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猞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猞猁 猞猁藏族僧侣故事。流传在甘南夏河一带。写有个活佛和徒弟路遇一只猞猁,他想得到猞猁皮又不能当徒弟面杀生,便对徒弟说:“这可是最值钱的东西。咳,我既没让你拿右马镫去打,又没不让你拿右马镫去打。” ☚ 活佛保佑 撒谎大王和先知者 ☛ 猞猁shēlì哺乳动物,像猫而大。毛带红色或灰色,有黑斑。四肢粗长,行动敏捷,性凶猛。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貓科 > 猞猁猻 > 猞猁 猞猁 shēlì “猞猁猻”之省稱。 猞猁【同义】总目录 猞猁土豹扯里狲 其他兽 其他兽狒 狴 猰 猹 獏 獴(蛇獴;蟹獴) 貂(~皮;紫貂;黑貂;水貂) 貙 貆 貊(貊兽) 豺(豺狗) 貘 貒 鲇 麖 麃 魋 蝠(蝙蝠;狐蝠;免蝠;家蝠) 伏翼 猞猁 猩猩 人鱼儒艮 锋蝟 軨軨 树懒 駏驉鲮鲤 伏翼 灵猫 野猫 狸狌食蚁兽 ☚ 常见兽 老虎 ☛ 猞猁lynxLynx lynx L.,又称林㹭、猞猁狲、羊猞猁、马猞猁。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地区,在中国主要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藏高原等地。身长90~120 cm。尾短,仅12~24 cm。体重18~30 kg。最大特点为耳端具有耸立的长笔毛;四肢细长;颌下、颈部和腹部的毛均明显长于背毛。体背粉红棕色、灰棕色或草黄棕色等,耳背及耳缘黑色,体腹面和四肢内侧白色,尾端1/3段呈黑色。体背及四肢上部具棕色或褐色斑点。其毛色和斑点常有变异。活动于山地林缘、草原及荒漠草原,能在海拔5 000 m的高山上生活。捕食野兔、旱獭、鼠类、鹿、羚羊、小鸟以及两栖爬行动物等。春季发情,母兽孕期67~74天,每胎1~4仔。雌兽21月龄及雄兽33月龄即可达性成熟。猞猁为珍贵毛皮兽。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 猞猁 猞猁食肉目猫科。腿长,尾短而粗。耳尖有一对明显的黑色长簇毛,长4厘米。两颊部毛很长,向左右垂伸。体毛红棕或沙棕色,多棕褐斑点,腹面白色。重25千克;长100厘米,尾长22厘米。南北疆山地均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 猞猁sheliFelislynx; Lynxlynx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外形似猫,但身体大,四肢也长。身体长达85~130厘米,尾长仅有11~24厘米。毛呈红色或灰色,常具有黑斑。四肢粗长,耳直立,尖端有一丛直立黑色笔毛。短尾端黑色。栖息多岩石的森林中,夜间活动,行动敏捷,善爬树,也能游水。以野兔、雪兔和其他小型哺乳类为食,也吃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我国华北、西南多有分布,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绒厚毛长,故属珍贵毛皮兽。肉可食用。 图410 猞猁 ☚ 东北虎 雪豹 ☛ 猞猁 猞猁珍稀动物。学名 Lynx lynx,俗名猞猁狲、马猞猁,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体形似猫,较大,四肢矫健,尾粗短,头部、体背毛粉棕色或灰棕色,头骨短宽,鼻骨后端略超出上颌骨后缘,颧弓宽而强大。大齿发达而锋利。猞猁主要栖息在森林灌丛地带。分布于海拔500~4000米以上高山荒漠裸岩地带,以高山针叶林地区较常见。通常单独活动,白天休息,晨昏活动频繁,善游泳、爬树,常以野兔、鼠类、旱獭、麝、雉鸡类为食。3~4月发情,妊娠两个月左右,每胎产2~3仔,寿命12~15年,天敌为狼、雪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天水市麦积区偶有发现,是国内动物园珍贵的观赏动物。 猞猁 ☚ 金钱豹 金雕 ☛ 猞猁 猞猁别名猞猁狲。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猞猁属。生活在高大密林中, 也见于无林山地, 筑巢在岩隙中,多数晨昏活动,善爬树、奔走和游泳。以小型动物和鸟类为食。产于兰州、漳县、康县、和政、临夏、永昌、武威、肃南、肃北、阿克塞、天祝、卓尼、玛曲、碌曲、夏河、舟曲、迭部等地。为珍贵的观赏动物, 是制裘的上等原料。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 荒漠猫 兔狲 ☛ 猞猁lynx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