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狭颅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狭颅症craniosynostosis系由于颅缝过早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头颅狭小的疾病。可因胚胎期发育异常而致,亦可由应用维生素D量过大而发生。颅缝过早融合的数目不一,如所有颅缝均融合可形成较匀称的尖头畸形,如仅矢状缝过早融合可形成舟状头,如双侧冠状缝过早融合可形成扁头畸形,如一侧冠状缝过早融合则形成斜头畸形。由于颅缝过早融合,则形成颅内高压而妨碍脑发育,故智能发育低下,并可因慢性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呕吐、抽搐、癫痫等症状。治疗:可在生后6个月~1岁内手术再造颅缝。 狭颅症即颅缝早闭。 狭颅症 狭颅症狭颅症又称颅狭窄畸形或颅缝早期融合症。其主要特征为头颅狭窄、颅内压增高和智能发育障碍。病因欠明,可能与胚胎期中发育障碍或缺乏某些基质、内分泌障碍、佝偻病、产伤或发生异位骨化中心等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 图1 颅狭窄畸形 1.舟状头 2.塔状头 3.扁头畸形 (2) 眼部症状:眶顶部在发育过程中受畸形发育影响,眼眶变浅,狭窄而引起眼球突出,并使眼球移向外侧,成为分离性斜眼。因常合并颅内压增高而引起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乃至失明。 (3) 脑发育受限及颅内压增高征象: 因颅腔狭小而妨碍脑的发育,故智能发育落后,精神活动异常,并可致癫痫发作和其他神经症状,同时发生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 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婴儿头颅变形,如不能以分娩原因解释,或长期畸形不消失或见头颅过小等,应即早拍头颅X线片检查。颅缝过早融合者,可见颅缝消失,并代之以骨密度增加、有的尚略微向外或向内高起; 此外几乎均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现象,如脑回压迹显示特别清楚,鞍背变薄或消失等。上述各种表现均不见于小头畸形,后者系脑发育停滞所致,脑功能障碍更加明显,故两者易予鉴别。治疗的目的在于扩大颅腔,以利脑发育,并解除颅内压增高,一般主张在出生后6个月~1岁时手术为佳,因此时患儿的耐受力稍强。手术有两类: ❶颅缝再造术,切除已融合的颅缝。为了防止骨质迅速再生,须将颅缝处的骨质切去,使它成为1~1.5cm宽的骨缺损带、同时将两旁骨膜各切除宽约2~3cm,并对骨切除处的骨缘和显露在外的硬脑膜,用不含醋酸的Zenker液、60%碘酊或无水酒精涂布,最后用聚乙烯膜、钽箔或硅胶膜等,包住两侧的骨切除缘。根据同一原理和方法,也可以形成几个适当的浮动骨瓣,而不一定在颅缝处切除一条颅骨。对矢状缝融合者,只允许在其两旁分别各切除一条颅骨,以免引起矢状窦出血(图2)。 ❷颅骨切除术,大体上可分为大块切除颅盖骨。其中应用较广的是颅缝再造术,切除一块颞部的骨板——颞肌下减压术。同时可将硬脑膜切开;广泛切除两侧的额骨、颞骨和顶骨,或者同时将颅前窝和颅中窝的骨质大部切除,眶顶部也包括在内。因为将来还要形成新颅骨,手术中应尽力保护骨膜和硬脑膜,尽量避免用电凝器止血。上述各种方法应根据病情和患儿年龄选用。婴幼儿手术时两侧应分次进行,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皮质类固醇。术后定期拍片复查。有的需要再次手术或再扩大切除颅骨的范围。 图2 狭颅症手术,颅骨切除范围示意图 ☚ 小头畸形 颅底陷入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