,‘獻’古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獻(五) 1.通“犧”。按:清 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二:“《礼器》‘犧尊在西’注:‘犧,《周礼》作獻。’《周礼·司尊彝》‘獻尊’注:‘獻读为犧。’是‘犧’与‘獻’通。” 2.通“桸”,勺子;泛指勺形之物。按:獻,《集韵》虚宜切(今音xi),并云:“桸,勺也,或作‘獻’。” 《汉书·王莽传(下)》:“建华盖,立斗獻。”唐 颜师古注:“獻音犧,谓斗魁及杓未,如勺之形也。”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獻(六) 1.通“仪”。按:参看清 高翔麟《说文字通》卷十。 《周礼·春官·司尊彝》:“郁齐獻酌。”汉 郑司农云:“獻读为‘仪’。” 2.通“仪”,效法;模拟。按:獻,《集韵》鲁羁切(今音yi)。 《左传》僖公三十年:“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饗,以象其德;芦五味,羞嘉穀,盐虎形,以獻其功。”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僖公篇》:“此‘獻’与‘象’同意,当读如‘仪’……《周语》云:‘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是‘仪’、‘象’同举之证也。”
獻“献”的繁体字。 上一条: 献 下一条: 锁 獻“献”的繁体字。 上一条: 献 下一条: 见 ![]() ![]() ![]() ![]() ![]() ![]() ![]() ![]() ![]() ![]() ![]() ![]() 獻献(1次) 进献;献祭。何~蒸肉之膏《天》 獻❶猶“奏” 也。《詩經·小雅·賓之初筵》: “射夫既同,獻爾發功。” 鄭玄箋:“獻,猶奏也。” 獻xiànAB49 獻xiànX080 〖獻〗 粵 hin3〔憲〕普 xiàn ❶ 獻祭。范曄《後漢書.百官志二》:「郊祀之事,掌三〜。」(三〜:祭祀時三次獻酒儀式。)❷ 奉獻,進獻。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 ❸ 提出。《列子.湯問》:「其妻〜疑。」 ❹ 表現,呈現。柳宗元《永州八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舉熙熙然迴巧〜技。」(全都歡快地呈巧獻技。) 獻獻,甲骨文作 獻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